《百家姓》新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52马 Mǎ

姓为中国第13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172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29%。约36.3%分布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4省(其中河南省约占10.1%,甘肃省约占10%),42.1%分布于宁夏、安徽、江苏、陕西、云南、辽宁、青海、四川、黑龙江、新疆、山西11省、自治区(《中国四百大姓》,2013)。为宁夏第1常见姓,陕西第9常见姓。望出扶风郡、平阳郡、京兆郡、西河郡。

马姓有白眉堂、宝善堂、报本堂、藏拙堂、诚忍堂、诚善堂、齿德堂、崇德堂、崇伦堂、纯德堂、存德堂、大测堂、德润堂、德兴堂、睇眩堂、惇(敦)远堂、惇(敦)悦堂、惇叙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伏波堂、扶风堂、公明堂、光裕堂、怀德堂、怀远堂、回昇堂、会文堂、继述堂、监兹堂、绛纱堂、绛帐堂、交怀堂、精忠堂、敬承堂、敬慈堂、静业堂、聚米堂、聚真堂、刻鹄堂、乐真堂、培厚堂、亲睦堂、青云堂、善述堂、世德堂、世兹堂、书诚堂、树德堂、四维堂、四泽堂、驷德堂、体仁堂、铜柱堂、味古堂、文英堂、五常堂、晞肱堂、孝后堂、孝思堂、衍庆堂、一本堂、贻谷堂、余庆堂、玉燕堂、裕本堂、志诚堂、志华堂、中和堂、忠孝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东汉扶风茂陵人马援(公元前13—公元49),曾任伏波将军。他率军南征交趾,得胜后汉武帝立铜柱以表其功。他的子孙因此以“伏波”“铜柱”为家族堂号。马援有两个侄儿,平时爱讥笑和议论别人,马援写信教育他们,说“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后来两个侄儿就以“刻鹄”作为座右铭,他们的子孙以“刻鹄”作堂号。

东汉光武帝亲征隗嚣至漆县(今陕西彬县),各将临皆以为王师重要,不宜深入险阻。光武帝召马援问策,马援将米聚积如山谷状,指画形势,向光武帝与众将讲解如何破敌之策。光武帝采纳了马援之策,果然打败隗嚣。马援子孙或以“聚米”为家族堂号。

马援侄孙、经学家马融(79—166),他的弟子常常达到千余人。他在教室里挂设绛色的纱帐,前边讲课,后列女乐,弟子们都专心听讲。他的子孙以“绛纱”“绛帐”为家族堂号。

汉末襄阳宜城(今属湖北)有5兄弟:老大马静,字伯常;老二马通,字仲常;老三马季,字叔常;老四马良,字季常;老五马谡,字幼常。兄弟5人并有才名,人称“马氏五常”,后世族人因以“五常”为家族堂号。

明太祖皇后马氏,性孝仁慈,永乐皇帝尊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皇帝追赠“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族人因以“孝后”为家族堂号。

明代回族天文学家马德鲁丁,因其测天之学而被称为大测先生,又“大测堂马”之誉,后以马为姓,子孙以“大测”为家族堂号。

浙江绍兴文英堂马氏,其家族“欲使后世子孙知人文之蔚起,英才之挺生者”,遂以“文英”为家族堂号;其后又分出齿德堂、四维堂、诚忍堂等堂号。

山东庆云县中马村马氏,以族人、近代爱国人士马龙谭(1857—1940)书室“藏拙堂”为家族堂号。马龙谭,清末参加奉系部队,因保护沈阳皇陵及文物祭器有功,清帝特赏其四品花翎,被任辽阳总巡、通化总巡。“九一八事变”后暂居四平,日本人欲用其名望收买中国人心,特成立中满自治会,擅自发布文告,委任其为会长。马龙谭闻知后拍案拒绝,一头撞至床头,满头流血。1940年病逝于四平寓所。

