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德国(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PART 2 最能见证历史的德国遗存

德国历史景点分布示意图

国最早的称谓为日耳曼尼亚,“日耳曼尼亚”是一个拉丁语词汇,很有可能起源于凯尔特语,是罗马和高卢人对莱茵河以东、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部落以及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称谓。但是这些部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这只是外界对他们的一种称谓。“德意志”一词源于古日耳曼语,意为“民众”,这个称谓首次出现在800年左右的法兰克人的教会文献中,指的是莱茵河对岸的部落所讲的方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如今德国已成为欧盟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部落民族和罗马人

约公元前100年,德国平静的大地被罗马人的隆隆铁骑声划破,凯尔特民族和日耳曼民族与罗马侵略者的精彩斗争在德国大地上拉开序幕。在此之后,德国在斗争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建筑风格受到罗马入侵者的影响,众多罗马风格建筑开始出现。

与日耳曼人持久的斗争中,罗马人在公元9年惨遭条顿堡森林战役的失败,并在丧失两万多名士兵后,放弃了向德国东部扩展的计划。曾是罗马时期城墙一部分的特里尔圆形剧场便是在此后建成,其内部曾可供约两万人观赏斗兽表演,激烈的竞技场面充斥着整个剧场。1986年,特里尔圆形剧场与特里尔其他古罗马遗址及大教堂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这里依然热闹非凡,特里尔的诸多音乐会都在此举办,彼得·乌斯蒂诺夫爵士、汉娜·许古拉等艺术家都曾前来捧场。300年,德国大陆上出现了后来称霸欧洲的法兰克民族。

★日耳曼人

★特里尔圆形剧场

法兰克人时期

随着,法兰克民族的不断发展,扩张的野心也不断膨胀。克洛维于481年继任部落酋长后,开始全力扩张,战胜了匈奴人、柔然人(阿瓦尔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兰克其他势力。486年,他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高卢地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之后,丕平三世在教皇的支持下,废黜了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君王希得利三世,创立了加洛林王朝,并引入了等级制教会组织。丕平三世死后,卡洛曼在苏瓦松即位,查理曼(即后来的查理曼大帝)也在努瓦永登基为王。卡洛曼去世后,查理曼合并了他的全部国土。

中世纪早期

2014年,苏黎世大学解剖学教授弗兰克·吕厄对外宣布1988年在亚琛大教堂发现的千年遗骨的主人是查理曼大帝。查理曼大帝将法兰克帝国的版图扩张到了极点,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千古帝王,埋藏他遗骨的亚琛大教堂因此也变得更为有名。法兰克帝国的版图曾包括了今日的法国、德国、低地国家和半个意大利半岛。赫赫有名的查理曼大帝是法兰克帝国最有作为的君主,他率军攻克了伦巴底、巴伐利亚,并与撒克森人开展了长达30年的战争,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查理曼大帝的一生可谓辉煌灿烂,成就非凡,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后世赠予他“欧洲之父”“罗马人的皇帝”等雅称,更是对他辉煌一生的最佳赞美。

★查理曼大帝

★条顿堡森林战役

关于查理曼大帝,还有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一次重要的节日活动中,罗马教皇“出其不意”地把王冠戴在了他头上,他当时十分不乐意,说教皇陷他于不义了。不过,他后来却一直对大帝的差事干得十分惬意,并把这一“不义”的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孙。查理曼大帝的“分封”政策虽未成行,但后代在争夺权力中瓜分了帝国,导致了法兰克王国在《凡尔登条约》签订后,分裂成了东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等国家。

法兰克王国分裂后,查理曼大帝兄弟的一个孙子死后因没有子嗣,东法兰克人的公爵便另选了一位君主,德国第一位君王也由此诞生。10世纪时,亚琛大教堂这一宫廷小礼拜堂成了罗马教皇为德国多位君主举行加冕礼、葬礼的场所。教堂的存在也间接促进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诞生。慕尼黑最古老的教堂老彼得教堂也在此期间建成。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来自阿尔萨斯的12个修士仿照勃艮第地区西多会修道院风格建成了莫奥尔布朗修道院,其风格介于罗马式和哥特式之间,对之后哥特式建筑盛行于中欧、北欧,有着深远的影响。修道院的水利设施举世无双,内部有精心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引水渠以及水库等。之后,符腾堡公爵克里斯托弗在此修建了一所新教教会学校,这座修道院也被转化为一所新教神学院,并延续至今。

