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评价
(一)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简要回顾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开发是世界上不少国家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一条带有普遍性的经验,中国同样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按照先行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确定每年开工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因此,自2000年国家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水利工程、机场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实施。在这些大工程大项目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国家开发银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研究》的资料,2000年至2010年,西部地区新开工交通基础设施、动力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超过120项,具体见表5-1。
表5-1 2000-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家开发银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研究》,2011年。
(二)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评价
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一方面国家向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也呈多样化的态势,这就使得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仅公路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就接近1.45万亿元,五年间国家用于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车购税投资达到2678亿元,超过了东中部地区的总和,占全国公路建设车购税总投资的57%。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由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道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动力、水利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工程也相继建成,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2000—2010年间,西部地区公路通车里程由53.3万公里增加到156.81万公里,增加了103.51万公里,增长了1.94倍;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已经达到21252公里,比2008年增加了4796公里,目前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8.7%。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西部地区公路的路网密度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26.24公里/百平方公里,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8.54公里/百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从2000年的25.9亿吨和1581.2亿吨公里增长到2010年的63.3亿吨和9030.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了1.4倍和4.7倍。
2000年以来,青藏铁路、宁西铁路、渝怀铁路、兰武铁路复线、遂渝铁路等主要铁路干线和一批区域性铁路线路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已经从2000年的2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底的3.59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23.2%和38.8%,在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37.1%。经过十多年建设,西部地区铁路路网密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区域密度和人均密度两项指标看,分别由2000年的32.7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0.62公里/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0.07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69公里/万人,各省(区、市)铁路区域密度和人均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见图5-1和图5-2。
图5-1 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的区域密度对比分析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图5-2 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的人均密度对比分析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2000年至2010年间,西部地区民用航空机场的数量快速增长,已经从2000年的54个增加到2010年的91个,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拉萨、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南宁、桂林12个干线机场和敦煌、包头等30个支线机场实施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新建了西双版纳、九寨沟、敦煌、那拉提、喀纳斯等21个旅游支线机场。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为5.64亿人次,其中西部的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39亿人次,占全国的比例为25%,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具体见图5-3。
图5-3 2010年全国机场吞吐量按地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看,先后完成了红水河和右江的复航工程,在重庆、泸州以及贵港等港口建成了一批内河集装箱、大宗散货和汽车滚装专业化泊位。目前长江上游已达到三级航道标,西江航运干线已达到三级及以上航道标准。随着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西部地区通过内河航运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从1999年的0.55亿吨和180亿吨公里增长到2010年的2.9亿吨和2176.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了4.3倍和11.09倍;从海港建设情况看,经国家交通运输部批复原则同意广西沿海防城、钦州、北海三港合并为广西北部湾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了不同港口各自为政的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错位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自2000年以来,北部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投入33.27亿元,先后完成了防城港东湾10万吨级航道和西湾10万吨级航道建设,目前北部湾港拥有生产性泊位227个,其中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已经达到65个,2011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3亿吨。
2.动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突破
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先后建成了纳雍、托克托等一批火电站和公伯峡、小湾、龙滩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到2008年年底,西电东送新增装机容量5710万千瓦,在建规模5280万千瓦,与此同时,西电东送的北、中、南三大通道全面建成。从油气输送通道的建设情况看,先后完成了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管道工程、长庆—呼和浩特输气工程、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等,到2008年年底,累计完成输气量454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兰州—成都—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克拉玛依—乌鲁木齐成品油管道复线工程,2000年至2008年间,西部地区新增油气管道里程14130公里,其中原油管道2010公里,成品油管道3940公里。油气输送通道不仅为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同时也为我国从周边国家加快油气进口奠定了物质基础。
3.一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0—2010年间,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累计达到1270亿元,年均投资增速达21%,远高于同期全国中央水利投资11%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占全国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17.5%提高到2008年的37%,提高了19.5个百分点,仅2009年1月至9月,全国共下达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572亿元,其中西部地区占到总投资规模的35.4%。
随着中央对西部地区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的加大,西部地区相继完成了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尼尔基等大型水利枢纽,实施了四川都江堰、武都引水二期、宁蒙河套灌区等133个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对1299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由于大型水利工程相继投入使用,西部地区2000年至2010年间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9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00多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多亿立方米,见图5-4。
图5-4 2008年西部地区水利设施和除涝面积对比分析图
资料来源:国家开发银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研究》,2011年。
4.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是西部地区迎接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物质支撑,因此,以通信干线和支线建设为重点,国家对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0—2010年间相继完成了昆明—拉萨、太原—银川—兰州电信光缆传输系统工程,新增长途光缆线路23万多公里、长途光缆纤芯498万公里,累计铺设长途光缆线路近35万公里、长途光缆纤芯723万公里。
随着通信干线和支线建设加快,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通信容量进一步扩大,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西部地区互联网上网人数为2229万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12.1万户,2010年分别增加到9946万人、20375.3万户,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46倍和1.54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已经从2008年的1929.8万个增加到3524.8万个。这些数据表明,在此期间西部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