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人口、就业与可持续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首都人口与就业分析

一、2000年到2010年的首都人口变化

(一)北京登记常住人口增长

在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和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之间,北京登记常住人口由1381.9万人增加到1961.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由256.8万人增加到704.5万人(见图1—1)。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0年中,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成为北京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图1—1 北京登记常住人口变化

(二)北京人口性别构成变化

人口性别的平衡有利于人口的正常再生产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在过去的10年中,北京的人口性别比略有下降,由2000年“五普”的108.9下降到2010年“六普”的106.8。

(三)北京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由图1—2我们可以看出,10年间北京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约4%,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几乎没有变化。15~64岁人口比重的上升,说明北京目前还处于人口红利期。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比重呈上升趋势的15~64岁人口陆续退出劳动力市场,比重呈下降趋势的0~14岁人口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会在社会上形成较大的养老压力。从长远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对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压力。

图1—2 北京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四)北京人口教育程度变化

图1—3反映的是北京每10万人口中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变化。在“五普”与“六普”之间,北京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由16839人上升为31499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由23165人下降为2122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由34380人下降为31396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由16963人下降为9956人。

图1—3 北京每10万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人数变化

在过去的10年间,拥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大幅上升,仅拥有高中、初中、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均有所下降,以仅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的下降最为明显。

(五)北京人口分布变化

北京城镇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77.55%上升到2010年的85.96%,说明北京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人口的城区分布上,首都功能核心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人口向城市发展新区和城市功能扩展区扩展。人口由城区中心向企业、工业发展区集中的城市功能扩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扩展,这一人口分布的变化对于城市的发展是有利的,一方面可以减缓城市中心的人口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郊区的发展(见表1—1、图1—4)。

图1—4 北京人口分布变化图

表1—1 北京人口分布变化

通过“五普”与“六普”的对比可以看出,10年间北京人口的增长中,外来人口迁入是主要的因素。北京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的受教育结构以及分布结构都向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有所优化。但长远来看,北京0~14岁人口比重的下降以及15~64岁人口比重的上升这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有可能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