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脊髓疾病
一、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由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所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受累脊髓肿胀伴灰质变性、白质变性和坏死,整个脊髓均可累及但以胸段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青壮年较多见。
诊断要点
①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的脊髓横断性损害即双下肢截瘫(若在颈髓病变可出现四肢瘫)、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及二便障碍,而无脑神经、视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
②脑脊液检查,除少数白细胞及蛋白含量轻度增高,多数正常。
③脊髓MRI可见髓内长T1长T2信号。
治疗方案
预案1:甲泼尼龙0.5~1.0g/d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3~5天为1个疗程。或
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左右为1个疗程。
上述疗法结束后口服泼尼松60mg,每日1次,维持4~6周,逐渐减量停药。同时给予足够的钾盐和钙剂以及B族维生素。
预案2:丙种球蛋白,成人每日400mg/kg,静脉滴注,连用5天。
说 明
①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抗生素去除病因,应用神经营养药营养神经,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
②如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时做气管切开,必要时机械通气。
③急性期多有水肿,可适当给予20%甘露醇或辅以呋塞米(速尿)。
④恢复期的治疗可进行推拿、按摩、理疗以及功能训练等,防止发生痉挛。
二、脊髓血管畸形出血
脊髓血管畸形为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以下胸段和腰段最多,上胸段最少,包括静脉蔓状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
诊断要点
①病程虽为慢性,但临床起病多急骤,症状反复。
②患者可出现神经根损害症状,如烧灼样痛,踝反射消失,大鱼际、小鱼际肌萎缩,相应节段根性感觉障碍以及间歇性跛行、下肢无力,或由于出血所致而突然腰痛。
③血肿和畸形血管引起脊髓压迫症状时,结合脊柱平片、脑脊液检查(蛋白可升高或呈血性)、脊髓椎动脉造影的阳性结果可考虑本病。
治疗方案
预案1: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6-氨基己酸4~6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7~10天后逐渐减量,一般用药不少于3周。
尼莫地平每日120mg,分3次口服,连用15天。
预案2: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对羧苄胺400~8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尼莫地平10mg:50ml,每12小时一次,缓慢静脉滴注,5~14天为1个疗程。
说 明
①应用止血药时注意防止血栓形成。
②滴注尼莫地平时出现颜面潮红要减慢滴速,以防低血压。
③严重头痛者可应用止痛药。
三、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指脊髓和延髓的一种缓慢进展的变性病,病因不明。病理特点是延髓及脊髓中央形成空洞及周围胶质增生,多数发生在颈胸段。
诊断要点
①表现为早期出现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一般从单侧上肢开始,逐渐出现双侧上肢、胸、背部呈短上衣样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继而出现上肢末端肌束颤动、肌肉萎缩及肌肉瘫痪并发关节、皮肤营养障碍。
②脊髓MRI是诊断本病最准确的方法。
治疗方案
内科保守治疗,如给予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剂等。如果空洞较大或伴有畸形可采用手术治疗。
四、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是指由于椎骨或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引起进行性脊髓受压的一组疾病。
诊断要点
①早期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和脊膜刺激症状,如根痛、束带感、肌肉跳动。髓内病变早期少见。
②中期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运动障碍、深感觉障碍及对侧浅感觉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减弱。髓内病变的感觉障碍从受压平面向下发展,且早期有分离性痛温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受损,而髓外病变的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近端水平发展,早期出现根痛,而括约肌受损较晚。
③晚期(完全受压期)受损平面以下运功、感觉、反射、括约肌功能及皮肤营养完全障碍。急性脊髓压迫症早期也可表现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和脊髓休克。
④脑脊液蛋白含量高而细胞数正常。
⑤影像学检查(如CT、MRI)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