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识心理
先识相,后做事
俗话说,知心才是最重要的。
为人处世最难的莫过于“知人心”,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心既有可知的一面,又有不可知的一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经历的复杂性,人心具有一些特殊性,即有悖常理的心思、心态和心情,如莫名恼怒。
人的复杂性并不仅仅表现在生理构造上,更重要的还在于心理上表现出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则具有抽象意义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当你不了解某人时,最好不要轻易被他的表象左右了你的判断。因为,这种表象很可能是一种假象。
美国心理学者奥古斯特·C.伯伊亚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几个人用表情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漠不关心、幸福、悲哀,并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让人们猜哪种表情是表现哪种感情的。
结果是,每人平均只有两种判断是正确的,当表演者做出愤怒的表情时,看的人却认为是悲哀的表情。
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人们的喜怒哀乐,远非自身所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欢笑并不一定代表高兴,流泪并不一定代表伤心,鞠躬并不一定代表感谢,拍手并不一定代表赞赏……为此,你要认真分析,学会识别人心,掌握一些辨识他人行为的本领。而这种本领是你轻松掌控别人,进而掌控生活主动权的必备武器。
人是形形色色的,有刚直的人,有勇悍的人,有懦弱的人,有豪侠的人,有木讷的人,有果断的人,有诚实的人……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你只有用“心”审视他,观察他,明辨他,而后慎用他,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假如和我们交往的是位品德高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即使其外表并不英俊潇洒,我们也会与之和谐相处。但假如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虚伪而自私的人,尽管此人仪表堂堂,举止文雅,我们也只会觉得他道貌岸然、虚伪狡猾。
人的本质看不见又摸不着。你必须看到他的行为,又要看清他的意图,才能了解他的心。既看到他的外表,又要看到他的内心,才能吃透他的本意。
唐玄宗时,有李适之和李林甫两位宰相共同辅政,李适之为左相,李林甫为右相。
当时,唐玄宗沉湎酒色,穷奢极欲,弄得国库日渐空虚。满朝文武都很着急,日夜思谋开源节流之计。最后,皇上也感觉到了财政危机,下诏让两位宰相想办法。
形势所迫,二人都很着急。但李林甫最关心的是如何斗倒政敌,独揽大权。看着李适之像热锅上的蚂蚁,李林甫生出一条计策来。
散朝之后,二人闲扯,李林甫装作无意中说出华山藏金的消息。他看到李适之眼睛一亮,知道目的达到了,便岔开话题说别的。
李适之性情疏率,果然中计,忙不迭回家,洗手磨墨写起奏章来,陈述了一番开采华山金矿,以应国库急用的主张。
唐玄宗一见奏章大喜,忙召李林甫来商议定夺。李林甫看了奏章,装出欲言又止的样子:“这个——”
玄宗急催:“有话快讲!”
李林甫压低了声音装作神秘地说:“华山有金谁不知?只是这华山是皇家龙脉所在,一旦开矿破了风水,国祚难测,那——”
“噢,”玄宗听罢一激灵,“是这样。”继而低头沉思。
那时,风水之说正盛行,认为风水龙脉可泽及子孙,保佑国运。今听得李适之出了这样的馊主意,玄宗心中当然不高兴。李林甫见有机可乘,忙说:“听人讲,李适之常在背后议论皇上的生活末节,颇有微词,说不定,这个开矿破风水的主意是他有意……”
“别说了!”玄宗心烦意乱,拂袖到后宫去了。李林甫见目的达到,心中暗喜,点着头走了。
自此,玄宗见了李适之就觉得不顺眼,最后找了个过错,把他革职了。朝廷实权,便落在了李林甫手中。
李林甫是典型的口是心非之人,对这种人一定要多长心眼,多加提防。李适之显然知道他与李林甫之间的利害冲突,但他就是“性情疏率”,才会轻信了李林甫的话,结果被革职了还不知道所以然。
古希腊有句话:“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倒并不显得像朋友。”很多人在危难的时候才发现,那些曾经被怀疑的人有时却成了自己的救星,真是可笑又可悲。
成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你每天所要交流的那些人。在现代职场中也是如此,牢记“先识相,后做事”,在人际关系中才会有胜算。
不要窥探他人隐私
身在职场,不应该窥探他人的秘密,对上司同样如此。即使你和上司的关系再好,他也不希望你知道他的秘密,即使那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安娜是营销经理丹尼尔的助手兼秘书,因为做事有板有眼,认真负责,所以一直都受到丹尼尔的器重。有的时候,丹尼尔甚至会把一些决策权交给安娜。
出差的时候,如果有人先向他请示工作上的事情,丹尼尔一般会说:“你交给安娜先让她看看,稍后我会给你答复。”
通常的情况都是安娜看完,把自己的意见以及文件的主要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丹尼尔。但是,这样的情况也局限于一些重大的事情上。一些小的事情,有时丹尼尔就让安娜作了决定。跟着丹尼尔做了几年的助理,她已经对处理一些小问题有相当的经验了。
对于丹尼尔的器重,安娜非常感动。她知道主管之所以会让她处理一些事情,是对她的一种器重。所以,安娜不仅在工作上非常忠于主管丹尼尔,甚至有时候会把自己的一些私事与主管商量。
一个人在外面漂泊,除了男朋友以外,安娜也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亲人都在千里以外,在不知不觉中,安娜把主管丹尼尔作为哥哥一样崇拜和对待。
公司的很多人都知道丹尼尔和另一位女主管有感情纠葛,而丹尼尔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这段感情无疑是人们口中的婚外情,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作为丹尼尔这么倚重的助手,安娜当然知道这样一份感情的存在。最近她看见主管总是在办公室里小声地打着电话,从只言片语之中,她已经知道可能是那位女主管和自己的主管在闹矛盾。打完电话以后,丹尼尔常常抱着头,在座位上显出痛苦的样子。
看到主管这样,安娜非常难过。她想起自己有什么事情请主管帮忙的时候,主管总是很热心。现在他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应该去帮帮他。
