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三百以一篇《周南·关雎》作为开篇,奠定了《诗经》浪漫主义的基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关关和鸣的水鸟相伴栖居在河中沙洲。那善良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左右两边捞它。那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思念追求却没法得到,深深长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以睡下……
《诗经》中的爱情诗感情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所以,其表现的情思都颇“正”。《诗经》这种“正”的特点可以用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八个字来概括。
君子爱淑女本没有错,重要的是为什么要爱、怎样去爱。按照孔子的观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即使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时候,君子依然没一点儿怨戾、颓废之气;在“辗转反侧”之后,仍然是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以更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去赢取姑娘的芳心,这正是“哀而不伤”的具体体现。这种含蓄委婉的情感表达方式,在《诗经》中爱情诗中运用得最多。而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特点则弥漫了整个爱情的过程,无论是人物内在的情感变化,还是外在的景色描写。
《诗经》中那么多的爱情真挚而生活化,没有呼喊着伟大与高远,但那些朴实无华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关雎》中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热切追求;《汉广》中男子对游女的盼望与留恋;《击鼓》里流传千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誓言;还有《木瓜》里不分贵贱真爱的馈赠等都是平凡人真实的恋情,字里行间,朴素之美尽现。诗句里呈现的平凡让人怀恋。
不仅如此,在《诗经》的一场场美丽的爱情背后,有着最初的乡村景色作为铺垫。这些田园、山水、树林等自然美景,不仅给爱情增加了美好的意境,同时也营造出了清新自由的氛围。《关雎》中那座水鸟歌唱的河州,《桃夭》里那片繁茂的桃树林,还有先秦时代到处可见的桑树林……透过《诗经》里优美的句子,我们似乎能够看到那一幅幅清新的画面。或是月光如水的夜晚,或是弥漫清新芳香的田园,或是那丛丛纤尘不染的植物……这些自然之美创造了原生态的《诗经》之美——清纯、简约。同时,这种内在和外在就紧密地关联起来。人物愉快之时,景色便也是澄明的;人物哀伤之时,景色就会有所颓哀。这种具象是能够表现人物感情的。但是,这种表现力又是控制在一定的度上——我愉快,但是不会疯狂;我哀伤,但是不会心死。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平衡感。
其实,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观点也源自于他自己的“知节守礼”。知节就是不能过分华丽、柔曼、轻妙,这样的音调对人的感觉和情感刺激太大,容易使人沉溺放荡。守礼就是辞意不能挑动不正当的欲望。孔子斥责“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表彰《关雎》乐而不淫,是兼音调和辞意两方面而言的。同时,孔子也是在论人生,他总是从对人的作用上来讨论诗歌和音乐的。
孔子的审美观和人生理想都是中庸。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无偏无失,恰到好处。这也是合“礼”,孔子力图把“礼”和人性“常道”结合起来,中庸和礼紧密相关。他论诗乐和论人性,是一把两面刻度可以相互折算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