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好奇心来影响他人
众所周知,《哈里·波特》的孕育者J.K.罗琳女士因为这套书一跃成为全英国最富有的女人。根据此书拍摄的电影同样火爆,从《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到《哈里·波特与混血王子》,观众云集,魅力持续而不减,蝉联北美票房冠军。
当我们随波逐流地追捧《哈里·波特》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影,它们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竟然如此吸引着人们?难道是哈里·波特这一人物有着鲜为人知的魔力?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J.K.罗琳在创作《哈里·波特》第1部时,就已经为后面的持续创作埋下了伏笔。各集环环相扣,矛盾迭起,险象环生,吸引着读者去猜测、幻想、推理故事的下一节。严格的保密工作更是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使所有读者看完了一集就开始沉入下一集的期待之中。而驱使这一切顺理成章发生的,无非是我们的好奇心。
我们再来看看《哈里·波特》在营销前所制造的神秘。只要稍微关注下《哈里·波特》的相关报道,你就会发现,悬念成为推销“哈里·波特”最好的“魔法”。“哈里·波特的好朋友中究竟是谁死去了?他与谁谈恋爱了?校长那么厉害怎么还会死?”这一系列“吊胃口”的做法让出版商与发行商屡试不爽。在《哈里·波特》第5部的书展上,作者J.K.罗琳对一群年轻书迷幽默地说:“他(哈里·波特)将在第7部里活着,但我不能说他在最后的结局中是否会长得大一点。”她拒绝向读者透露第7部的书名,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与渴望。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徐先生曾指出:“罗琳在写完前4部之后,整整停了两年才推出凤凰令,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连续地强烈刺激读者之后,突然停顿两年,让这些读者在未产生厌恶之前,又获得充分积蓄阅读欲的时间,而今年,这种对续集的渴望已经达到了峰值,他们完全把握住了读者的心理。”看来,人们的好奇心给《哈里·波特》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利用对方的好奇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胶水店的老板正是抓住了顾客的好奇心,让人们为了取得金币从而知道了他胶水的厉害之处,自然就推销了他的胶水。
我们再来看看《哈里·波特》的一系列电影。很多看过书的人仍旧要到电影院再次体味一下故事情节,为什么呢?据说,罗琳女士曾表示会把她在小说构思中未采用的一些情节补充到电影里,这个悬念无疑会吊起众多“哈里·波特迷”的胃口。同时,每一集电影也像书一样,在非常激烈、动人心弦的时刻结束一集,给下一集埋下伏笔,让好奇心驱使观众热切地期待下一集的出现。
在销售中,你想把自己的商品卖给顾客,虽然同类商品很多,但你宣传的时候特别强调它的独特之处,哪怕是很小的一方面,一定会比平平凡凡地说一大堆更吸引顾客,而一旦激起顾客的好奇心,货品的售出往往就更容易了。还有,如果想让某人关注你,你不妨找一些能引起对方好奇心的事物,自然就可以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