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皇帝统治时期(1152~1189年),亚琛成了首都,查理曼大帝也在此时被追封为圣徒。约1165年,莱比锡人为了纪念中世纪批发商和贸易商的保护神尼古拉斯,修建了老尼古拉教堂,内部摆放的管风琴是欧洲最好的浪漫风格管风琴之一。教堂建成后,星期一举行的祈祷会后来发展成民主运动。

1245年,神圣罗马帝国陷入了大空位时代,教皇英诺森四世废黜了自己提名的皇帝,中央权威全面崩溃。尽管神圣罗马帝国统治陷入危机,但依然保持持续向东扩张的计划,同时也不断建造要塞城市。1248年,科隆大教堂在科隆主教康拉德·冯·霍施塔登的主持下于圣母升天节期间动工修建,花费600余年方才建成,修建时用过的成千上万张设计图依然可以在教堂内见到。

科隆大教堂的修建,源于科隆主教康拉德·冯·霍施塔登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的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因此科隆成为与西班牙的圣地亚图、意大利的罗马、德国的亚琛齐名的朝圣地。之后,由于法国国王从拜占庭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使得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朝圣地竞争者,康拉德·冯·霍施塔登遂产生了修建教堂压制巴黎的想法。

1273年,哈布斯堡王朝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皇权之争中获胜。鲁道夫掌权后,颁布了《伦斯宣言》,废除了皇帝须教皇认定的规定。13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设立了选举皇帝的原则,法兰克福大教堂后来则成了选举皇帝的地方,有10位德国皇帝的加冕典礼在此举行。

★科隆大教堂

★三十年战争

法兰克福大教堂能成为德国皇帝加冕地,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天清晨,漫天大雾,查理曼大帝打了败仗,逃到美茵河边,因不知河水深浅,又找不到向导,而无法渡河。危急之中,查理曼大帝看见一只母鹿朝水边走来,他在母鹿涉水过河时注意观看,并吩咐大军按照母鹿过河线路渡河,使得大军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这件事,查理曼大帝下令在当地建筑一座城市,取名法兰克福。之后,法兰克福作为查理曼大帝的行都被载入史册,法兰克福因此成为德国的重要政治舞台,众多多少大事件大庆典都会在此举行。

1468年,圣母教堂在巴伐利亚公爵西格蒙德(Sigismund of Bavaria)的主持下,开工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替代一座建于12世纪的教堂。

16世纪初期,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提出了95条论纲,对教会贩卖赎罪劵来让世人赦免罪过的做法提出质疑。教会对他威胁并将他驱逐,他为了活命开始四处逃亡,一天,他在斯道特亨附近突然遇到狂风暴雨,他吓得大声呼喊说:“圣安娜,不要让我死,我愿意成为一个僧侣。”如今,在哈雷大教堂内人们仍可以看到马丁·路德在死亡阴影下逃亡的故事。当时,菩提树大街这条柏林著名的观光大街还只是一条连接了柏林城市宫和柏林动物园的骑马路。

1618~1648年,一场被人们称为“三十年战争”的大规模国际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恶化的产物,战争以哈布斯堡皇室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战争结束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一个名存实亡、软弱无能的国家,但选帝侯制度依然存在。不久后,选帝侯斐迪南·玛里亚和妻子萨伏依邀请了一批意大利建筑师和艺术家建造了宁芬堡宫,用来庆祝其儿子选帝侯、子爵马克西米里安二世(Maximilian II Emanuel)的出生。恩斯特·奥古斯特选帝侯的夫人索菲亚主持修建了海恩豪森王宫花园(现已成为德国最大的植物园,一年一度的国际烟火比赛也在这里举办)。与此同时,圣玛利亚教堂也在一座老犹太教堂的遗址上建造。