回族马氏有聚真堂。聚真,意为汇聚回民清真之意。

商代的时候有一个方国(部族国家),叫马方国。马方国的公族以马为氏。这是最早的一支马氏。

《国语》周赧王时(前314—前256)有一个叫马犯的人,是文献记载中比较早的马姓人物,可能出于另一支马姓。

文献记载,春秋时北方的狄族也有马氏,春秋晋献公时有幕府正马丹,就是狄人。

后世的马姓(汉族)大多源出嬴姓赵氏,是赵国后期名将赵奢的子孙。赵奢是赵国王族的远裔,约生于公元前321—公元前310年间,卒于公元前265—公元前262年间。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韩国,大军围困阏於,赵奢率军击秦,大胜,后以功封马服君。公元前222年,赵国被秦国所灭,赵奢之孙赵兴(赵牧之子),迁咸阳(今属陕西),改以他祖父的封号“马服君”的“马”为氏。因此,赵奢被奉为马姓始祖,而赵兴(马兴)则是马姓的得姓始祖。

有人说,除了赵奢的子孙外,马服地方的人也有以马为姓的,这就没有根据了。

历史上有一些复姓,例如马矢、马適(dí)、马齐、马师、马史、马是、马畜(xù)、马于等,后来都失传,很可能都改成了马姓。例如汉哀帝时的太师、扶德侯马宫,本来姓马矢,后来改为马姓。另外,司马氏也有改为马姓的。例如五代时吴越国的御史中丞司马球,后来出任崑山镇遏使,子孙世居崑山(今江苏昆山),改姓马氏。

唐弘文馆学士虞世南(558—638)10世孙虞团,入继嵊县剡北富顺乡马村(今浙江嵊州市谷来镇马村)姨父马福为子,因改马姓,更名继宗,后官后周大学士。子孙繁衍、科甲联绵,为嵊县望族。宋时子孙或徙仁村(今嵊州市仁村)、举坑(今嵊州市仁村举坑);元时迁会稽吴融(今绍兴县孙端镇)。明、清时又迁会稽东墅(今绍兴县马山镇车一村、车二村)、长塘乡后庄村(今上虞市东关街道管辖)、小皋埠(今绍兴县小皋埠村)、及嵊县浦口(今嵊州市浦口镇)等地,是为文英堂、齿德堂、四维堂、诚忍堂马氏。近代著名学者马寅初(1882—1982)、马一浮(1883—1967)、马叙伦(1885—1970)都是虞团(马继宗)的子孙。

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也有马姓,后来融入汉族。例如:

唐安西副大都护夫蒙(mènɡ)灵詧,《唐书》即作马灵詧。夫蒙氏为西羌常见姓,唐以后史书就不见记载,可能后来融入汉族,改姓了马。

明初赐蒙古人阿力迭儿必失姓名马玉,赐蒙古人朵儿只姓名马惟良,他们的子孙后来都融入汉族。

甘肃靖远中堡乡和景泰县芦塘等地马姓,其先蒙古人,元末太尉、中书右丞、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裔孙铁礼棉、铁礼秀之后。

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族(黄掴氏)、党项族等民族也有马姓,例如金代有马肩龙,宛平(今属北京丰台区)人,先世辽大族(契丹族)。正大四年(1227),客居凤翔。蒙古成吉思汗取德顺州,肩龙应德顺节度使爱申之请至德顺共同守御。以义兵八九千人,坚守四月,城破身亡。这些民族后来都衍变为或融入了其他民族。

马姓为回族的第一大姓,有“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这个说法虽不免夸张,但回民中姓马的多却是不争的事实,据说约有30%的回民姓马。全国马姓人口约有1720万,估计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回族。

回族马姓的来源有:

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多以穆罕默德的名字作为名字,称为经名。穆罕默德(Muhammad,570?—632)本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被伊斯兰教徒(穆斯林)称之为“先知”。元代的中国人将穆罕默德翻译为马哈麻、马哈马、马哈默、马哈木、马合麻、马合睦、马合木、马合谋、马黑麻、马罕默德、马哈迈德等,后来这些穆斯林(回回人)在中国定居,就以马为姓。

