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了解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知识目标
1.了解会计对象。
2.熟悉会计要素。
3.理解会计等式。
技能目标
能够验算会计等式是否平衡。
知识讲解
一、会计对象
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
1.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论述,已经明确指出这个过程就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这是对会计对象最一般、最概括的表述,这里讲的过程指的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它是由各个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共同进行的,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既可以表现为使用价值的运动,就是各种物资的生产和交换,也可以表现为价值的运动,也就是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对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管理工作,因此再生产过程当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叫作资金运动),就构成了会计的一般对象,所以从这个论述当中也可以看到,会计对象不是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而是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
2.会计对象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以工业企业为例,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按其运动的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相对而言,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可以划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随着企业供产销的不断进行,企业的资金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由货币资金转化为固定资金、储备资金,再转化为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耗费转化为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数量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的总和就构成了产品成本;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取得的销售收入,大于为取得这个收入所付出的代价(即费用)的这一部分,成为企业的利润,企业还要对利润进行分配,一部分退出企业,另一部分要重新投入企业的生产周转。在上述过程中,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依次发生转变,即: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资金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即: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我们称之为完成了一次资金循环,资金的不断循环就是资金的周转。
明确会计对象,就是要明确会计工作的内容,以便明确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性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基本组成内容。
会计要素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又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件。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由未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
【例1-1】
甲企业计划在10月份购买一批机器设备,5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请问该批机器能否确认为资产?
解答:该批机器实际购买行为将发生在10月份,因此甲企业不能在5月份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一项资源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应该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但在某些条件下,对一些由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不拥有所有权,但能够控制的,也可作为企业资产。
【例1-2】
甲企业的加工车间有两台设备。A设备系从乙企业融资租入获得,B设备系从丙企业以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A、B设备是否为甲企业的资产?
解答:这里要注意区分经营租入与融资租入。甲企业对经营租入的B设备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B设备不应确认为甲企业的资产。而甲企业对融资租入的A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权利,即拥有实际控制权,因此,应将A设备确认为甲企业的资产。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如果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例1-3】
某企业的某工序上有两台机床,其中A机床型号较老,自B机床投入使用后,A机床一直未再使用;B机床是A机床的替代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A、B机床是否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解答:A机床不应确认为该企业的固定资产。该企业原有的A机床已长期闲置不用,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应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盘亏,经批准后作为“营业外支出”。)
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被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①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资产。
②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③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资产要素的内容如图1-1所示。
图1-1 资产要素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只有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负债才能予以确认偿还义务,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是不会产生负债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义务一方面产生于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法定要求;另一方面可能产生于正常的业务活动、习惯以及为了保障良好的业务关系或公平处事的愿望。
(3)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时义务的履行通常关系到企业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以满足对方的要求。
(4)负债通常应清偿。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出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2)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负债要素的内容如图1-2所示。
图1-2 负债要素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它是一种剩余权益。权益可分为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而债权人的权益优先于所有者权益,即企业的资产必须在保证企业所有的债务得以清偿后,才归所有者享有。因此,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它是在保证了债权有权益之后的一种权益,即剩余权益。
(2)除非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一般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1)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的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
(2)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
(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
(4)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内容如图1-3所示。
图1-3 所有者权益要素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等。收入必须是企业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中取得的现金或最终能转化为现金的非现金资产。
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由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收入应是由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偶发的交易或者事项中产生的经济利益不确认为收入。
(2)收入具有不确定性。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者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5)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2.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按日常活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发生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它一般在企业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从日常经济活动中取得的主营业务以外的兼营收入。它一般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如原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等。
收入要素的内容如图1-4所示。
图1-4 收入要素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实质上费用是资产的耗费,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减少和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是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企业,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4)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2.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其性质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1)营业成本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其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2)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其内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费用要素的内容如图1-5所示。
图1-5 费用要素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2.利润的分类
利润按照构成,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后的金额。
(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利润要素的内容如图1-6所示。
图1-6 利润要素
三、会计等式及其影响
