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携一颗爱美之心踏歌前行

——读《美的历程》有感

管理局 陈 聪

《美的历程》作为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并作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该书以精到的见解、简洁的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引导了一批又一批读者步入美的殿堂。读了这本书,可以让宁静的心去感受童稚般发现的狂喜,去领略学者式思考的乐趣,使我们神驰千年,遨游于历史的长河,不断领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捕捉华夏民族美的足迹。通过不断深化对美的认识,可以使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生命中充满了美,要学会寻找、学会发现、学会欣赏,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用一颗爱美之心去拥抱生活、迎接未来,缔造美好人生。

一、究竟何谓美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为了更好地理解美,我们有必要探究美这个概念的由来。

(一)美的字面含义

《说文解字》中做出了如下解释:美,甘也。从羊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

从造字法上看,“美”字是一个由“羊”和“大”组成的会意字,在金文字形中,从羊,从大。古人认为肥壮的羊吃起来味道很美,因此美字的本义是味美。

传说汉字是黄帝命史官仓颉发明的,据《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也是道教中的文字之神。造字者总是从统治者的观点出发造字,“双瞳四目”的仓颉也未能免俗,比如“美”字就是帝王面对江山和人民发出的观感。帝王把自己比作牧羊人,把人民比作羊群。而“大”就是《说文解字》“皇,大也。三皇,大君也”中所说的“大”。三皇时代,中国国土辽阔如海,有所谓的“大九州”(神州只是“大九州”之一,黄帝登位后由于“德不及远”,中国疆土缩小为“神州”,即“小九州”。《帝王世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正因为人民生活在土地之上,所以代表人民的“羊”写在代表疆土的“大”上面。

(二)美学领域的争论

“美”是好看、漂亮的意思,自古及今都是如此。虽然人们都能感受到美,并且能够识别美,但是在回答“究竟什么是美”的问题时,答案却千差万别,美的定义可以说是美学中最难的问题。因此,在人类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研究美学的文章《大希庇阿斯篇》中,作者借苏格拉底的口总结到“美是难的”。

十八世纪,欧洲兴起了“实验美学”热,意图从具体的美的事物中找到美的本质,从而给出美的定义。然而实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形和声音,所得结论不具普遍性。至于“美是生活”,“美是人的对象化”等定义,则犯了把具有交叉关系概念的交集概念,等同于具有交叉关系概念中的某个概念的错误。

(三)本书的观点

作者认为,美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美是形式而不仅是形式,离开了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整部美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演变发展进化的历史,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载体又承载着不同的感情。

正如作者所说,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然而,它们既不是永恒不变,也不是倏忽即逝、不可捉摸。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艺术作品则是打开了时代魂灵的心理学,而这也就是所谓“人性”吧?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能是官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可以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它的对象化的成果就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也就是积淀的自由形式,美的形式。

二、中国古典美学的几个典型范式

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环肥燕瘦,各具风采,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产生了数不尽的优秀作品,不论如何摘选,均难免挂一漏万,本次仅选取几个中国古典美学领域的典型范式,作一次美的巡礼。

(一)雄风振彩——汉代艺术

尽管儒家和经学在汉代盛行,“厚人伦,美教化”、“惩恶扬善”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的广大艺术领域的现实功利职责,也仍然难以掩盖那股根底深厚异常充沛的浪漫激情。比如汉赋所力图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它表明中华民族进入发达文明社会后,对世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这种胜利使文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地肯定、歌颂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环境、山岳江川、宫殿房屋以至各种动物对象,所有这些对象都作为人的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对象化存在于艺术中。

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人对世界满目琳琅的行动征服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二)空谷流韵——魏晋艺术

魏晋是一个哲学重新开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虽然在实践、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学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却是空前的。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学——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即人的觉醒,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只有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有了后者才可能有前者,而这也就是“圣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人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无为而无不为,茂于神明而同有哀乐,不是外在的有限的表面的功业、活动,而是具有无限可能潜在性的精神、格调、风貌,成了这一时期哲学中的无的主题和艺术中的美的典范。于是,两汉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位于魏晋五彩缤纷的人格。

(三)煌煌唐韵——盛唐艺术

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在唐代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诗篇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如此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如果说西汉是宫廷的艺术,以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和对环境征服为特征,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的艺术,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那么唐代也许恰似是两者统一的向上一环:既不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对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社会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著。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青春、自由和欢乐。

三、收获与感悟

《美的历程》从图腾歌舞、青铜陶器一路延展到经史辞章、诗词书画,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风貌、时代精神的俯观鸟瞰,用美妙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美的形式和流变,给我们的精神、心灵与思想做了一次洗礼。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经历了美的巡礼,如何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我想也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做到以心中对美的理解去接近美、拥抱美,用自己的努力去丰富美、发展美。

“我中华,举世闻;珠峰魄,黄河魂;北疆雪,南国春;濯东海,枕昆仑。”北疆的皑皑白雪和南国的秀美春色,不仅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也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拂拭我们的心灵,荡涤我们的情怀。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坚强;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然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拥有风光秀丽的壮美河山,更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如前所述,不论是“心胸开阔,气派雄沉”的大汉雄风,还是“饮酒任气、满怀哲意”的魏晋风度,都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这山川秀丽、物产丰隆的祖国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我为自己能生长在一个如此美丽的国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今后的岁月里,我愿继续用满腔热情去努力拼搏,与伟大祖国一起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美是生命中各种美好事物的集中体现,但是生命中并不全都是让我们觉得开心的事情,还有那些让我们难过甚至厌恶的事情,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直接体现了我们对美学观念的理解与运用。所以,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将那些不喜欢的东西,转换成让我们觉得美丽的东西。毕竟在人世间有太多东西,我们都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意义。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明镜,静静的平铺着,好像时间也随之而停留,来欣赏着这一刻平静的美好;它虽无大海那雄伟壮勇、傲视天下的气势,但它仍然具有它那平凡的涟漪,给予你美的享受,它会使你内心平淡,没有喧嚣世俗的打扰,仿佛世间只剩下了你和它……美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否会发现它。

(三)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当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去体悟生存的环境、生命的真谛,从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去发现丰富多彩的美,让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提炼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了。

爱美之心,重在培养。美的踪迹需要到生活中,甚至是生活的深处和边沿去找,只有不忘记心的陶冶、修养和锻炼,才可能为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好准备。作为万物之灵,我们人类值得骄傲的地方太多了。可以这样说,爱美之心是骄傲中的骄傲,它伴随着美的诞生而诞生,又伴随着美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它的认可,美的存在才具意义;只有它的不断升华,才能为美的创造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有了爱美之心,有了美的追求,天地间连同蝉鸣蛙叫也有了韵味,湖光山色也有了生气,人的生活便有了活力和向往。

在培养、提升爱美之心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生路上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面对挫折,我们要有敢于正视的勇气,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请记住,在绝望的转角处,不光有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还有一颗永不轻言放弃的心。当走过这个转角,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要学会如风,穿透荆棘……人们相信,风,是呼啸而过的精魂,是那些坚强的生命在世间划出的风景,它无形,却又有影,肉体不可永葆,精神却能永存,用坚强的生命直走挫折的高岭,飞向成功的彼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人们也都喜欢将自己装扮得美丽,然而外在的美只是暂时的,内在的美才是一个人真正应该拥有的,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做一个真正爱美的人,不仅要拥有对美的辨析能力,还要有按照美的标准不断修身的坚定意志。在这漫漫人生长路上,我们应该携一颗爱美之心踏歌前行,让红尘做伴,让青春作注,去拥抱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和荣耀,让我们的明天开出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