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人口、就业与可持续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首都就业产业结构分析

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基本上没有现代化的工厂,生产能力低下;郊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落后,基本上都是手工劳动;商业规模相当小。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农工商也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比较单一的粮食生产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目前正向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工业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支离破碎状态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实力比较雄厚、产品具有一定水平的工业体系,目前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第三产业由简单的商品流通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主导的极具规模的产业,近年来,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又相继成为发展的着力点。

(一)北京就业产业基本情况

北京的产业结构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功能定位的不断清晰逐渐升级。同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开始实行企业自主用工和从业人员自主择业政策。图1—12是北京市不同产业的生产总值比例。

图1—12 北京各产业产值比例

从图1—12和图1—13中可以看出,北京自1949年以后,第二产业迅速增长,至1957年基本形成“二三一”的产业格局。而随着我国各方面的进一步不断发展,北京市在1994年基本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此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而在就业方面,由于从1974年开始,第三产业就业一直不断增加,第二产业就业相对比重降低,第一产业相对比重明显下降。但是,尽管第一产业并不是主要的生产值贡献产业,但是其相对从业人员依然较多。

图1—13 北京各产业雇员比例

(二)北京就业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就业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改善。为了更好地分析北京市的就业产业结构,将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上海,和有一定差距的浙江就上述三个指标方面进行对比。

生产率

从图1—14、图1—15、图1—16和图1—17可以看出,三省市的生产率均不断提高,但是各个产业发展速度有较大差别。上海是与北京发展规模类似的城市,而浙江与北京相比,发展规模较慢。在第一产业生产率方面,由于北京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城市规划,自2003年开始发展缓慢,而上海、浙江依旧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二者在此期间生产率超过北京;而在第二产业方面,三省市都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与上海、浙江相比,北京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增长相对平缓;北京市第三产业在1990年后有大幅增长,但是在2000年左右其生产率被上海超过,但此后仍保持较快的增长,而浙江省虽然增长较快,但是与北京、上海还有一定差距。

图1—14 北京、上海和浙江的生产率

图1—15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一产业的生产率

图1—16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二产业的生产率

图1—17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三产业的生产率

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是指就业人员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即

一般来讲,就业弹性系数越大,该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就业弹性系数越小,该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弱。它主要强调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就业弹性见图1—18。

图1—18 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就业弹性

对各个产业而言,产业的就业弹性反映了该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面对三省市的就业产业弹性进行分析。从图1—19看出,第一产业的就业产业弹性来看,北京与浙江相对比较稳定,近几年基本维持在较低的正值,即随着第一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就业小幅度上升,与之相比上海长期为负且起伏非常大,近年有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在2010年,这表明第一产业增长就业量大幅减少。

图1—19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

第二产业方面,北京与上海的就业产业弹性波动比较类似,浙江波动较大,从近几年来看北京的就业产业弹性均为正且大于1,即随着第二产业的增长,第二产业就业相对降低,而上海的弹性略大,即随着上海市第二产业的增长,就业依然在小幅增长,而浙江从一个较高的水平降到0.5附近,即随着第二产业的增长,浙江第二产业就业增长速度相对放缓,但依然存在增长。

在第三产业方面,北京和上海不断增长,即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且北京就业产业弹性高于上海,而浙江虽然就业产业弹性依然为正,但是自2008年升高后开始下滑,显示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降低(见图1—20、图1—21)。

图1—20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

图1—21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

由于就业产业弹性反映了该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因此,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第一产业对上述城市的劳动人口吸纳能力逐年降低,这样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2)第二产业的吸纳能力开始减弱,北京第二产业就业降低,上海、浙江还有一定的增长。

(3)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北京第三产业相对吸纳能力较强,而浙江有待进一步调整。

结构偏离度

就业产业弹性对该产业的吸纳能力进行分析,而为了进一步比较吸纳能力的强弱,我们对上述三个城市进行结构偏离度分析,采用以下公式进行分析:

结构偏离度=|就业比重-产业比重|

从图1—22、图1—23和图1—24中看出,浙江省的就业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偏离,而北京和上海在各自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较大的偏离,但随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和调整,就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图1—22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图1—23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图1—24 北京、上海和浙江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从第一产业来看,很明显浙江省比北京、上海具有更高的就业产业结构偏离,而北京、上海的波动比较一致,近几年均呈现缩小的趋势,而上海较北京收敛更加明显;在第二产业图中,浙江结构偏离度虽然依旧很高,但是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回落,而北京上海则在近几年有所上升,而上海增长快于北京;在第三产业图中,北京在2002年曾有非常高的就业产业结构偏离,但是自2004年起明显下降,到2008年已经成为三省城市中偏离度最低的,而浙江虽然偏离度有所回落,但是总体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海整体发展相对平稳,近几年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并不明显。

调整型结构偏离度

由于上述指标没有考虑资本在整个过程中的贡献,因此对上述指标进行调整,采用公式:

对北京市进行分析,得到图1—25:

图1—25 北京调整的结构偏离度

从上述对各种不同的图表和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北京市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确实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与上海、浙江相比,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未实现完全有效利用,结构性偏差依然存在。

北京市经过近几年的结构升级,就业结构偏差有所收缩,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可以促使其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一产业,还有部分剩余人员,北京市进一步有效的经济发展、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着重解决第一产业人员的有效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