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疾病28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简要病史
例1,女,18岁。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1月,加重3天。例2,女,11岁。头痛、呕吐2周。
CT与MRI所见
例1,T 1WI(图1-28-1A),左侧颞叶巨大等-低混杂信号肿块(箭),外后部分为明显低信号,占位效应明显。T 2WI(图1-28-1B),上述肿物稍高及高信号混杂(箭),内见不规则低信号(箭头),瘤周轻微水肿。DWI(图1-28-1C),肿物实性部分扩散受限(箭),外侧囊性部分为低信号。矢状位增强T 1WI(图1-28-1D),肿物呈明显及不均匀强化(箭),邻近的左侧脑室室管膜线状强化(箭头)。例2,冠状位增强T 1WI(图1-28-2A),左基底核-丘脑-岛叶巨大肿物,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箭),部分为分层状环形强化(箭头),囊性区(∗)无强化。MRS(图1-28-2B),Cho明显增高(箭),Cho/Cr为4.6,NAA明显下降。
图1-28-1A
图1-28-1B
图1-28-1C
图1-28-1D
图1-28-2A
图1-28-2B
最后诊断
均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例1伴脑脊液途径播散。
病理与临床特点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属于神经上皮肿瘤中的胚胎与神经母细胞肿瘤类,约占儿童脑肿瘤的1%~2%,曾称横纹肌样瘤。组织学上形似畸胎瘤,但与生殖细胞有关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病因不明,但几乎均见人类染色质重塑复合物INI1/hSNF5/BAF47基因缺失,2016年WHO新分类指出,若无特征性基因突变,只能诊断为“CNS胚胎性肿瘤伴横纹肌样特征”。横纹肌样肿瘤体质综合征(RTPS)者出现AT/RT的危险性明显增大,RTPS神经系统其他病变包括脉络丛乳头状癌及横纹肌样脑膜瘤。病理学上肿瘤质软,切面呈鱼肉状,可见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由分化不良的神经、上皮及间质细胞、横纹肌样细胞混合构成。AT/RT最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以新生儿至2岁最多见,成人罕见,男性稍多。临床表现为呕心、呕吐、嗜睡、发育迟缓及相应神经功能障碍。本病高度恶性,儿童病人常在6~8个月内死亡,成人病人预后较好,平均生存期为2年。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幕上下脑实质均可发生,大约各占50%,幕上者主要见于大脑半球,幕下者则好发于小脑半球,罕见于脊髓、脑干等处。肿瘤影像学表现形似其他胚胎性肿瘤,如细胞密集所致密度较高及信号近似脑实质、肿瘤体积较大、易出血及坏死、钙化,密度及信号混杂。常发生脑脊液途径播散;②CT平扫为稍高或较高信号密度,囊变区为低密度,钙化及出血为高密度,要脑室后可见脑积水。增强扫描明显及不均匀强化;③MR检查为混杂信号,T 1WI为等或低信号,T 2WI为高信号,钙化及出血为T 2∗WI及SWI低信号。DWI显示轻中度扩散受限。MRS可见Cho峰增高、NAA明显降低。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及显著强化,约1/5病例就诊时可见室管膜转移征象,即室管膜及脑膜增厚与强化。
鉴别诊断
幕上AT/RT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PNET,肿瘤体积较大,结构混杂,肿瘤边界相对清楚,水肿较轻,易出血及钙化;②室管膜瘤,常见于成人,肿瘤呈囊实性,邻近室管膜;③畸胎瘤,典型者可见脂肪、钙化、牙齿或骨骼成分;④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境界常不清楚,瘤周水肿明显,DWI显示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典型者呈花环状强化;⑤近脑膜者需与脑膜瘤鉴别,后者常见于中年女性,密度及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幕下AT/RT应与以下肿瘤区别:①髓母细胞瘤,后颅窝中线区常见,向第四脑室填充样生长,较均匀,中重度强化。而AT/RT常偏中线,甚至接近桥小脑角区;②星形细胞瘤,常为囊实性或囊+壁结节,实性部分明显强化;③发育不良性小脑神经节细胞瘤,典型者呈虎纹状,内见增粗静脉。
简要讨论
AT/RT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胚胎性肿瘤,形态学特点近似其他胚胎性肿瘤,如体积大、结构混杂、CT密度较高、瘤周水肿较轻,幕上、下者分别易与PNET及髓母细胞瘤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