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影像解读(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疾病26 胚胎性肿瘤伴多层菊形团

简要病史
例1,女,47岁。突发头痛、呕吐及抽搐1天。例2,男,43岁。头痛、头晕及视物模糊1周余。
CT与MRI所见
例1,CT平扫(图1-26-1),左颞叶大块状等及高密度混杂肿物(箭),灶周见较明显的低密度带。基底池明显变窄。例2,T 1WI(图1-26-2A),胼胝体膝部前方、两侧额叶内侧等及高信号混杂肿物,最大径5.2cm,右侧额叶病变内多发不规则形及新月形高信号(箭),压脂序列信号未下降(未列出),局部脑沟变窄及双侧额角受压,双侧大脑前动脉流空信号左移。T 2WI(图1-26-2B),上述肿物高信号为主,内见不规则形低信号、更高信号及液-液平面(箭)。FLAIR(图1-26-2C),灶周较明显水肿信号(箭)。DTI的FA图(图1-26-2D),额叶白质破坏、纤维束受侵(箭),FA值降低。增强T 1WI(图1-26-2E),肿瘤明显及不均匀强化,右侧额叶者为著(箭),右额部及大脑镰脑膜增厚及强化。
图1-26-1
图1-26-2A
图1-26-2B
图1-26-2C
图1-26-2D
图1-26-2E
最后诊断
均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病理与临床特点
2016年WHO新分类中的胚胎性肿瘤伴多层菊形团(ETMR)即2007年版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其中无C19MC扩增者称胚胎性肿瘤伴多层菊形团NOS。本病起源于神经管生发基质的原始或未分化神经上皮,属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中的胚胎性肿瘤。胚胎性肿瘤最常见者为位于幕下者的髓母细胞瘤,占85%。成人幕上ETMR恶性度极高,WHOⅣ级,曾被称为大脑原发神经母细胞瘤(向神经元分化时)、大脑髓母细胞瘤、未分化小细胞肿瘤、具有神经细胞分化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若向神经节细胞分化则称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分化不良,核浆比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突触素(+),GFAP可有表达,Ki-67增高。婴幼儿幕上ETMR表现为头围增大、呕吐、视乳头水肿等。成人幕上ETMR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与肿瘤所在部位造成的占位效应及神经功能障碍有关。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低于髓母细胞瘤,约1/4病例就诊时已有脑脊液途径播散。多数病人生存期不超过2年。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常位于大脑半球,也可见于鞍上与松果体区,偶呈弥漫性浸润柔脑膜而无明确肿块。肿瘤生长迅速,大小不等,但多>5cm,甚至可占据一侧大脑半球。肿瘤边界相对清楚,瘤周水肿轻微。肿瘤不均匀,局部脑结构破坏;②CT上平扫为大脑半球脑实质内大而不均质肿块,呈低至高密度、实性与囊性成分,常可见囊变/坏死的低密度以及出血、钙化形成的高密度。钙化率高达70%,多为无定形钙化。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③MR各序列均为混杂信号。T 1WI上肿瘤以低信号为主,出血为高信号。T 2/FLAIR高信号为主,夹杂钙化及出血所致的低信号。瘤周水肿无或轻微,呈瘤周不规则低密度及长T 1、长T 2信号及FLAIR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到中度强化,增强扫描还有助于显示肿瘤的复发与蛛网膜下腔种植。DWI上肿瘤呈中度扩散受限,与肿瘤细胞密集、细胞外间隙较小有关。MRS显示丙氨酸及谷氨酸类化合物波峰增高。PWI可见局部CBV增高;④有时可见远隔脏器转移征象,包括肺、骨骼、肝脏等。
鉴别诊断
①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边缘较模糊、水肿明显;②淋巴瘤,好发于深部脑质,常为等或稍高密度,囊变少,常均匀强化;③幕上室管膜瘤,多邻近侧脑室;④多形性黄色性星形细胞瘤,常位于幕上脑表浅部位,较年轻,如影像学检查发现脂肪信号则有助于诊断;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瘤,多见于小脑,密度及信号近似脑膜瘤,呈明显及不均匀强化,也易沿脑脊液途径播散;⑥转移瘤好发于脑灰白质交界,常多发,瘤周水肿显著,原发瘤病史。
简要讨论
ETMR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其特点为肿瘤体积较大、结构混杂,但边界相对清楚,瘤周水肿轻微,易出血及钙化,强化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