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管理改革的四项措施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其业务的复杂性程度也会不断提高,这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些事务的处理横跨不同领域,需要不同部门的员工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所以,企业要通过会议方式制定决策、下达任务。不少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也将会议视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在会议召开期间,与会的管理者需要在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其他与会者进行沟通,彼此交换意见,制定合理的决策。为此,管理者需在会议中投入时间与精力。时间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高级管理层的时间更加宝贵。要做好不同管理者之间的时间协调工作并不容易,如果因为会议安排打断管理者原本的工作计划,则会给企业发展造成损失。
换个角度来说,企业对某项业务的时间投入,也能体现出企业是否关注此项业务的发展,如果企业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会为其提供资源支持。如果企业重视某项业务,就会拿出时间进行管理。为降低业务的风险性,企业需要安排好时间及资源分配,并通过会议方式进行管理。
当前,已经有很多企业高层在业务管理,特别是会议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相比之下,企业在单个会议的组织及召开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但很多企业忽视了会议体系的管理,也没有处理好会议之间的关系。而要充分发挥单个会议的价值,就要对会议体系实施改革。为了使企业的会议管理更加清晰明朗,企业应该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会议时间与运营节拍保持一致
企业通过会议召开实施管理,其管理则需符合整体的业务发展需求。所以,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会议,应该与业务开展进度相吻合,在业务决策密集的时期,应该保证会议组织的有效性。管理者需要明确自身的业务特点,对自身运营规律进行年度总结,通过分析,找出决策密集的时间段,为会议安排及管理人员的时间协调争取更多的时间,保证会议的高效组织与召开。
◆会议要有很强的计划性
临时会议的组织与召开经常伴随着意料之外的情况,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会打断与会人员原本的工作计划。如果企业频频召开临时会议,则会给企业管理带来许多不可控因素,干扰业务的正常运营秩序。虽然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面临并处理突发事项,但对于那些能够减少的意外情况,应该做好预期工作。管理者应该提前做好计划,事先安排必需的会议日程。如此一来,与会者才能提前做好时间调度,并做好会议相关的资料准备与信息搜集工作。
◆企业高层的时间分配要符合发展需要
企业的整体运营与发展涉及不同业务领域,企业管理层人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因主观因素影响整体的发展。有些企业部门与总部共享办公区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就部门相关问题与企业高层展开交流,在得到管理者指示后迅速执行决策,并就执行结果及相关问题与高层进行探讨,这样容易导致企业高层的资源在其他部门投入不足,影响了其他部门的工作开展,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协调性,应该针对不同业务领域,设定相应的会议频率,通过这种方式保证重点战略的实施,并避免对其他业务领域的忽视。
会议管理涉及诸多方面,进行会议室安排、及时发放会议通知都只是浅层次的会议管理,而其实际操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国内领先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AMT认为,会议管理是以企业高层的管理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企业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会议体系需保持其运营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会议管理者应该前安排会议时间、明确会议类型,确定与会人员,并掌握会议召开所需的资料及文件,列出会议中需要做出的决议等等。只有提高会议管理的计划性,才能为总体企业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减少对业务运营的干扰,使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够按照计划正常进行。
◆建立开放、协作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精神内涵,企业的日常运营会反映出其整体价值取向,会议组织也不例外。有些企业为了促成不同部门的合作,需要就各类问题召开会议,这种现象既反映出企业部门间沟通成本难以降低的问题,也反映出企业文化需要进一步完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企业内外部之间的协同,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如果企业文化不具备开放性,难以促成各部门间的合作,就会导致不同部门间彼此独立,在需要部门合作解决问题时,各部门无法齐心协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协调会也很难解除部门之间的隔阂。
立足于本质层面来分析,具备开放性、协作性的企业文化具有如下三点优势:第一,能够使所有管理层人员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思想,加强不同部门间的联系,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联合起来,使各部门间沟通顺畅,实现资源整合;第二,弱化企业组织在传统模式下的等级制,方便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精简机构设置,减少官僚主义出现的风险;第三,能够形成开放的办公氛围。可以去除办公室里的间隔,在必要时建立矩阵型团队组织,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运营的效率,缩减沟通成本,提高会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