会计六大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在相关性,它们在数量上存在着特定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来表示,称其为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提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会计恒等式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物资,即资产,如房屋、设备、材料、现金等。为企业提供资产的投资人具有对该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即权益,其价值就是投资额。例如,某厂只有一个投资人,投资金额为500000元,他拥有的权益金额也是500000元。如果是两个投资人为企业投资,各出资250000元,共计500000元,则每人拥有的权益金额为250000元。可见,资产和权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权益就不会有资产,没有资产就无所谓权益,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其表现构成基本关系式如下:
资产=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权益,它们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其中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负债)。可见,资产来源于权益,而权益又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因此上述基本关系式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是基本的会计等式,是静态会计等式。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2.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是指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一切交易或事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并引起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但各会计要素无论发生怎样的增减变动,都不会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归纳起来,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有四种,如表1-1所示。
表1-1 经济业务的四种基本类型
由此可见,企业无论发生何种经济业务,都会引起有关会计要素的各种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例1-4】
假设华丰公司期初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如表1-2所示。
表1-2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表
上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各为600000元,双方金额相等。本期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①向供货单位购入原材料40000元,货款暂欠。
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原材料”增加40000元,同时使负债方“应付账款”也增加40000元,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增加,等式平衡。
②以银行存款20000元偿付前欠货款。
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银行存款”减少20000元,同时使负债方“应付账款”也减少20000元,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减少,等式平衡。
③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3000元备用。
这笔经济业务,使资产方“现金”增加3000元,同时使资产方“银行存款”减少3000元,等式左边一增一减,等式平衡。
④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0000元,偿付应付供货单位货款。
这笔经济业务,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短期借款”增加30000元,同时使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应付账款”减少30000元,等式右边一增一减,等式平衡。
上述四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变动情况,如表1-3所示。
表1-3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变动表
由表1-3可见,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引起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相应项目发生增减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双方的总额总是平衡的。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由于权益由负债+所有者权益两个会计要素构成,因此企业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就可由表1-1所示的四种基本类型进一步扩展为以下九种情况,如表1-4所示。
表1-4 经济业务的九种情况
以上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表1-5所示。
表1-5 会计要素增减变动表
从经济业务的九种情况可以看出,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边发生等额增加或减少,或者引起会计等式的左边或右边内部要素的等额增减,前者会使会计等式的总额发生增加或减少,后者会使会计等式一边的组成内容发生变动而两边总额不变。可见,无论哪种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下面举例说明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例1-5】
华丰公司2016年1月31日资产总额为500万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万元,资产与权益总额相等。假如华丰公司2016年2月发生以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事项:
(1)公司收到B公司投入资金10万元,款项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产同时增加了10万元。由于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增加,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变成了资产=权益=510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2)公司向银行借入三个月的短期借款2万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同时增加了2万元。由于资产与负债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增加,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变成了资产=权益=512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3)公司以银行存款偿还上月所欠C公司材料款2万元。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同时减少了2万元。由于资产与权益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减少,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变成了资产=权益=510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4)公司因缩小经营规模,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5万元,并以银行存款发还给投资者。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同时减少了5万元。由于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减少,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变成了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5)公司向银行提取现金12万元。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资产中的现金增加了12万元,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同时减少了12万元,该业务属于资产内部有增有减,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6)经批准公司将盈余公积8万元转增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增加了8万元,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同时减少了12万元,该业务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7)公司向银行借入10万元直接用于归还拖欠的货款。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增加了10万元,同时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了10万元,该业务属于负债内部有增有减,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8)公司经与债权人协商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将所欠4万元债务转为资本。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了4万元,同时所有者权益负债中的实收资本增加了4万元,该业务属于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但增减金额相等,所以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9)公司经研究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3万元。
这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华丰公司负债中的应付利润增加了3万元,同时所有者权益负债中的未分配利润减少了3万元,该业务属于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但增减金额相等,所以不影响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因此资产与权益的数量关系仍然为资产=权益=505万元,资产与权益仍然相等。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业务无论怎样纷繁复杂,都不会破坏上述等式的平衡关系。企业在任何时点所有的资产总额总是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二)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动态来观察,表现为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又要发生相应的费用,并可据以计算出当期实现的利润。其关系为:
收入-费用=利润
该等式是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体现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三)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期初,资金运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企业既没有取得收入,也没有发生费用,因此会计等式就表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在会计期间内,企业一方面取得收入,并因此而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另一方面企业要发生各种费用,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因此,在会计期间,会计等式又转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到了会计期末,企业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计算出利润,此时会计等式又转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企业的利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一部分按照比例分配给投资者,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归入所有者权益,这样,在会计期末结账之后的会计等式又恢复到会计期初的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平衡公式,会计上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
可以看出,六大要素之间的等式关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企业的资金总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持续不断地运动。从某一具体时点上观察,可以看出资金的静态规律;从某一时期观察,又可以总结出资金的动态规律。
任务实施
【资料】 某工厂创办时,取得国家以固定资产形式进行的投资350000元,以流动资产方式进行的投资280000元,其中原材料96000元,其余均为银行存款。另外取得长期借款100000元,已存入银行。
【要求】
1.计算该厂资产总额是多少。
2.计算该厂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是多少。
3.判断会计等式是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