在下班以后,安娜走进了主管的办公室,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询问说:“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助你的话,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的。”丹尼尔看着安娜忽然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为了这件事情,你对这件事情很了解吗?算了,不用你费心,我会处理好的。”
听到这样的话,安娜只好无奈地走出了主管的办公室。过了两天,安娜因为处理公事,很晚才回家。在走出办公室以后,忽然忘记自己有一份重要的文件没有锁好,又转头回到公司。
这个时候,天已经很晚了。安娜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看见主管办公室的灯竟然还亮着。她敲敲门,没等里面答应就进去了,然后就看见了主管正和那个女主管拥抱的画面。
三个人都非常尴尬,安娜赶紧道歉,随即锁好文件就离开了办公室。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她看见主管已经坐在了办公室里。安娜发了一条短信给主管说:“看昨天的情形,事情已经解决了吧?是不是应该庆祝一下?”
但是,主管始终没有回复她的短信。又过了几天,安娜收到了调遣的命令,让她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做行政主管。
丹尼尔这样对她说:“你做我的助手这么长时间,我相信你已经有能力去做这个行政主管了。希望你可以把它做好。”
听到这话的安娜简直哭笑不得,她不想去那个地方。她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公司会有这样的调令,为什么丹尼尔会同意这样的调令,难道只是因为要她有更好的发展吗?那么为什么不让她去更好一点的地方?
不管主管怎样器重你,不管你对这个上司有没有感激之情,你对上司说你私人的事情是你自己愿意的,但这并不代表你的上司就愿意你洞悉他的秘密。即使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你也不要自以为是地将它说破。因为说破之后,简单的工作关系会变得难以为继。
不同性格的同事,采用不同交往方法
漫长的职场生涯中,我们会碰到各种不同性格之人,你要熟悉和包容不同类型同事的性格特征,从而在与他们交往中如鱼得水。职场大了,什么性格的人都有。不可否认,漫长的职场生涯中,我们会碰到各种不同性格之人,你可以不喜欢这些同事,但是一定不可以因为他的性格而影响你们的沟通,毕竟你们的职责就是共事。
对傲慢无礼的同事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需要如何对待他?对付这一类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啰唆,所谓“多说无益”。
对草率决断的同事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作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由于性子太急了,因此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由于“反应”太快,这样的人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或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下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作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致使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倘若遇到这种人,最好把话题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见,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对过分糊涂的人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与他长时间交涉下去,也是枉然。经常犯错误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从来不知反省;另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太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对于这种人,你还是少和他接触,另外寻找出路吧。
对固执的人
顽固不化的人是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己见。跟这种固执的人打交道,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与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自私自利的人
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己无利的事,他是断然不会考虑的。
但是,当我们不得不与其接触时,只有暂时抑制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时,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涉就会很快获得成功。
避免先入为主的臆断
认识一个人,切忌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
识人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本领,但识人时难免会掺杂一些个人主观因素,先入为主地以自己的尺子去度量他人。从根本上来讲,这不利于我们对某个人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就会忽略他的缺点而肯定他的一切;当我们讨厌一个人时,就会忘掉他的优点,只看到他的缺点而否定他的一切。看到一个人衣着整洁,则很可能认为他做事细心,有条理,甚至负责任;反之,如果某个人形象欠佳,就往往让人忽视他的优点。
韩非子曾讲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卫灵公非常宠爱一个叫弥子瑕的美貌少年。一天夜里,这位少年家中传来他母亲患急病的消息,弥子瑕撒谎说已得到卫灵公的允许,就乘王室的牛车赶回家探望母亲。按理说,不经允许乘国王的车是要被处以刖刑的,卫灵公知道这事后却说:“冒刖刑之险,赶赴母亲病床前,是好样的。”
