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货币的职能

由于货币本质观的不同,对货币职能的认识也就不同。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交换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5种职能。

1.2.1 价值尺度

货币的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职能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标准,也就是货币作为衡量和比较商品价值的质和量的大小的工具。它是货币的首要职能。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等价交换的前提是不同的商品价值量可以进行比较和度量,但各种商品的使用价值难以直接进行比较,如绵羊、斧子和布匹等不同的商品我们无法衡量与确定它们的价值量及相互交换比例。就像尺子可以用来衡量物体的长度一样,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用自身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以便于比较与交换。

基于不同商品的价值量不同,表现为货币的数量也不同,要发挥货币价值尺度的职能,就必须比较货币的不同数量,因此需要规定一个货币计量单位。这种人为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称为价格标准,如人民币的价格标准为“元”。有了价格标准,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直接标价以便交换。假如市场标价一只绵羊300元、一把斧子30元、一匹布100元,则一只绵羊可以交换10把斧子,也可以交换3匹布。

然而,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凝聚在该商品中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所凝结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就越大,因此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但是,劳动时间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必须借助于货币这种外在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说,货币只是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是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但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这是因为,当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而价格只是一种观念形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例如,我们走进琳琅满目的商场或热闹喧哗的集市,只要一看商标,一问价格便知商品价值几何,而不用出示现钞。商品生产者给予商品价值以价格形式时,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商品转化为货币,而只是为了用货币来衡量众多商品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交换的依据。

1.2.2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中介和桥梁时,就发挥着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的职能。价值尺度与交易媒介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交易媒介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之一(W-G-W),这不仅因为货币的出现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方便了商品流通,这因为其使商品实现价值成为现实,货币执行交易媒介职能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出卖者要换得现实的货币,商品购买者必须支付现实的货币,即所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第二,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货币,在商品买卖中“转瞬即逝”,其只是交换的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只要货币能为大众所接受并具有购买力,至于货币是否足值无关紧要。因此,货币在执行交易媒介职能时,可用不足值甚至是毫无价值的符号如纸币等来代替。

货币出现之前是物物交换(W-W),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其交换成本高且交换效率低,其主要局限性表现为要使交换圆满实现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供需的双重巧合”。也就是说,要完成一项交易,首先必须使参加交易的两种产品恰好是双方互相需要的产品,即你的供给品恰恰是我的需求品,我的供给品恰恰是你的需求品。例如,羊的主人出售的羊必须是出售石斧的人恰好所需要的,而出售的石斧必须是恰好羊的主人所需要的。但是这种双方的供需同时彼此满足的情况很少见。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一个希望能够达成交易的人都很难在市场上找到交易对象,他们需要反复在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交易对象。这一寻觅过程,会使商品交换的效率大大降低,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二个条件是“时空的双重巧合”。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卖出商品时,恰好有人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需要这种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双方应当是统一的。这一点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也是非常少见的,例如羊的主人尽管需要石斧,但是他不一定马上就要购买。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就不能随时进行。尤其对于一些季节性较强的生产过程来说,其产品的出售与需求之间必然存在不同步的问题。

