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业务操作与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务1 了解运输

提到物流,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运输,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是物流最基本的功能。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渐使运输从占据物流的主导地位转变为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的支撑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逐渐成为“第三个利润源泉”,而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的比例最高,成为这一利润源泉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合理快速地发展运输业是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运输概述

1.运输的含义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本教材中专指“物”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进行空间位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图1-1)对运输的解释,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图1-1 物流术语

物流运输作为物流系统的一项功能来讲,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和流通领域的运输,如图1-2所示。生产领域的运输活动一般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因此被称为场内运输。它是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服务的,其中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这种场内运输有时也被称为物料搬运。流通领域的运输活动,则是作为流通领域的一个环节,是生产过程中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其主要内容是对物质产品的运输,是以社会服务为目的,完成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在空间位置上物理性转变的过程。

图1-2 物流运输

知识链接

运输在我国的历史

运输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最开始人们利用自身的力量将狩猎的猎物搬回住地,到后来人们借助牛、马、骆驼等牲畜来搬运货物,再到后来发明了牛车、马车和舟、船等载运工具,这些运输工具带动了当时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古代的一些与运输有关的历史名词和历史事件如驿站、驿道、镖局、马帮、漕帮、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京杭大运河等等都和运输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2.运输的特点

(1)运输需求的派生性 若一种产品的需求,是另一种或几种产品的需求衍生出来的,这种需求就称为派生需求,衍生派生需求的需求则称为本源需求。

派生性是运输需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多数情况下,人与货物在空间上的位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实现生产和生活中的某种其他目的而必须完成的一种中间过程。人们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是由于工作原因而需要参加会议、商务谈判,或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生产所用原材料的运输和产成品抵达销售地的运输等则是基于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这些都体现了运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 运输服务的公共性是指运输服务在全社会范围内与公众有利害关系的特性。运输服务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保证为社会物质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提供运输服务。由于社会物质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商品、生活必需品等,涉及企业的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因而此类运输服务的需求十分广泛。

②保证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出行需要提供运输服务。由于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能一直在同一地点学习、工作,因此出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活动,此类运输服务的需求也十分广泛。

无论是物质的空间位移,还是人们的出行,都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运输需求。因此,运输服务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均有广泛的影响。

(3)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人,与一般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不同。货物或人进入运输过程没有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取得新的使用价值形态,即运输不增加劳动对象的数量,而且也不会改变劳动对象所固有的属性,而是仅仅改变劳动对象的空间位置,从而为消费做好准备。因此,运输对象只发生空间位置和时间位置的变化,而本身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运输生产是为社会提供效用而不是生产实物形态的产品,因此,运输生产服务属于服务性生产,其产品可称之为无形产品,具体表现为物和人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4)运输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运输生产必须在用户需要时及时进行,并且只能在生产的同时即时消费。运输业创造的使用价值依附于所运输产品的使用价值已有的固定形态,与运输过程同始同终。因此运输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不可分割、合二为一的,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运输需求不足,运输供给就应相应减少,否则就会造成浪费。

(5)运输产品的非储存性 工农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表现为两种完全分离的行为,一个时间生产的产品可以在另一时间消费,某个城市生产的产品可以在另一个城市消费,淡季生产的产品可以在旺季销售。但是运输业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运输产品不可能被储存用来满足其他时间和空间发生的运输需求。运输产品的这一特征表明,运输产品既不能储存也不能调拨。只有在运输生产能力上做一些储备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对运输需求增加的需要。

(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工农业各生产部门产品种类繁多,并具有不同的效用。但对于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的差别仅仅是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承载运输对象,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在不同的运输线路上进行运输生产活动,而对社会具有相同的效用,各种运输方式生产的是同一种产品,即运输对象的位移,运输产品的数量有统一的客货运量(人、吨)和客货运周转量(人公里、吨公里)来描述。运输产品的同一性,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协调、代替,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3.运输的功能

在物流体系中所有的动态功能中,运输功能是核心之一。通过考察运输的功能,可以深入理解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运输主要有产品转移和短时储存两大功能。

(1)产品转移 运输首先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位移的功能。不论物品的形式如何,要实现其使用价值,都离不开运输。运输的主要功能是将产品从原来所处的地点转移到规定的地点,其主要目的是以最少的费用和合理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产品的运输任务。

