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文化 职业文化 现代职业文化
一、文化
研究职业文化,自然要从“文化”入手。“文化”是当代社会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但使用者所赋予它的内涵却千差万别。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其内涵的把握可以不作规范、统一的要求,但在深入研究“文化”的子系统时,正本清源还是必要的。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承载着民族历史的血脉,表达着民族精神,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每一种文明与文化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追溯文化的源头,我们还不能不说到西方。中国的文化就相当于英语的culture和德语的kulture,而英语和德语的文化则来自于拉丁语的cultura。拉丁语的cultura原义有神明崇拜、土地耕作、动植物培养及精神修养等含义。广义的文化概念通常与civilization(文明)相连,互为代替。18世纪以后,在西方的语言中,culture逐渐演化为涵盖个人素养、整个社会的知识等方面的广泛定义。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文化是体现国家、城市特色的核心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就是一场历史穿越,它通过探讨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历史文明形成的深层原因,解析这种文明的发展脉络,找寻多种文化及文明和谐发展的基因,展望未来社会文明的形态发展。凡此种种,通过文化为我们带来了一副历史发展的优美画卷,我们穿越其中,尽情赏析,此外还能够从文化的定义、产生、内涵、保护、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把文化的定位提升到历史新高度,不仅有助于现代文明建设,而且对继承及弘扬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构建社会和谐、促进文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同时对丰富多种文化融合带来新的内涵产生积极影响。可以说没有文化的人类史是无法想象的,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每一个历史时空中的个体,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由人创造,人是文化发展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文化价值观的最好载体是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人,是带血的搏动着的心。
其次从古至今,文化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起到促进社会的稳定、加强文明的传承的重要作用,所以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及推广,因为一个国家要取得长足发展,并且科学、高效地进行发展,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重视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唯一因素。文化氛围浓厚,相应的精神文明也会进一步提升。所以有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各国文化资源的竞争。文化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文化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族魂和最高文明。一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多高,不是建设了多少条世界一流的公路、铁路,而是文化普及度有多广泛,被普及者数量的多寡及程度的高低,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实力的体现,因此文化也被誉为无烟的GDP、绿色GDP。每个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成为一种发展前行的动力,使其在不断进程中更具有稳步前行的力量,同时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融合”成为当下各个国家进行国力发展的热门词的今天,通过融合发展实现共赢,对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是大有裨益的,所以融合发展必将成为各国发展脉络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一部分。因此,文化也不再是枯燥的、无味的,它因为多元文化的融合而被赋予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新形象。可以说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为各个国家游刃有余地进行高速发展提供了底气。
纵观世界发展历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本身就是德育,它不仅可以促进智育,也能发展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手段。它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人类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思考也日渐深化。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在实践层面的文化创造,而是在理性层面对文化“是什么”的问题更为关注,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给“文化”下定义。17世纪,德国法学家S·普芬多夫(1632—1694)首先独立使用“文化”概念。在18世纪后期为欧洲思想界广泛接受的“文化”,主要被理解为对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培育。自此,文化学说的地位不断提高,研究者云集,但歧义众多,莫衷一是。可见,每个国家对“文化”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因为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但是无论哪种形态的文化,每个国家对文化的定义均有同样的主旨思想,即文化是国家振兴之魂,文化是民族兴盛之根,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价值传承和精神积淀,做好文化才是国家兴盛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从古今中外研究者给出的文化定义,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生活模式
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二)文化是意义的生产和再生
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是错综复杂的意义和意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意义和意识的生产、消费和流通的过程,连接着过往和未来,如何面对文化也就是如何面对当下和未来。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化,都包括这个国家的历史起源、建设和发展,这种文化是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开创的,它凝聚着这个国家的智慧、经验、教训和情感。传承文化,既是对本国文化的延续,也是国家走向未来过程中的强大力量和正确方向。每一位公民均有这样的义务并且义不容辞。
(三)文化不仅是结果,同样更是过程,更是历史的延续
