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的形成及发展

集装箱运输是建立在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用多式联运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同时,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一、集装箱运输的形成及发展

集装箱运输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虽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但其发展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期(19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中期)

集装箱运输起源于英国。1801年,英国的詹姆斯·安德森提出将货物装入集装箱进行运输的构想。1830年,英国铁路上首先出现一种装煤的容器,并使用大容器装运百货。1845年,英国铁路曾使用载货车厢互相交换的方式,可视车厢为集装箱。19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的兰开夏使用一种运输棉纱、棉布的带活动框架的托盘,称为“兰开夏托盘”,可将其看做集装箱的雏形。

正式使用集装箱来运输货物是在20世纪初期。1900年,在英国铁路上首次出现简单的集装箱运输,1917年,美国铁路试行集装箱运输。其后,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相继出现集装箱运输。

1928年在罗马举行的世界公路会议上,各国对在国际运输中使用集装箱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会上还探讨了铁路和公路间最优的合作运输方案,并认为利用集装箱作为运输容器协调公路与铁路间的货物运输是非常有利的。该会议还促使欧洲各铁路公司间签订了有关集装箱运输的协定和统一制定集装箱的标准。

1931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集装箱运输的国际组织——国际集装箱协会,负责研究制定集装箱标准及协调各国间的集装箱运输等工作,还出版了刊名为《集装箱》的杂志,并通过举办展览等活动,对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进行广泛宣传。

在1931~1939年间,由于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的地位相对下降,出现了这两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使这两种运输方式无法协调和合作,从而影响了集装箱运输优越性的发挥,使世界集装箱运输停滞不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将大量的军需物资以“单元化”和“门到门”的服务方式运抵世界各地的美军驻地,使用了一种名为“Conex”的小型集装箱运输系统。由于其使用效果良好,所以战后美军仍继续研究发展这一运输系统,1952年美国陆军开始建立“军用集装箱快速运输勤务系统”,使用集装箱运输弹药和其他军用品。美军还发明了车辆可直接开上开下的集装箱滚装船,用于向美军的驻外军事基地迅速而大量地输送物资。

20世纪50年代,美国铁路针对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相继采用了驮背运输(TOFC)和箱驮运输(COFC),就是把集装箱半挂车或集装箱装到铁路平车上进行运输。这种运输方法的采用对于开展铁路与公路之间的联合运输,实现以集装箱为媒介的“门到门”运输奠定了基础,从而加速了货物送达,提高了运输效率,显示了集装箱运输的巨大优越性。

最早提出现代化集装箱运输构想的是美国人马尔康·马克林,他建议集装箱运输应由陆地推向海上,并主张在一个公司控制之下实现海陆联运,以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在集装箱运输的萌芽期,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没有达到开展集装箱运输的程度,适箱货源不够充足、稳定,集装箱运输所需物质技术基础与配套的设施落后,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差,公路、铁路和水路集装箱运输不统一,使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不能很好发挥出来,影响集装箱运输的开展。

2.开创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大力推行集装箱运输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即把集装箱运输推向海上运输之后。1956年4月,美国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在一艘未经改装的T-2型油船“马科斯顿”号的甲板上装载了58只35ft(英尺)集装箱的平台,在纽约—休斯敦航线上首先进行集装箱试运。3个月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吨货物的装卸费由原来的5.83美元降低到0.15美元,仅为原来装卸费的1/39。

泛大西洋轮船公司集装箱试运的成功,显示了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紧接着于1957年10月,将6艘C-2型杂货船改装为吊装式全集装箱船,舱内设计了格栅结构,船上安装了起重设备,第一艘船命名为“盖脱威城”号。“盖脱威城”号载重为9000t,装载8ft×8.5ft×35ft(2.44m×2.59m×10.67m)的集装箱226个,每箱总重25t,航行于纽约—休斯敦航线上。“盖脱威城”号的投入使用,开创了现代海上集装箱运输的新纪元。该公司随后又将一艘C-2型货轮改装为滚装式集装箱船,航行于波多黎各航线上。为了显示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在推行海陆集装箱联运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1960年4月,泛大西洋轮船公司正式宣布更名为“海陆联运公司”。从1961年5月,该公司陆续开辟了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航线、阿拉斯加航线,从而奠定了美国国内集装箱运输的基础。1966年该公司开辟了纽约至欧洲的国际海洋集装箱运输航线和美国—日本的国际海洋集装箱运输航线。从此,海上集装箱运输开始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通用的运输方式。除了商业运输外,海陆联运公司还利用集装箱运输的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特点,在1966年承包了政府在奥克兰—那坝间的军事物资运输,又接受了运往南越、菲律宾等远东地区的军事物资运输,并获得了巨额利润。