有一天,弥子瑕同卫灵公在花园里散步。花园里的桃子看上去甜得很,弥子瑕就尝了一口,果真非常好吃。弥子瑕把咬过的桃子递给卫灵公,卫灵公又大加赞赏说:“有好吃的东西不一个人独吞,而是让给我,真是好样的。”三年过去了,长大了的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少年时代的美貌,卫灵公对他也不那么宠爱了。卫灵公想起过去的事来:“谎称得到我的允许,乘了我的牛车,让我吃你吃过的桃子,该当何罪?”于是处罚了弥子瑕。卫灵公对弥子瑕前后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个人的主观喜好对评价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切忌想当然地去识别一个人,没有事实根据,跟着感觉走。
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于是,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不论是言语与动作,或是神态与举止,怎么看都觉得那小孩像是偷斧头的人。因为没有证据,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揭发。隔了几天,他在后山找到遗失的斧头,原来是自己弄丢的。从此之后,他再去观察隔壁的小孩,再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切忌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
识人难,但也有规律可循,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会客观而辩证地看待一个人。仅凭原有的印象或者经验就给他人下结论,显然有失公允,也不是一种正确的识人方式。
好奇心理透露出的秘密
利用好奇心来掌握如何激励某人做某事,你需要利用一个诱因来刺激他。他投入的精力越多,说明他的兴趣越大。
“好奇心泄露了秘密”是一项很厉害的技术,它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场合。基本的前提是:对某事或某人感兴趣的人比起不感兴趣的人来说,会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应用这个技术,我们先吊起他的胃口,如果他想深入地了解,那我们就可以说,他至少是有那么一点儿兴趣的。如果他并不感到好奇,那他就是不感兴趣的。这其中的秘密就是吸引出一个人无聊的好奇心,因为他为了满足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总是会做些什么。你可以在很多方面利用这项技术的心理要素。
在一家小公司里,杉杉想知道一位同事是否有兴趣转到另一个部门。她觉得不应该直接去问,而是应该这样说:“大刚,我听说财务部门在招收新人。”当然,他可能为了满足自己无聊的好奇心,会进一步打听薪水、工作时间等。如果大刚真的感兴趣的话,他不得不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她继续说:“我听说他们想要一个效率高的,并能为了完成工作宁愿加班的人。”现在,她只要注意他是否会像往常一样下班走人,还是会在公司停留一段时间就能明白他的真实想法了。
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他的兴趣水平是成反比的。例如,一位自以为很有魅力的女士对自己的外表很有自信。如果她非常想给一位男士留下好印象时,她就会变得缺乏自信,并对自己没有把握。另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位失业多年的男士。如果他最后获得了一个面试机会,这时的自信心水平比有工作或是准备跳槽时的自信心水平要低得多。
我们对某事或某人越感兴趣,就越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去获得。我们的视角会变窄,注意力也会变得高度集中。我们会依据自信心来测定兴趣水平,反之亦然。例如,某个人有几个工作机会,他可能就会很耐心地、客观地去了解并评估每一个机会。然而,如果一个人在两年内都无所事事,忽然得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这时,他的观点就会完全不同了。他会反复地琢磨这个面试,不停地想,细细地分析每一个细节,唯恐会失去这个工作机会。因此,当一个人的选择受限制时,他就会表现得心神不安。
只要你能跟某人交谈,这项技术就可以让你对这个人的兴趣程度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下面是每个步骤的细节概要。我们探寻每个步骤的更多细节并用例子来说明它们的整体运用。
第一步:初步观察。在你说或是做任何事情之前,判断他表现的兴趣浓厚程度。
第二步:现实转换。向他介绍一些信息,让他相信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机会减少了。
第三步:观察反应。你只需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变得烦恼或是困扰,他很可能是感兴趣的。然而,如果他的机会减少了,但他看上去并没有感到紧张忧虑,这时你就可以确定他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第四步:不受限制的。他也可能以为自己不可能有获得某种东西的机会了,因此,不会表现出懊恼的表情。为了避免理解错误,我们可以采用另一种“战术”,告诉他如何能够得到他想要的。现在,如果他表现得很激动,你就能得知,其实他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不相信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
一位销售代理商想判断客户的想法。客户看上去对产品很感兴趣,但是很多人都会如此,因此这个代理商想进一步确认。首先这个代理商需要转换视角,然后观察客户的兴趣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他可以这样问:“先生,你应该知道融资比其他大多数投资有更多的限制性。”现在就来观察客户的反应,如果他看上去漠不关心,就明显地表明他对自己的偿还贷款能力没有信心。但是,如果他变得烦恼,他可能有兴趣,并在之前对自己的偿还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此时,就要进行最后一次试探。如果这时代理商还是没有观察到客户的举止有任何变化,那么,有可能是因为客户愿意接受任何条款或是对于这次成交没有一点儿信心。
代理商告诉他的客户可以尝试利用无首期贷款来购房。如果客户开始问各种问题并变得欣喜若狂、激动不已或是更活跃了,代理商就可以猜到,对于这个客户来说,购房已经成了一种现实。最初,根据条款,他对于自己的购房能力开始失去了信心。这就决定了他的高兴趣和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