文化包含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这些文化样式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创造所形成的,但是在一个文化横断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前人文化创造的成果,是一个个具体的成果性的展示。此外,文化要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薪火相传。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文化认同的多重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因素链接在一起并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历史文化传统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离开历史维度,抛弃文化传统,根本不可能形成个体与社会的文化认同。在这种意义上说,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一盘散沙,表现出来的只能是现实中每一个个体的苟且,这样的民族和国家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忘记文化悲剧。
(四)文化不但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更是社会生活何去何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文化的内容包括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要将文化进行大力弘扬,要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合,推进两种文化的相互适应;要将传统文化同现代社会文化相协调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是人们改进生活环境的结果,其内容主要是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文明是科学系统,主要体现在知识方面,告诉人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文化是价值系统,主要体现在道德方面,告诉人们的行为应当如何、不应当如何。文化与文明的结合才能促进国家的平稳发展。
二、职业
从字源学上说,“职”具有“记”与“常”的含义,指“分内应执掌之事”。
职业是人类社会才会出现的文明产物。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畜牧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于是就有了农民、牧民、工匠、商人等从事专门工作的群体,最初的职业也由此产生。可见,职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才出现的产物。
(一)职业的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职业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之中,且呈现出以下特点:职业种类不断增加;职业种类更新加快;职业种类由简单到精细;职业的内容不断弃旧更新。职业与其他形式的社会活动相比,具有以下本质属性。
1.社会性
首先,体现在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任何一种职业都不能独立存在,而是整个社会生产、生活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次,通过职业特征感受到职业精神对自己的鼓舞,能够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这种精神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则呈现出高度一致的热爱职业、提高职业技能、增进社交等人类精神所需,印证了人们对职业所具有的教育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充分发挥了职业能够添智慧、推动社会和谐、促团结、助发展的特殊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职业的出现,各种职业技能真正地走进大众生活中,成为推广普及各类职业的有力平台,这个平台展现的就是职业的社会性特征。
2.专门性
首先,体现在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从事某种职业之前,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其次,体现在每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再次,每一项职业都有其独特的属性与特征,医生的工作场所在医院、教师的工作场所在学校、银行职员的工作地点在银行、律师的工作地点在律师事务所……每个行业与其他行业可以产生交互,但是同时又有自己的明确定位、工作范围和工作模式。
3.经济性
首先,体现在劳动者在承担职业岗位并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从中获得经济收入。这种回报是建立在劳动者付出劳动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劳而获的人是不会收获回报的。其次,表明这种职业劳动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从而激励人们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职业劳动。
4.稳定性
体现在某个职业的产生并不是基于社会某种临时性的需要,而是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经过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后,某种需要被相对固定下来,从而吸引劳动者持续不断地从事这种劳动。简单地说,职业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急于求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稳定才会带来长足发展。
(二)职业的功能
人们借助某种职业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通过劳动成果的交换也满足了他人的需要。因此,职业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活动的具体功能如下。
1.职业活动是获得生活来源的首要途径
在现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要想获取物质来源与经济报酬,就必须从事一定的职业。我们在职业活动中追求合理的报酬,让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2.职业活动是扮演社会角色、履行社会职责的主要形式
职业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服务社会的活动。在工作中,人们总是以一定的职业身份与社会组织、部门和个人打交道,并在此过程中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可以说,职业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行为,更是社会正常运转乃至健康发展的有机环节,离开了每个人的职业劳动,社会就无法运行,人类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职业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手段
人的一生可以称之为“职业的一生”,所以人生价值主要通过职业活动得以实现。职业为我们提供了充分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如果脱离职业空谈什么个人价值,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因为这种所谓的“价值”没有了职业的依托很难实现。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如果不能通过职业活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就不会被社会认同;反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持续不断地为社会、公众创造无限的价值,那么他的人生将会非常美好,他的人生旅程才会充满鲜花与掌声。
三、职业文化