海陆联运公司开展集装箱运输取得的成就,引起世界航运界的重视,一些大航运公司争相效仿,海上集装箱运输日趋活跃。继海陆联运公司之后,1958年马托松航运公司开始经营加州与夏威夷之间的集装箱运输。1961年,美国总统公司以2艘改装的半集装箱船行驶于远东地区。

1966年以前,虽然集装箱运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该阶段集装箱运输仅限于欧美一些先进国家,主要从事铁路、公路运输和国内沿海运输。船型使用将货船改装的集装箱船,其典型船舶的装载量不过500TEU左右,速度也较慢。箱型主要采用断面为8ft×8ft,长度分别为24ft、27ft、35ft的非标准集装箱,部分使用了长度为20ft和40ft的标准集装箱。箱的材质开始以钢质为主,到后期铝质箱开始出现。船舶装卸以船用装卸桥为主,只有极少数专用码头上有岸边装卸桥。码头装卸工艺主要采用海陆联运公司开创的底盘车方式,跨运车刚刚出现。集装箱运输的经营方式是仅提供港到港的服务。以上这些特征说明,在1966年以前集装箱运输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其优越性已经显示,这为以后集装箱运输的大规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扩展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

自1966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承认,以海上运输为主导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是货物运输进入集装箱化时代的关键时期。

1966年4月,海陆联运公司用经过改装的全集装箱船开辟了纽约—欧洲集装箱运输国际航线。1967年9月,马托松船公司将“夏威夷殖民号”全集装箱船投入到日本—北美太平洋沿岸航线。在美国航运的启迪下,日本和西欧各国也开始建造全集装箱船。1968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全集装箱船“箱根丸”航行于日本—加利福尼亚航线,相继有6家船公司在该条航线上开展集装箱的运输。英国等西欧国家先后开辟了北大西洋、日本和澳大利亚航线的集装箱航运业务。与此同时,在世界各海港相继建成了专为停泊集装箱船的专用码头和泊位,配备了相应的集装箱装卸、搬运设备。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也都积极调整设备,以应付集装箱运输时代的来临。可见,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海陆联运的面貌,也引起了世界海运的重大变革。

在该阶段,集装箱运输已从美、日、澳及欧洲的一些先进国家扩展至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地。集装箱的箱型标准化,从非国际标准箱转而采用长度为20ft和40ft的国际标准集装箱,并开始出现高度为8.5ft、9.0ft、9.5ft型的高容积集装箱。世界集装箱保有量大幅度增长,从1970年的51万TEU增加到1983年的440万TEU。集装箱船型由改装船过渡到专用的500~2000TEU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小型和中型全集装箱船。从1967年大西洋集装箱班轮公司建造了4艘16000t级“Atlantic Saga”型滚装船以后,集装箱运输又增添了新的船型。在某些航线上,集装箱滚装运输得到很大发展。1969年曾出现过载驳货船运输,普通载驳货船和海蜂式载驳货船在20世纪70年代后正式用于海上运输,但在与全集装箱船的竞争中没有得到发展。世界整个船队的集装箱载箱能力迅速扩大,1970年约23万TEU,1983年达到208万TEU。集装箱船舶的行踪已遍布全球范围。随着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各港纷纷建设专用集装箱泊位,世界集装箱专用泊位到1983年已增至983个。世界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在20世纪70年代的年增长率达到15%。专用泊位的前沿均装备了装卸桥,并在鹿特丹港的集装箱码头上出现了第二代集装箱装卸桥,每小时可装卸50TEU。码头堆场上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跨运车等机械得到了普遍应用,底盘车工艺则逐渐趋于没落。在此时期,传统的件杂货运输管理方法得到了全面改革,与先进运输方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电子计算机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1980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了有84个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员国参加的国际多式联运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以下简称《多式联运公约》)。该公约对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定义、多式联运单证的内容、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赔偿责任等问题均有所规定。公约虽未生效,但其主要内容已为许多国家所援引和应用。