伊斯兰教经名还有马利克、乌马儿、亦恩马恩、勘马剌丁、折马鲁丁、默里马合麻等,叫这些名字的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在中国定居,也往往以马为姓。

元文学家马祖常(1279—1338),是辽代雍古部人和禄冞思的七世孙。和禄冞思,本是回鹘人聂思脱里派基督教(景教)的长老,后加入雍古部。辽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5)到了辽国,辽道宗让他做官而不愿,在临洮狄道(今甘肃临洮)住了下来。后来,他的儿子帖穆尔越哥做了辽国马步军指挥使。辽国被金国灭亡后,帖穆尔越哥的孙子昔里吉思做了金国的凤翔兵马判官,因为祖父做过辽国的马步军指挥使,自己又做兵马判官,就以马为姓,称马庆祥,后官至恒州刺史。马庆祥的儿子月合乃(《元史》错作月乃合),做过元朝的礼部尚书。他的孙子马润,做过漳州路同知。马润的儿子就是马祖常。马祖常的子孙世居河南潢川小南海,融入回族。

元散曲家马九皋(?—1270)及诗人、书画家马九霄,其先本西域穆斯林。祖父为蒙古西征军掳胁来华,后随蒙古军征战建有武功,元灭金后落户怀孟路(今河南沁阳),更姓马氏。后迁龙兴(今江苏南昌市),官至太平路总管。马九皋,字昂夫,本名薛超吾。九皋乃其号,后以号行;马九霄,字立夫,本名唐古德。九霄乃其号,后亦以号行。官至淮东肃政廉访司经历,子孙居今安徽怀宁等地。

元回回诗人、历史学家迺贤(1309—1368),字易之,本突厥葛逻禄氏(合鲁氏)。葛逻禄(Kurluk),意为“马”,故迺贤又称马易之。其先祖世居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破城子)以西的金山(阿尔泰山)之西。后随西征的蒙古军东来,寓居南阳(今属河南)。迺贤的祖父迁鄞(今浙江宁波),子孙世居于鄞,改姓马。

元至正十七年(1357)进士、翰林应奉、诗人马元德,本名吉雅谟丁,是著名回回诗人丁鹤年的堂兄。他的曾祖阿老丁,曾资助忽必烈西征,并加入征西大军,立有军功,后入元为官。阿老丁之子苫思丁,官至临江路达鲁花赤,即马元德祖父。又元进士马子宪,也是丁鹤年的族兄。

宋时西域布豁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苏丹所非尔·纳只闷的尼,相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分30世孙。因敌国侵扰,不忍诉诸武力,生灵涂炭,率亲属臣民及兵丁5000余人弃国附宋。宋神宗封为宁西域奉王。玄孙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元云南平章政;长子赛典赤·纳速喇丁(?—1292),元陕西平章政事。纳速喇丁长子赛典赤·伯颜(?—1307),封淮南王。其子赛典赤·察儿米的纳封滇阳侯,后改姓马,人称马哈只,即明航海家郑和(原名马三保)父。纳速喇丁次子赛典赤·乌马儿之子赛景初,元常熟判官,以赛为姓。元末附张士诚,张兵败后死于杭州西湖。其孙赛哈智,明永乐间敕封武德将军、咸宁侯,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后辞职隐居滇西,改姓马。云南寻甸回族马姓一支,亦出纳速喇丁之后,本姓纳,后改马姓。赛典赤·赡思丁第五子马速忽,官至云南平章政事,裔孙卜罗添赛哈智以马为姓。回族保姓,亦有出赡思丁之后者,后有因世变逃避于其他少数民族间从母改姓马。

云南昆明回族一支马姓,出元时赤水鹏巡检使马速鲁忽之后。

河南河源一带回族马姓,部分出自元末河源知事兼达鲁花赤阿老丁之后。明灭元,阿老丁自尽,子孙世居河源。

明初西域鲁密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马德路丁,受聘来华,授职回回司天监监正,赐姓马,封回回太师。