职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人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和提升职业生活品质,在长期的职业岗位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以价值观和制度规范为核心的文化样式。每个职业都需要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化,以便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更清晰的认识。构建职业文化,不能毫无规划地盲目去开展,因为塑造文化不是儿戏,马虎不得,必须要一部分人带头创造,并赋予其意义。带头责任人需要由得到行业认可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公众人物来担当。此外,职业文化是得益于各行各业的特定人的努力,才使得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流程更加完善。
因此,工人、农民、医生、商人、军人、教师、律师、工程师、科学家、记者、艺术家等,每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由此而深化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制度规范也会形成各自的特点。这些方面,虽然并不都是道德问题,但都包含着道德涵养和道德情操,比如,对医生职业要求的最核心价值观念就是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和尊重。只有在这个最高理念的支配下,提高医疗技术、改进服务态度才能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围绕于此建立的职业文化,从表层看是技术、服务、规范,但深层无疑是以人为本,是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从不同的职业出发,营造带有个性色彩的职业文化,对“职业人”的提升意义明显,同时也是对文化本身的丰富。在探究职业文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方面如下。
(一)职业文化的功能拓展
职业文化在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国家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职业文化建设的计划,继而带动了全球职业文化的发展。在全球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各国高度重视职业文化的塑造,以实现最大化的人才培养战略。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职业文化也在无形间形成了国际竞争趋势,哪个国家的职业文化塑造得好,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指标也会随之上升。基于日益发达的文化融合扩展,职业文化已经由区域化转变为全球化,对各国而言职业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来的是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局面。职业文化一步步从辖区、国家迈向更为辽阔的世界,地域与时空的限制都因为文化交融而发生转变。职业文化、教育资源可以根据从业者的不同需求、不同知识背景来进行全新的整合,更是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一步促使行业从业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职业文化的全球化,以全球信息化为基础,世界各国在市场、生活、生产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互相依存。职业文化的国际化在推动商品、人力资源等方面跨地域、跨国际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优化,使得各国的用人单位也得以打开了全新的局面,面向全球开放。
(二)职业文化内涵丰富
职业文化的内涵在这里表述为:将职业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应用于职业人的工作过程中与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职业文化的信息资源,优化过程,以培养从业者的职业文化的综合素质和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应用能力,促进职业文化不断完善,促使从业者的职业道路更加顺畅。
首先,职业文化是职业人创造的。职业人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既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既创造有形的财富也创造无形的财富。这些财富中自然就包含着文化。职业文化并不是外部赋予的,虽然有外力的推动和提升,但从根本上来说职业文化是职业人自觉和不自觉创造的。
其次,职业文化是为职业人服务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创造的,同时又服务于人。职业文化最重要的服务功能就是要为职业人的工作赋予意义和价值,使职业人通过执业岗位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在精神升华的基础上激励职业人的工作热情和自觉性。
再次,职业文化的建设与服务同步互动。职业文化的建设与服务并非割裂,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建设中服务、在服务中发展。一方面,职业文化是职业人在工作环境中不断创造的,而创造的过程本身又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过程: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过程中,职业人又会赋予职业文化新的内涵和要求,并开始新的创造和建设。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文化的价值不断被挖掘、被丰富,也不断走向成熟。
(三)职业文化的塑造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塑造职业文化,是行业实现职业教育的大融合、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塑造职业文化时,必须以内容决定形式、功能决定规划为基本前提。在详规设计上,要务必立足内涵,坚持文化育人优先,在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范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行业的自身需求和功能定位,合理布局,注重细节,体现开放与传统并重的理念。在设置职业文化时,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本地区、本行业的文化特色、发展背景等因素,着力打造符合行业气息的职业文化,进一步完善职业文化的塑造空间,从而展现职业文化的时代风貌。
(四)职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先进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产生了备受瞩目的影响,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为了与时俱进,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更迫切地渴求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接受更多的教育,终生学习可以说是新时代为职业文化带来的最大转变。以前有些人走向“铁饭碗”的岗位后,完全不知晓职业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完全不知晓职业生涯、职业规划为何物,浑浑噩噩在工作岗位中碌碌无为地度过半生。而今天,由于各领域持续发力的催化作用,职业文化再一次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并且是以全新的态势出现在大家面前,因此我们面临的崭新课题是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四、现代职业文化