(2)短时储存 运输的另一大功能是对物品在运输期间进行短时储存,也就是说将运输工具(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作为临时的储存设施。如果转移中的物品需要储存,而在短时间内还需重新转移,装货和卸货的成本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或在仓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迂回路径和间接路径运往目的地。尽管使用运输工具储存产品可能是昂贵的,但如果从总成本或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考虑装卸成本、储存能力的限制等,使用运输工具储存货物有时往往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

4.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1)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如果没有运输,生产过程将不能最终完成。运输虽然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也不赋予产品新的使用价值,但却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衔接;另一方面,运输连接着生产与消费,使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过程得以顺利实现。

(2)运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同种物品,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消费者不同,其相对的使用价值也是有差别的。通过运输,将物品运到其“场所效用”最高的地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物品的使用价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将南方地区出产的如榴莲、菠萝蜜和椰子等水果通过运输运到北方地区可以实现价格的大幅提升。

(3)运输是物流的“第三个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 运输过程需要依靠能源和动力的消耗才能得以实现。由于运输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且很多运输活动耗时长,运输距离远,如远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等,因此,运输所消耗能源和动力的绝对数量是非常巨大的。相应地,节约的潜力也非常大。可以通过技术革新、体制改进和运输合理化等方式提高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的能源和动力消耗,从而降低运输费用。由于运输费用的降低空间巨大,而运输费用又占物流总费用的一半左右,如图1-3所示,可见,运输是物流的“第三个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

图1-3 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各功能模块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5.运输的三个原理

(1)规模经济原理 规模经济原理是指随着一次装运量的增大,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如图1-4所示。这是因为转移一票货物的有关固定费用按整票货物的重量分摊时,一票货物越重,分摊到单位重量上的成本越低。货物运输的固定费用包括接受运输订单的行政管理费用、运输工具的折旧费用、开票以及辅助作业费用等。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运输工具装载量大,其规模经济相对于运输量小的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要好;整车运输由于利用了整个车辆的运输能力,因而单位重量货物的运输成本也会低于零担运输单位重量货物的运输成本。

图1-4 规模经济原理

(2)距离原理 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如图1-5所示。距离经济的合理性类似于规模经济,尤其体现在运输装卸费用上的分摊,距离越长,可使固定费用分摊后的值越小,导致每单位距离支付的总费用很少。如1000公里的一次装运成本要低于500公里的两次装运成本。

图1-5 运输的距离原理

(3)速度原理 速度原理是指完成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越短,其效用价值越高。首先运输时间缩短实际是单位时间内的运输量增加,与时间有关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运输量的费用减少,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工资的使用费、运输工具的租赁费等;其次,由于运输时间短,物品在运输工具中停滞的时间缩短,从而使到货提前期变短,有利于减少库存、降低储存费用。因此,快速运输是提高运输效用价值的有效途径。快速运输不仅是指提高运输工具的行驶速度,还包括其他辅助作业的速度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如分拣、包装、装卸、搬运以及中途换乘等。快速的运输方式当然是影响快速运输的重要因素,但是运输速度快的运输方式一般运输成本较高,如铁路运输成本高于水路,航空运输成本最高。因此,通过选择高速度的运输方式来实现快速运输时,应权衡运输速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在运输方式一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加快各环节的速度,并使各环节更好地衔接。

二、运输与物流系统其他职能的关系

1.运输与包装的关系

运输与包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运输方式决定对货物的包装要求,包装有利于运输功能的实现,货物包装的方法、规格、材料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运输的效率。怎样解决现代商品包装运输系统中的问题呢?

运输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

(1)包装结构牢固 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由于震动、冲击或碰撞、挤压及气候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破坏、损坏。为了有效地保护货物的使用价值和形态稳定就需要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即包装结构牢固扎实,包装体积和重量合理。

(2)包装适合货物性质 包装材料应与货物性质相适应,不会对货物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包装造型,不论箱式、桶式都要考虑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保管的条件和操作的方便,不能过重或过大,以免影响物流效率。

(3)包装形状、规格、式样规范化 设计包装形状大小时应有统一尺寸,实行形状样式规范化,货物包装的规格、体积、外廓尺寸应该与运输车辆货箱内廓尺寸成对约倍数关系,从而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容积和载重量,提高运输的效率。