西域回回定亦德,明洪武中入附居北京,赐姓名马信,为北京东四清真寺伊玛目。其子马义,中书舍人。马义子马健,光禄寺署正。

明正德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明英宗亲征,为蒙古瓦剌人所俘,后议和被放回。一部分护送明英宗回京的瓦剌人后来留在中原,赐以官职。其中马黑麻,授副千户职,安于在山东威海卫,后升为指挥同知。子孙世居山东威海,以马为姓,后融入回族。

明天顺元年(1457)赐西域回回马黑麻姓名曰马政,进都督佥事,子孙世居南京。

明代蒙古瓦剌人皮儿马黑麻,天顺初入附,居北京,授后军左都督,明英宗赐姓名马克顺,子孙融入回族。

明代蒙古瓦剌人满可帖木儿,入附授德州卫镇抚,4世孙马九思、马九锡以马为姓,融入回族。

明宣德中有西域回回马速忽入附,子孙以马为姓。

明有北京锦衣卫西域回回马黑麻,子孙以马为姓。

安徽怀宁、河北青县回族马姓,始祖西域鲁穆人马依泽,宋初入华,修天文,子孙以马为姓。

清代内务府维吾尔族佐领玛苏哈,后以马为姓,子孙为回族。

民国间有阿拉伯人代理理,来中国青海西宁经商,娶西宁回民女为妻,子女以马为姓,融入中国为回族。

青海隆化、云南香格里拉等地部分回族,本为藏族,因信奉伊斯兰教,融入为回族。

其他少数民族也有马姓。例如:

蒙古族马姓,本姓马氏、马卡氏、马穆哈氏、毛利勤(毛日沁)氏、召拉沁氏、明嘎惕(明嘎德)氏、阿嘎塔氏、阿都沁氏、忙兀惕(忙兀特、忙忽惕、忙高德、芒嘎德、莽古特、芒努德)氏、玛如德氏、玛嘎德氏、洁如德氏、阿克塔沁(阿格塔沁、阿格特沁、阿黑达勤)氏、阿都高沁(阿都古勤)氏、忙纳兀惕氏、忙吉尔嘎氏、敖那嘎沁氏、吉鲁高沁氏、阿拉格楚德氏、迈吉给高德氏、撒勒只兀惕氏、锡热阿格塔沁氏、哈热阿格塔沁氏。河南清丰县韩村乡关焦夫村一支蒙古族马姓,出元世祖忽必烈玄孙、豫王阿忒里纳失里之后。元亡,阿忒里纳失里5子逃内黄马家次村(今河南内黄亳城乡马次范村),各随母姓,第三子更名马能,后移居清丰;河南平顶山市蒙古族马姓,元忽必烈时期昭勇大将军、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范阳郡侯马秃塔儿之后;内蒙古奈曼旗部分蒙古族马姓,先祖满族画家。清代随公主陪嫁来到奈曼旗,子孙融入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地区部分蒙古族马姓,其祖先为当地马市场牙行经纪人,人称“马头儿”,因以马为姓;云南安宁市一支蒙古族马姓,元皇族也池卜花之后。也有一部分蒙古族马姓,其先或本人本为汉族,因与蒙古族女子结婚,而融入蒙古族。

藏族有马姓。四川西昌藏族马姓,本姓务礼;石棉藏族马姓,本姓旦班。四川冕宁大村藏族马姓,其先清四川冕宁县大村土百户。始祖名也四噶(也四葛),其子马开文始以马为姓;又冕宁城厢镇藏族马姓,其先清冕宁县中村土百户。始祖名歪即噶(歪即葛),其子马成鹏始以马为姓。甘肃天祝藏族马姓,其先属马协部落,因以部落名之首字马为姓。