启蒙运动到工业时代

18世纪,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下,选帝侯们召集平民在德国的土地上修建了众多宏伟的宫殿和花园,夏洛滕堡宫、保罗教堂、勃兰登堡门都是这时期的产物。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帝国联邦取缔了约100个封邑,皇帝弗兰茨二世逃往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宣告进入尾声。维也纳会议上,德国被重组为一个拥有35个联邦州的国家,法兰克福出现了一个几乎无用的德意志帝国国会。以巴伐利亚王国国王马克斯·约瑟夫一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斯-约瑟夫广场在此时建成。

19世纪中期,德国进入了工业时代,已有向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趋势。随后,强大的普鲁士率军在普丹战争中获胜,并修建了胜利纪念柱。纪念柱的柱身上原本只有3个金色的环,分别代表德国取得对丹麦战争、奥地利战争、法国战争的胜利,但在1940年德国战胜法国后,又增添了一个环,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四环。此时修建的柏林市政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烧毁,但很快便重建起来,柏林分裂为东西柏林后,东柏林市政府在此办公,而西柏林市政府便在舍内贝格(美丽山)市政厅办公。

1868年,“铁血宰相”托·冯·俾斯麦的好友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主持修建新天鹅堡。路德维希二世从小喜欢各式歌剧和舞台剧,他与托·冯·俾斯麦会面时,两人便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成为忘年之交。路德维希二世曾在童年时喜欢上他年轻的表姑茜茜公主,但之后表姑嫁去了奥地利,使他的感情受挫,因此,他开始沉醉于舞台剧的幻想中,产生了修建新天鹅城堡的想法。

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与军事才华,将德国统一。国会大厦这座拥有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便是德国统一的象征。之后,德国新皇帝威廉二世将俾斯麦赶下台,并下令尤利乌斯·拉什多夫(Julius Raschdorff)重新设计建造了带有文艺复兴式风格的柏林大教堂。

★柏林市政厅

★柏林墙

近现代时期

20世纪初,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霍恩佐伦家族的皇亲贵戚和文化名流的簇拥下,为博德博物馆揭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参战。1919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兵败,签订《凡尔赛合约》。1939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柏林大教堂、柏林市政厅等建筑都在战争中被炸毁,但在战后重建。战争结束后,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1961年,东柏林与西柏林之间修建了一座铁蒺藜围墙,后来被改成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隔开了东德人与西德人之间的来往,即柏林墙。

几乎一夜之间树立起来的柏林墙,分离了数不清的柏林家庭。在柏林墙的铁蒺藜两侧,亲人们泪眼相望,有抱着婴儿的妇女告别恰巧前一天到对面上班的丈夫,有在西柏林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告别东柏林年迈的父母……甚至还有叛逆的青少年因贪玩而与亲人相隔,父母看着难舍难分的孩子,痛心地说:“你别回来了,以后就留在西边发展吧。”贪玩的孩子在另一侧泣不成声,这也是他许久以来最懂事的一刻了。一时之间,柏林墙的修建,使得逃往西德与家人团聚,成了东德人冒着生命危险出要做事,东德人想尽方法,通过乘车、乘热气球、乘潜水艇等方式前往西德。

20世纪末期,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和柏林市长迪普根联合,将建于1695年的柏林军械库改建成了德国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的设计招标刚结束,困扰德国数十年的柏林墙就倒塌了。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柏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柏林墙也随之被拆除。不过,柏林墙存在期间,东柏林与西柏林的文化、经济、思想等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西德比东德发达,东德适应不了西德自由经济下的竞争。刚刚统一时,就有“西德”的报纸上就有拿东德人拿着香蕉惊喜的“穷酸样”大做文章。

如今,柏林墙遗址已经成为了艺术家的涂鸦墙。其中,1991年莫斯科画家在柏林墙遗址上画的前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和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兄弟之吻”,成了风靡一时的经典之作。

21世纪,德国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国家之一屹立在欧洲大陆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

波茨坦广场柏林墙遗址

德国与中国各时期部分历史遗存对照表

续表

★勃兰登堡门

法兰克福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