如同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一样,现代职业文化的内涵也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
(一)作为社会意识的现代职业文化
我们来分析职业文化的内涵,它包含着导向性、约束性和自主性。导向性是指任何一种职业文化,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都一定程度包含着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等,与主体性社会意识形成某种联系,并不因为谁不认可、谁不愿遵守而可区别对待。比如不同利益群体在理想信念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社会职业文化的建设,必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轨道,与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在建设方向上绝不可能随心所欲自成一脉。约束性是指职业文化通过道德意识、职业意识等内容,对职业人的责任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任何一个从业人员,首先就是从岗位需要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取向,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进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目标追求。此时,人们的行为选择与人特定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自主性是指职业文化并非只有规定性要求,它也有满足个体兴趣、爱好、特长等需要的职责,例如,企业文化建设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每个个体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喜好出发,选择参与的内容。企业也完全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选择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特别是社会进步所彰显的、与自主性相伴随的人的独立性、选择性,更加强化了职业文化建设中的个体的自主性。
那么,如何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尽量发挥职业文化的正面效应,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保护世界各国人民不同的古代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各国在全球信息化趋势下要面临的任务。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只有加快职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且合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渗透,才能发扬光大我国在古代文明、文化教育、民族特色等领域的正面效应,才能实现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感,并使之代代相传。
(二)作为社会规范的现代职业文化
在此着重围绕社会规范的要求来思考现代职业文化的价值观问题。现代职业文化要表现出社会规范的特性和要求,但为何它具有这样的职能呢?其实蕴含在深处的还是价值规范、价值标准、价值观问题。价值规范并不是一种脱离社会规范体系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就如同在职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尽管价值规范是客观存在的,但它自身是无法单独表现的。价值必须在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中才表现出来,因此,职业文化也一定是在满足职业人的需要中建设和发展的。这里要重点探讨价值观念的问题,因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价值观念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每一次社会活动,人们的心中都会产生很多价值观念,这些观念有时候是隐性的,有时候又是显性的,还有的时候人们也不明白自己最终追求的价值观念是怎么样的,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价值观念是一种比较独立的思想,在整个人类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从社会的条件分析,人们相处的时候能够相互包容和理解,也离不开价值观念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同时也是和谐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如果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没有包容和理解,在交往中就会出现一些障碍,整体就不会团结。在古代,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首先发生变化。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看作是完全摒弃旧的传统观念。
在整个人类的活动中,价值观念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参与的,这是人们在面对客观实际时的一种看法,是评价事物和取舍事物的一个准则,也是人们在选择认识对象时的一个根据,还是鼓励人们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动力。从设计活动方案的角度分析,设计活动方案时也是和价值观念离不开的。无论什么活动方案,都需要提升和论证的步骤,人们还要考虑一些因素,比如,怎么实现,怎么避免,怎么反对等,这些考虑的主要依据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在选择最合理的活动方案时,起最大作用的还是价值观念。最合理方案的得出,也是通过把每一个方案做出对比之后选择的。选择中也会有价值的判断,这也可以看作是价值观念的作用。
探讨职业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直接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文化的创新首先让人直接感受到的是制度文化的创新,对人的行为的改变也首先是从制度规范来实施的。但另一方面,必须要重视内在的价值规范的建设。价值规范是一定民族心理较为稳定的部分,是千百年来人类世代延续比较固定的认识,它们的改变有更大的难度。因此,现代职业文化建设既要重视保留中华民族优秀的职业文化的特色,使之延续,同时文化创新又不能满足于表层的“繁荣”,而是要重视价值规范的引导和建设。唯有如此,文化创新才是可持续的。
(三)作为个人品质的现代职业文化
首先,从目标层面分析其内涵,我们必须将培养符合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纳入职业文化内容体系。
其次,职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在不断优化整合的过程中,使之在更多的行业、更宽泛的范围、更多广阔的领域得到体现。
第三,职业文化,界定了行业范畴,所以重点应关注在职业领域中关于职业文化的推广与职业技能的应用,职业文化的特色主要有共享性、便捷性、开放性、系统性、交互性等。
最后,由于职业文化的文化属性与技术属性,职业文化具有交流便捷、传播速度快、获取成本较低、内容质量较好等优势,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其他成本开支。
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随意产生的,职业文化主要是职业人在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精神特质、行为习惯的历史凝练与积淀。在这种意义上,职业文化体现为职业从业人员的“精气神”。基于此,人们也常常可以借助职业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特征和思想品格等从中管窥某一职业的文化特征,如图1-1所示。
图1-1 职业文化的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