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疾病2 亚急性与慢性脑梗死
简要病史
例1,男,65岁。视物不清、头晕、右手麻木、头痛6天,高血压史10年。发病第3天CT显示左颞枕叶大片低密度(未列出)。例2,男,57岁。脑梗死3个月。例3,男,50岁。发作性右上肢无力1天。既往脑梗死病史5个月。
CT与MRI所见
例1,T 1WI(图2-2-1A),左颞枕叶大片扇形低信号(箭),局部脑沟变浅,左侧枕角及三角区受压。FLAIR(图2-2-1B),病变呈不均匀高信号(箭),内见多发脑回状略高信号。DWI(图2-2-1C),左颞枕叶病变不均匀扩散受限(箭),内见脑回状及斑点状稍高信号。SWI(图2-2-1D),上述病变内多发斑点状及斑片状低信号,灰质区为著(箭)。例2,CT平扫(图2-2-2),左额颞叶及岛叶大片扇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CT值9HU左右,局部脑沟增宽、左侧额角扩大。例3,T 1WI(图2-2-3左图),右侧颞顶枕叶交界区三角形低信号区,内见脑回状高信号(箭),压脂后信号不下降(未列出)。局部脑沟增宽。T 2WI为不均匀高信号(未列出)。FLAIR(图2-2-3右图),病变内部呈不均匀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箭)。
图2-2-1A
图2-2-1B
图2-2-1C
图2-2-1D
图2-2-2
图2-2-3
最后诊断
例1,亚急性脑梗死,伴出血性转化。例2及例3,慢性脑梗死。
病理与临床特点
亚急性脑梗死(sub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动脉血供中断后3~14天后局部脑组织坏死,常为持续较长时间的缺血或血管炎所致,病理表现为轴索及髓鞘崩解、神经胶质增生、巨细胞浸润。常见于55岁以上。临床表现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半数有前驱TIA发作。
慢性脑梗死(chronic cerebral infarction)为脑血流中断后晚期病变,局部脑组织软化。
CT与MRI特点
亚急性脑梗死:
①部位及形态:幕上下脑实质均可发生,以大脑半球常见,符合血管分布范围,或位于两支脑动脉分支交界区(分水岭)。大小不一,可从1cm以下的腔隙灶至累及一侧大脑半球,较大者呈扇形或楔形,较小者为结节状、类圆形、斑片状状或条状;②CT平扫呈局限性低密度,7天内占位征逐渐加重,7~10天后占位效应逐渐减轻。约1/5的大面积梗死者可见出血性转化所致的密度增高。发病2~3天至8~10周可见斑片状、脑回状强化,以2周时最明显,8周后强化逐渐消失。CTA显示相应脑动脉闭塞。CTP可见不同程度CBV、CBF及MTT变化,取决于动脉闭塞后血流代偿情况,其中CBV正常、MTT延长说明代偿良好;③MR检查:T 1WI呈低信号伴局部脑沟裂变窄、脑回肿胀、脑室受压。T 2WI呈高信号,但1~2周时可因模糊效应而呈等信号。累及上运动神经元时可见Wallerian变性所致的皮质脊髓束T 2信号增高。FLAIR显示为高信号,未再通血管呈点状低信号。DWI显示高信号、ADC图低信号,但可出现信号反转。增强扫描表现为闭塞血管强化及脑实质斑片状、脑回状强化。继发出血为T 1高信号、T 2不同信号、SWI及T 2∗WI低信号。MRS显示Lac增高及NAA下降,并与预后相关。PWI可见CBV下降。
慢性脑梗死(脑软化):
①CT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可伴钙化,局部脑沟裂及脑室扩大。②T 1及T 2信号近似脑脊液,FLAIR显示边缘胶质增生所致的高信号,DWI显示无扩散受限。③增强扫描无强化,CTA或MRA显示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
鉴别诊断
亚急性脑梗死:
①静脉性脑梗死,不符合动脉供血分布,可见静脉窦或脑静脉闭塞及血栓,易出血;②脑肿瘤,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DWI扩散受限不明显,块状或环状强化,随访病变进展;③脑炎,DWI无或轻微扩散受限,不符合血管分布,可有感染或前驱感染。
慢性脑梗死:
①蛛网膜囊肿,不符合血管分布,无边缘胶质增生;②脑穿通畸形囊肿,与脑室相通;③脑肿瘤,同上;④外伤及术后脑软化,有相应病史及颅骨中断。
简要讨论
亚急性脑梗死见于发病后3~14天,其影像学特点为强化明显、较大者可继发出血性转化,MRS显示局部乳酸增高及NAA下降,病变强化需与脑肿瘤及脑炎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