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影像解读(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疾病67 脑穿通畸形囊肿

简要病史
例1,男,2岁。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例2,男,70岁。脑梗死复查。例3,男,19岁。反应迟钝、理解力下降。既往有“脑梗死”史。
CT与MRI所见
例1,CT平扫(图1-67-1),右额颞部及左颞枕部巨大囊性病变(箭)与侧脑室相通,左侧额角及右侧三角区-枕角(∗)扩大。例2,CT平扫(图1-67-2),左额叶囊状低密度灶(∗),与左侧侧脑室前角(#)相通,双侧侧脑室扩大。例3,CT平扫(图1-67-3A),左枕叶囊状低密度影(箭),与左侧枕角相通,左侧侧脑室枕角明显扩大。T 1WI(图1-67-3B),病变为低信号,与脑脊液一致,左枕叶脑实质变薄及脑沟增宽(箭)。FLAIR(图1-67-3C),上述左枕叶病变为低信号,灶周轻度高信号带(箭)。DWI(图1-67-3D),左枕叶病变无扩散受限(箭)。
图1-67-1
图1-67-2
图1-67-3A
图1-67-3B
图1-67-3C
图1-67-3D
最后诊断
均为脑穿通畸形囊肿。
病理与临床特点
脑穿通囊肿(porencephalic cyst),也称脑穿通畸形、积水性空洞脑、脑憩室、先天性空洞脑等,为脑室内囊腔经一孔洞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约占儿童先天性颅脑疾病的2.5%。本病常为脑破坏性病变的后果,如外伤、宫内或出生后感染、血管病及手术,局部脑坏死后,失去支撑,脑室向病变处膨大、脑脊液聚集。多为散发性,少数与遗传有关。病理学上囊壁光整或不规则,为结缔组织,少量胶质增生,坏死组织完全吸收,有时可见内部分隔。可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种,其中真性脑穿通畸形囊肿为大脑原发性囊肿与脑室相通。常见于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外,还可出现头颅增大或小头畸形、痉挛性瘫痪、药物难治性癫痫、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视力减退、脑神经症状、共济失调等。本病一般较稳定,少数囊肿可持续增大,导致占位征象。一般采取保守治疗,脑积水明显及合并颅高压需进行脑室分流。
CT与MRI特点
①大小可从数厘米到占据一侧大脑半球,病变边缘清楚,单侧或双侧分布,双侧性者两侧病变不对称,常位于某一脑动脉分布区,局部脑实质破坏及变薄。可伴杏仁体-海马萎缩;②CT表现为边缘清楚、光整的脑脊液密度腔,直接与邻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同侧脑室常扩大,伴邻近脑实质受压及萎缩。一般无钙化。脑室造影CT显示对比剂进入囊腔。骨窗显示邻近颅骨受压变薄及变形,原因是脑脊液搏动。CTA显示病变区无血管;③MR检查,各序列上病变信号均与脑脊液一致,较大者可因脑脊液搏动而信号不均。FLAIR序列上信号被抑制,但边缘可见胶质增生所致的高信号。DWI显示无扩散受限。MRA显示病变区无血管分布,MRS显示无NAA峰。
鉴别诊断
①囊性脑软化,形态不规则,囊腔不与脑室相通,周围胶质增生明显;②脑海绵化,空洞区域海绵状改变,并非胶质细胞增生,呈T 2高信号、而FLAIR低信号;③蛛网膜囊肿,位于脑外,且不与脑室直接交通;④脑裂畸形,裂隙宽窄不一,自脑室移行至脑皮质边缘,裂隙边缘可见脑灰质覆盖,并无胶质增生;⑤积水型无脑畸形,见于幕上,为胚胎时期、弓形体及CMV病毒感染、脑动脉闭塞所致,CT与MRI显示幕上脑为巨大脑脊液密度及信号影占据,完全或几乎无脑实质,病变为双侧性及对称性;⑥Dandy-Walker畸形,后颅窝大囊肿与第四脑室相通,小脑蚓部上移至天幕,天幕及横窦上移,小脑半球受压、外移;⑦胼胝体缺如,第三脑室上移,双侧侧脑室平行,枕角与颞角后部扩大。
简要讨论
本病为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特征为一侧或两侧脑实质内囊腔,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密度及信号与脑脊液一致,伴邻近脑室扩大与胶质增生,需注意与其他囊性病变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