苗族汉姓。花苗、大花苗、青苗、白苗、中堡苗皆有之。云南昆明西山一支,本姓吉让;鲁甸一支,本姓印0(zhǐ);安宁一支(花苗),本姓孟扎;巧家、威信一支(花苗),本姓卯让;宣威一支,本姓卯娆;寻甸有两支,分别姓卯娆供、卯娆知;大关、屏边一支,本姓卡壤。贵州湄潭一支,本姓夸让;威宁有3支,分别姓卯娆、蒙嚷、卯嚷(貌朗);赫章一支,本姓卯让。又苗姓孟由,汉姓亦为马。其他地区苗族亦有马姓,源出不详。

彝族有马姓。四川西昌彝族马姓,本属玛、井、宇毕、拉马、吉俄、马丙、马别、伊比、马海保、阿说拉马、马海鲁基、马海甲八、马海甲拉等家支(氏族);米易彝族马姓,本属尼肯、依比、阿摩惹石、拉合惹耿、里菠惹时、立乃惹所、帕昌惹时、史乃惹石等家支(氏族);九龙彝族马姓,本属拉马、沙马、马海家支(氏族);泸定彝族马姓,本属马海、沙马家支(氏族);汉源彝族马姓,本属马、阿鲁、尼子、呷及、近乃等家支(氏族);甘洛彝族马姓,本属马家支(氏族)。云南昭通彝族马姓,本属母贺家支(氏族);剑川彝族马姓,本属玛海拉玛家支(氏族);宁蒗彝族马姓,本属加沙家支(氏族);维西彝族马姓,本属沙玛阿库、玛海家支(氏族);小凉山地区彝族马姓,本属日胡家支(氏族);弥勒彝族马姓,本属阿哲家支(氏族);鲁甸彝族马姓,本属木六家支(氏族);维西彝族马姓,本属沙马拾一家支(氏族);兰坪彝族马姓,本属沙马曲比家支(氏族)。

壮族马姓,其先为以狗为图腾的氏族。在壮语中称狗为“马”,故以马为姓。

朝鲜族马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有木川马氏、长兴马氏两支。

马姓为现代满族八大姓(佟、关、马、索、齐、富、那、郎)之一。其先清代八旗满洲费莫氏、马佳氏、傅察(富察)氏、玛尔屯氏、木克得立氏、伊尔根觉罗氏,清代宗室爱新觉罗氏,八旗蒙古马穆哈氏、卡氏、蒙古岱氏,八旗汉军、“高丽旗人”马氏。

侗族有马汉姓。贵州黎平肇兴地区侗族马姓,由陆姓分出。其他地区侗族亦有马姓。

土家族有马姓。唐末、五代时其先民六大姓(彭、田、覃、向、冉、马)中就有马姓。明、清时四川石砫世系宣慰使就姓马氏。

黎族的一支侾炎黎有马姓,本姓奥卡、勒马。

傈僳族马姓,出梓扒氏族(麻氏族)、子然扒氏族(马氏族)、沙吐杂扒氏族(玉米氏族)。

拉祜族黑苦聪马姓,姓比地氏。黄苦聪人也有马姓。

马姓为东乡族主要姓氏。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首音“穆”之谐音为姓。

景颇族马姓,本姓木然氏(木染氏)。

土族马姓。本姓马希江,意为“有100匹马的”。

撒拉族马姓,其先本回族。

纳西族马姓,本属梅氏族。纳西族的一支摩梭人也有马姓。

阿昌族马姓,源出喇米扬氏族,即马氏族。部分马姓阿昌人,其先本回族。

普米族马姓,本属格母牙马氏族、巴落瓦支氏族。

马姓为保安族主要姓氏,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首音“穆”之谐音为姓。

独龙族马姓,本姓马库氏。

维吾尔族、布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水族、达斡尔族、羌族、仡佬族、锡伯族、俄罗斯等少数民族也有马姓。

中国籍外国人也有马姓:已故中国籍黎巴嫩裔美国专家马海德(1910—1988),本名乔治·海德姆(Shafick George Hatem),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布人。抗日战争时期来华,1936年进入陕北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加入中国籍。曾任卫生部顾问、全国政协常委。不过他的儿子周幼马(1943— )并没有姓马,而是跟了他的母亲周苏菲(1920— )的姓,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