(4)包装制作简单化,有利于降低成本 包装制作不能过于复杂,要设计合理,既能保护货物,又能达到节约包装材料的目的,从而提高物流绩效,降低物流成本。

(5)现代运输企业采用集合包装的方法(集装箱、托盘等) 集装后的商品密封在箱体内,无论经过多少环节,都可以避免货损、货差、丢失现象,从而保证商品的运输安全,提高商品的运输完好率。 

知识链接

包装过剩

包装过剩主要分以下几种:

①包装强度设计过高,使包装的防护性能过剩;

②包装材料选择不当,可以使用低档的包装材料却选择高档的,例如,可以使用纸板却采用镀锌、镀锡材料等;

③包装技术成本过高,包装成本的支出大大超过减少损失可能获得的效益。

包装过剩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很多时候过重、过大的包装会适得其反,不但不会提高运输的效率,反而会降低运输的效率。根据日本的统计调查,目前发达国家包装过剩严重,约在20%以上。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现代物流技术,尤其是集装技术的广泛采用,包装不足的问题已不是主要问题,未来的主要问题是包装过剩问题,主要的不利影响是占用了过多的物流成本。

2.运输与装卸的关系 

运输活动必然伴随有装卸活动。一般来说物流运输发生一次,往往伴随两次装卸活动,即物流运输前后的装卸作业。货物在运输前装车、装船等活动是完成运输的先决条件,此时,装卸质量的好坏,将对运输产生巨大的影响。装卸工作的组织得力、装卸活动开展顺利,可以使运输工作顺利进行。当货物通过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装卸为最终完成运输任务做补充劳动,使运输的目的最终完成。装卸还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手段。

运输与搬运的功能相似,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空间范围的大小和所使用工具的差异。运输可以是跨企业、跨城市、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进行的,而搬运通常仅限于一个部门内部如车站内、港口内、仓库内和车间内等。运输所使用的工具种类较多,如汽车、火车(图1-6)、轮船(图1-7)、飞机等,而搬运所使用的工具种类越来越少,如搬运车等。运输活动必须在有效的装卸搬运支持下才能实现高效率的运作。

图1-6 铁路运输装卸

图1-7 水路运输装卸

知识链接

装卸活动对运输效率的影响

①据统计,我国火车货运以500公里为分歧点,运距超过500公里,运输在途时间多于起止的装卸时间;运距低于500公里,装卸时间则超过实际运输时间。

②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远洋船运,一个往返需25天,其中运输时间13天,装卸时间12天。

③我国对生产物流的统计,机械工厂每生产1吨成品,需进行252吨次的装卸搬运,其成本为加工成本的15.5%。

3.运输与储存的关系

货物运输与储存被誉为物流的主要核心功能,分别承担了创造物流“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的主要作用。货物的储存量直接决定于需求量,但运输也会给储存带来重大影响,如果运输组织的效率高,货物可以快速、准时到达,及时得到补充,则库存的数量可以相应减少;相反,如果运输组织的效率低,则要求库存量增加,以防止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中断。过去仓储和运输分属不同的部门,运输部门为了降低运输成本(Tp)、减少运输次数,可能一次性运输更多数量的货物,保持较高的库存,但仓储部门为了降低仓储成本(Wp),可能要求更低的库存,但是更多的运输次数,现在大部分企业已经将运输部和仓储部整合为物流部站在物流系统的角度进行决策(Lp=Tp+Wp),这样就更为科学合理了。

知识链接

物流系统中的“效益背反”现象

运输与其他物流活动之间存在“效益背反”。“效益背反”是物流领域中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效益背反”是指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减少仓库数量、降低库存量,势必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增加运输次数;将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输费用增加,但运输速度却大幅提高,不仅减少各物流中心的库存还大量减少仓储费用;简化包装,则包装强度降低,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虽然节约了包装费用却增加了运输中的货损货差率,间接增加了运输费用。

4.运输与配送的关系

运输和配送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表1-1所示。

表1-1 运输和配送的关系

5.运输与信息的关系

在运输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如运输计划、配车与运输路线计划、配送和货物跟踪、车辆运作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运输信息的查询等,运输信息的高效传递、共享和挖掘分析对提升客户服务及自身经营决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大型货车主要是以柴油提供动力,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噪声对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外一些大型货车在城市运输中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拥堵问题,所以目前国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的运输车辆,同时鼓励将城市内的物流园外移至城市郊区靠近国道、省道、港口、车站和机场等地方,大型运输车辆通过干线将货物运输至物流园,然后再通过中小型货车完成城市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