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疾病24 发育不良性小脑神经节细胞瘤
简要病史
男,16岁。头痛、呕心、呕吐及步态不稳1月。
CT与MRI所见
轴位及矢状位T 1WI(图1-24-1A,B),左侧小脑半球团块状等-低信号肿物,内见条纹状等、低信号影交错,局部脑回增粗(箭),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小脑上池狭窄,小脑蚓部下移。T 2WI(图1-24-1C),病变呈等信号与高信号条纹状影交错(箭)。FLAIR(图1-24-1D),病变为等信号,周围少许高信号水肿(箭)。轴位及冠状位增强T 1WI(图1-24-1E,F),病变未见明显强化(箭),内见强化静脉走行。
图1-24-1A
图1-24-1B
图1-24-1C
图1-24-1D
图1-24-1E
图1-24-1F
最后诊断
发育不良性小脑神经节细胞瘤。
病理与临床特点
发育不良性小脑神经节细胞瘤(dysplastic cerebellar gangliocytoma)是一种罕见、由发育不良的神经节细胞构成、进展缓慢的小脑肿瘤,WHOⅠ级,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也称Lhermitte-Duclos病(LDD)、小脑颗粒细胞肥大、小脑错构瘤、小脑弥漫性节细胞瘤或节细胞瘤病。可为散发或多发错构瘤(Cowden综合征,CS)的一部分。CS其他病变包括皮肤错构瘤、以及乳腺、甲状腺、子宫内膜、胃肠道癌。LDD还可并发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及非骨化性纤维瘤、Chiari畸形等。LDD发病率尚不明确。目前对于LDD是真性肿瘤、还是错构瘤与畸形尚存在争议,但若合并CS则认为是错构瘤,约40%LDD合并CS。病理学上肿瘤样肿块替代局部正常脑组织,切面上小脑叶明显增厚,呈粗大脑回状外观。镜下小脑分层结构消失,可见弥漫性分布的肥大颗粒细胞增生,缺乏Purkinje细胞层,肥大的颗粒细胞轴突逐渐出现髓鞘化,一般无间变与坏死,可见毛细血管及微血管壁钙化。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20~40岁为高峰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上可无症状,或因颅内压增高引起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脑神经功能障碍、步态不稳、视力障碍等。本病进展缓慢,无转移病例报告。因LDD最终可引起脑积水,因此首选手术切除,但难以全切。放化疗对本病无价值。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典型者位于幕下,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较大病变可累及两侧小脑半球,脑干罕见。肿瘤一般较大,典型表现为虎纹状,第四脑室因此受压变形及变窄,甚至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②CT平扫为低密度,可见第四脑室受压、桥小脑角池及小脑上池变窄及幕上脑室系统扩大等占位征象。可见不规则钙化,但无坏死及出血密度。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③MR检查表现为T 1低信号条带状病变,局部脑体积增大。T 2WI上为虎纹状高信号与低信号影相互交错。DWI显示扩散受限,ADC值降低或轻度增高,其原因可能为细胞及轴索密集、水扩散受限,或T 2透射效应所致。T 2 ∗及SWI显示局部静脉增粗。增强T 1WI显示静脉呈条纹增强。PWI显示CBV增大,可能与静脉增粗有关。MRS无异常或NAA降低,可见Lac峰,Cho/Cr比值不增高;④核医学检查显示中度代谢增高。
鉴别诊断
①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儿童,较大儿童及青年或成人者可见于小脑半球,呈类圆形肿块,密度较高,增强扫描中度以上强化,无虎纹状;②小脑梗死,急性起病,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病变符合血管分布范围,DWI显示明显扩散受限、ADC值降低,亚急性期可见脑回状、斑片状强化;③神经节胶质瘤,偶见于小脑半球,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常见强化;④小脑皮质发育不良,罕见,随访病变不增大,无占位征象;⑤结节性硬化,见于青少年,幕上脑室室管膜下常见多发结节及钙化,面部见特征性错构瘤。
简要讨论
LDD可能为多发错构瘤的一部分,具有特征性病理与影像学表现,即使不手术与活检也可做出诊断。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脑颗粒细胞肥大,影像学特点是虎纹状等-低密度及等-低信号影,局部脑回粗大,可见静脉增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