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集装箱运输发展速度减慢,但是这一阶段发展时期较长,特别是许多新工艺、新机械、新箱型、新船型以及现代化管理都是在这一阶段涌现出来的,世界集装箱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也孕育于此阶段之中,故可称之为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阶段。

4.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航运市场摆脱了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开始走出低谷,集装箱运输又重新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目前,发达国家件杂货运输的集装箱化程度已超过80%。据统计,到1998年世界上约有各类集装箱船舶6800多艘,总载箱量达579万TEU。集装箱运输已遍及世界上所有的海运国家,随着集装箱运输进入成熟阶段,世界海运货物的集装箱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在该阶段,集装箱航线扩及中南美、中国、印度等国家、地区,以环球航线为主,并建立了辐射状的接驳网络。船舶以超大型、节能的全集装箱船为主,容量达3000TEU以上。箱型不再局限于使用国际标准集装箱,45ft、48ft的长集装箱已被使用。装卸机械以大型、高速且自动化的桥式起重机为主。在经营方面,无船经营人纷纷成立,海陆空集装箱运输联运及复合运输的产生,使竞争更为激烈。

集装箱运输进入成熟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硬件与软件的成套技术趋于完善。干线全集装箱船向全自动化、大型化发展,出现了2500~4000TEU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集装箱船。一些大航运公司纷纷使用大型船舶组织了环球航线。为了适应大型船停泊和装卸作业的需要,在港口,大型、高速、自动化装卸桥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了使集装箱从港口向内陆延伸,一些先进国家对内陆集疏运的公路、铁路、内河水路和中转场站以及车辆、船舶进行了大量的配套建设。在运输管理方面,随着国际法规的日益完善和国际管理的逐步形成,实现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一些先进国家建立了港区管理及其与口岸相关各部门联网的综合信息管理,一些大公司已能通过通信卫星在全世界范围内对集装箱实行跟踪管理。先进国家的集装箱运输成套技术为发展多式联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始进入多式联运和“门到门”运输阶段。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集装箱运输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先进国家由于建立和完善了集装箱的综合运输系统,使集装箱运输突破了传统运输方式的“港到港”概念,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为货主提供“门到门”的优质运输服务,从而使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门到门”运输是一项复杂的国际性综合运输系统工程,先进国家为了发展集装箱运输,将此作为专门学科,培养了大批集装箱运输高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及操作人员,使集装箱运输在理论和实务方面都得到逐步完善。

虽然世界集装箱运输已进入成熟阶段,但也应看到世界各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集装箱运输是资本密集、管理技术要求高的产业,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人才的短缺,起步也较晚,一般还处于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阶段,少数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集装箱运输已广泛用于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必须吸收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二、多式联运的形成及发展

(一)多式联运的发展过程

国际间货物的多式联运早在20世纪初就产生了。这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组织和多式联运企业所提供的全程运输服务,受到货主的欢迎。但由于运输全程包括多个运输区段,使用两种及以上的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途中要经过多次换装作业,从承运装车开始到交付卸车为止,全程运输中货物要经过多次(有时达十余次)装卸作业,很容易造成货物的灭失损害和延误。在散杂件货物运输下,给经营多式联运的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这种状况限制了企业经营多式联运业务的积极性。集装箱运输产生并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普遍使用后,其特有的优势减少了这种风险,国际多式联运才迅速发展起来。目前的国际多式联运基本上是国际集装箱货物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多种运输方式参与的联合运输组织形式,按联合运输的地域范围划分,可划分为国内多式联运和国际多式联运两种。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利用集装箱装载货物进行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方式,可划分为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二)多式联运的概念

在一些与多式联运相关的文献中,与多式联运相关而又常被相互替代使用的概念有四个:多式联运、国际多式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其原因是由于四个概念所定义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常是相同的。一般情况下为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1980年《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定义为:“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为履行单一方式运输合同而进行的该合同所规定的货物接送业务,不应视为国际多式联运。”

1997年我国交通部和铁道部共同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已在2003年废除)对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定义为:“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以下简称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国际集装箱从一国境内接管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的地点。”

两个定义的区别:前者是针对货物运输(Carriage of goods);后者是针对集装箱运输(Carriage of goods by containers)。后者常被简写为前者,是因为目前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实施是以集装箱为装载体的。由上述两个定义,可给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一般含义。