时空的双重巧合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如我国古书中记载: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即中午时分人们都带各自的劳动产品到一个约定的集市进行交易。而供需的双重巧合问题则只有通过货币才能解决。因为在物物交换中(W-W),两种物品都是特殊等价物,人们交换时既要考量交易品的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交易者对使用价值的需求。而货币充当中介时(W-G-W),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可以同任何商品相交换,所以人们可以先将自己的劳动产品同货币交换,然后再用货币去交换任何自己想要的商品。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替代了作为物品的特殊等价物之后,成为人们在交换中普遍接受的东西,供需的双重巧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商品交换的效率还取决于进入市场的商品的交换比率。在物物交换条件下,如果把进入市场的商品种类定义为N,那么人们在交换商品时,存在NN-1)/2个交换比率,而在货币交换条件下,只需要N-1个交换比率即可。我们可以用表1-1来说明,只有在进入市场的商品极少的情况下,物物交换才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交换比率呈急剧增加的趋势。例如有1 000种商品,则交换比率多达499 500个。更何况在现代社会商品的种类何止千种,其交换比率之多将是难以计数。面对这样多的交换比率,在经济主体进行交换时,就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交换信息,以便进行决策。这样所付出的各方面成本将会是相当大的,也使交换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强。而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市场交换经济中,由于从商品世界中独立出来一个特殊商品(货币),由它来单独表现每个商品的交换比率(交换价值),则交换比率的数目就会从物物交换经济的NN-1)/2个减少为(N-1)个。这一数目比前者小了许多。结果使收集交易信息变得比较容易,因而使交易成本和交易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交换双方因为使用货币作为媒介,可获得更多信息,很容易找到自己希望得到的商品,顺利地达成交易。这样会使交易双方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于其增加社会财富和福利的经济活动之中。

表1-1 物物交换与商品交换的效率对比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货币交易虽然是一种间接交换,但是,由于它能够免受供需“双重巧合”条件的限制,所以能够节省许多寻觅交易对象、搜集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资源。这些节省的时间和资源可以用于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货币的产生不仅节省了交易费用,而且还使购买力一般化,从而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有效工具、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资源按照市场的原则进行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与货币的运动分不开的。因为一旦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服务于商品交换,那么商品的所有者出售自己的商品之后,所获得的就是一般的购买力——货币。这些货币尽管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是一种特殊商品。由于它是人们普遍可接受的,所以它代表任何一种商品或劳务的购买力,持有货币的人可以享有购买任何自己所需要商品劳务的自由。这一点对于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总之,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和桥梁,商品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使交易者各得其所,提高了市场效率;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1.2.3 支付手段

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作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它是交易媒介职能的扩大和延续。

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由商品交换中的赊销和预付而产生的。在赊销的情况下,先有商品实体即使用价值的转移,在契约到期时才有货币作为价值的单向运动。在预付的情况下,先有货币作为价值的单一运动,然后才有商品使用价值的转移。在这两个环节中,货币都不是直接在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换的媒介,而是在商品流通的起始和终止环节中直接代表价值独立运动、单向转移。这种由支付手段产生的借贷行为,同时成为信用制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说货币的产生和货币交易媒介职能的出现便利了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那么货币支付手段的出现则更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交换必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否则,就不能成交。而各种商品生产时间有长短,季节有先后,销售市场有远近等,作为单个的商品生产者随时都可能因钱货在时空上的不均衡导致再生产过程终止。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出现后,没有钱可以先进货,没有货可以先收钱,在时间、地区、行业之间大范围地调节资金和货物的平衡,使社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经济中电子货币就是非常便捷地执行着支付手段的功能。但不能不看到支付手段所带来的新问题:由于赊销预付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债务链条,赊销的人不能按期收到货款,预付的人不能按期收到货物,以及货币价值的变化,都可能使债务关系不能如期清偿,而债务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可能导致全社会再生产的麻烦和困难,甚至酿成经济危机。此外,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时也要求市值稳定,否则会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造成财富不合理的再分配。

1.2.4 价值储藏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财富保存、收藏和积累起来时,货币就执行价值储藏的职能。货币储藏的重要条件是,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且具有实在的价值,否则就无法发挥这一职能。因为储藏货币的实质是利用货币积累和储存价值,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就不可能发挥这种作用。因此,观念上的货币或者价值符号都不能执行价值储藏的职能。只有现实的、具有价值的货币,才能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如金、银等,而纸币则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价值储藏的职能。

货币储藏最初是由交换的中断而强制出现的即W-G↓…W。货币所以会从流通中取出,并且作为储藏货币储存起来,是因为商品在出售以后,没有接着进行购买。在商品交换还不很发达的时候,人们通常是为储藏而储藏,如把剩余生产物换成货币窖藏起来。这是最原始、最朴素的价值储藏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储藏渐渐变成了一种手段。这是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使商品生产者面临各种风险。为了保证生活不发生困难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商品生产者必须储藏一定数量的货币作为交换与支付的准备金,以应付意外事件。此外,通过储藏货币还可以换取财富,提高社会地位和增加支配别人的权力。

