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诗经》中经典植物有何意象

《诗经》中表现了很多古时候的地方风貌、风情,比较典型的就是对植物的描写,正如北大前校长傅斯年教授所说“《诗经》中语词最有研究之价值”。单从“植物”类的词汇中我们就可以学习到作为寄托感情和抒发意境的文字意境,因为在《诗经》中所用的植物并不单纯,而是具有更加深刻的意象、感情和含义。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诗篇的具象和意象就显得十分丰富、立体而富有活力。在这里,我们具体阐述三种比较经典的植物具象,分析一下这些具象所表明的对应内涵。

一、荇菜与莼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figure_0042_0024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诗篇中通常都用这种水生植物的形象来表现女子和其心情的飘摇。从形态来分析,荇菜和莼菜在水中都有柔嫩飘荡之姿,颇有几分袅袅而行的女子的形态,仿若美丽女子在水中盥洗荇菜或莼菜的轻柔姿态。同时,从心态来分析,植物的姿态有所变化,也说明了女子的心绪有所变化。或者是羞涩,或者是欢心,或者是激动等。这就成为一种非常带有暗示性的暗喻。这种引申含义的品读,也会让这种类比和联系的文字更加的富有韵味,也让阅读层次变得十分多样化。因为这种植物的民间局限性,对于后世来说,延续和继承不是很大。

二、飞蓬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卫风·伯兮》

蓬,即蓬蒿,亦称“飞蓬”。据《埤雅》:“其叶散生,末大于本,故遇风辄拔而旋。虽转徙无常,其相遇往往而有,故字从逢。”由于外呈圆形,似草球,花开后如絮四散飘飞,或枯后往往在近根处被风折断,卷起飞旋,所以还可叫“飘蓬”“转蓬”“孤蓬”“征蓬”。《诗经》中蓬草这种枯后根断、随风飘飞、漂泊无依的意象,在后世古诗文中,被广泛吸取,常常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漂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蓬草来寄托心曲。这样的意象也影响到了后来的诗歌运用,将这种意味深长的含义延续了下去。如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唐代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李白的《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等等。

三、蒌蒿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周南·汉广》

翻译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把高大的灌木做了柴草,把绿绿的蒌蒿割倒了聚拢起来。把马儿喂饱,以便能够有机会去接让人时刻记挂的人。这一句其实是写痴情人想要接近自己的心上人而不可得的心情。

figure_0043_0025
《汉广》诗意图

而“蒌”就是蒌蒿,这个具象的表现则有两种。从这种植物本身的性质来看,它属于春天青黄不接时长成,有一种季节性的暗示。往往以蒌蒿的初生来表述春天的悄然来临,埋着季节变化的暗线。这一个意向在后世苏轼的《春江晚景图》有所表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和暗含。而从这种植物在《汉广》中的含义借用,以此就延伸出一种怀念和思念之感。因为在原诗句中就是这种“我想这么做,但是现实中我却还没有表达”的含义,带有一些想象和怀恋的味道。而这种思怀之意是隐隐的、暗含表现的。比如,苏泂的《金陵杂兴二百首》:“蒌蒿登盘朝饭美,河鲀入市晚羹香。应无白传思春草,却有东坡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