(三)多式联运的特点及优势

1.多式联运的特点

多式联运的突出特点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签订一个运输合同,统一组织全程运输,实现运输全程的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统一理赔和全程负责。

(1)根据多式联运的合同进行操作,运输全程中至少使用两种运输方式,而且是不同方式的连续运输。

(2)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具有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3)多式联运是一票到底,实行单一费率的运输。发货人只要订立一份合同一次付费,一次保险,通过一张单证即可完成全程运输。

(4)多式联运是不同方式的综合组织,全程运输均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完成或组织完成的,无论涉及几种运输方式,分为几个运输区段,多式联运经营人要对全程负责。

(5)货物全程运输是通过多式联运经营人与各种运输方式、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订立分运(或分包)合同来完成的,各区段承运人对自己承担区段的货物运输负责。

(6)在起运地接管货物,在最终目的地交付货物及全程运输中各区段的衔接工作,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或委托的代理人完成。这些代理人及承担各项业务的第三者对自己承担的业务负责。

(7)多式联运经营人可以在全世界运输网中选择适当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达速度,实现合理运输。

2.多式联运的优点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以多式联运形式运输的货物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大部分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已采用多式联运的形式,发展中国家采用多式联运的形式运输货物的比例也以较大的速度增长。可以说集装箱货物多式联运已成为国际货物运输的主流。多式联运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发展,是由于它与传统运输相比较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统一化、简单化

多式联运的统一化和简单化主要表现在不论运输全程有多远,不论由几种方式共同完成货物运输,也不论全程分为几个运输区段,经过多少次转换,所有一切运输事项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办理,货主只需办理一次托运、订立一份运输合同、一次保险。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的灭失和损害时,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处理就可以了。多式联运通过一张单证,采用单一费率,因而也大大简化了运输与结算手续。

(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

多式联运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尽管运输途中可能有多次换装、过关,但由于不需掏箱、装箱、逐件理货,只要保证集装箱外表状况良好,铅封完整即可免检放行,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尽管货物运输全程中要进行多次装卸作业,但由于使用专用机械设备,且又不直接涉及箱内货物,货损、货差事故、货物被盗的可能性减少;由于全程运输由专业人员组织,可做到各环节与各种运输工具之间衔接紧凑、中转及时、停留时间短,从而使货物的运达速度大大加快,有效地提高了运输质量,保证了货物安全、迅速、准确、及时地运抵目的地。

(3)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杂费用

多式联运全程运输中各区段运输和各区段的衔接,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与各实际承运人订立分运合同和与各代理人订立委托合同(包括其他有关人与有关合同)来完成的。多式联运经营人一般与这些人都订有长期的协议。这类协议一般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保证托运一定数量的货物或委托一定量的业务,而对方则给予优惠的运价或较低的佣金。通过对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都可以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提高利润。对于货主来讲,一来可以得到优惠的运价;二来在多式联运下,一般将货物交给第一(实际)承运人后即可取得运输单证,并可据此结汇(结算货款),结汇时间比分段运输有所提前,有利于货物占有资金的周转;三则由于采用集装箱运输,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节省货物的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此外由于多式联运全程运输采用一张单证,实行单一费率,从而简化了制单和结算的手续,节约了货方的人力、物力。

(4)扩大运输经营人业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

在多式联运开展以前,各种运输方式的经营人都是自成体系、独立运输的,因而其经营业务的范围(特别是空间地域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只能经营自己运输工具能够(指技术和经济方面)抵达范围的运输业务,货运量也因此受到限制。一旦发展成为多式联运经营人或作为多式联运的参加者(实际承运人),其经营的业务范围即可大大扩展。从理论上讲可以扩大到全世界。除运输经营人外,其他与运输有关的行业及机构(如仓储、港口、代理、保险、金融等)都可通过参加多式联运得到好处、扩大业务。

在国际多式联运中是由专业人员组织全程运输的,这些人对世界的运输网、各类承运人、代理人、相关行业和机构及有关业务都有较深的了解和较为密切的关系,可以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使用合理的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承运人,实现最佳的运输衔接与配合,从而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实现合理运输。

由于多式联运的上述优点逐渐被各方面认识,自其产生以来,不仅得到货方和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所涉及的各种人、各方面的共同认可,从而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