货币价值储藏的职能对经济的主要贡献是:第一,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可以自发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随商品流通规模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商品流通规模收缩或货币周转速度加快时,一部分多余的金属货币会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所储藏,从而减少了市场货币流通量;相反,当商品流通规模扩大或货币周转速度减缓时,被储藏的金属货币又会重新投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货币储藏既像蓄水池,又像排水池,自发调节着市场货币流通量,使之与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相适应。但必须指出,关于货币蓄水池的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特殊社会经济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第二,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是一定数额价值物的存在。由于实物储藏存在着价值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价值的固定性等诸多缺陷,因此,货币就成了储藏的价值物。货币储藏不仅可以随时与任何商品相交换,而且还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因而更能适应扩大再生产对价值物储藏的要求。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为了扩大再生产,生产单位需要积累和储存货币,个人为实现一定的消费目的或者为应付不时之虞也要储备货币,但是,金银已退出流通,以储藏金银来保存财富的现象已不再普遍存在,作为国际清算最后手段的金银,主要由国家集中储藏,而人们储藏的通常是价值符号。

价值符号本身并无价值或只有微小的价值。从理论上讲,价值符号不能发挥储藏的职能。那么,为什么人们乐意储藏价值符号以积累财富呢?这是因为价值符号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掌握一定数量的价值符号,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购买和支付能力。但是,价值符号储藏和金属货币储藏是不同的。金属货币因具有内在价值而不会发生贬值,而价值符号的储藏是有条件的。价值符号只有在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额的价值前提下,即以币值的稳定为前提条件下,才能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

1.2.5 世界货币

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其就开始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货币还有一个职能就是世界货币,即当一国货币脱下其自身的“民族服装”,走向世界时就成了世界货币。货币在充当世界货币时,其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因为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会引起相互之间的货币支付关系。由于这种关系带有相互的性质,所以并不需要每笔支付都以现实的货币来支付,而只要对抵消后的差额用国际货币进行国际结算。第二,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即用国际货币向外国购买商品。第三,作为国际之间一般财富的转移手段,即作为社会财富在国际间转移,如战争赔款、贷款、援助、赠与等。

最初,国际货币是由贵金属来充当的。在一国范围内,国家发行的货币凭借国家权利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但一旦越出国内流通领域,便失去了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的价格标准、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形式,又恢复原来的贵金属的形式。如今黄金已经由于其天然稀缺性的制约而退出流通领域,各国流通的大多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但只有少数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的国家的信用货币,才有资格充当世界货币。尽管如此,当今世界各国都仍然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作为本国国际清偿能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专栏1.2

人民币首次纳入SDR货币篮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在2016年10月1日将人民币首次纳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货币篮子,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在SDR的相对权重重新确定,IMF将固定每隔5年进行一次重新检查。IMF表示,因为复杂的舍入计算(Rounding Calculations)以及其他问题,此前计算货币权重的方法已经引发结果和目标权重之间的偏差。在2010年的再平衡计算中,原有方法导致美元权重超出董事会目标权重近0.5个百分点;新方法将采用更简单的舍入计算至5位有效数字,并有可能舍入计算至6位有效数字,以更精确地符合目标权重。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成为该篮子中的第五种货币。SDR篮子纳入人民币后,各种货币的权重将分别为:美元41.73%,欧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镑8.09%。IMF认为,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使得货币篮子多元化,并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货币,从而有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人民币纳入了SDR的一篮子货币,作为世界各国货币支付与储藏的手段,人民币真正成为了世界货币。

以上货币的5个主要职能不是相互孤立的,由货币本质特征决定的货币职能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它们分别从价值的衡量、价值的实现、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储藏等诸方面进一步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