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为视角
陈颖 胡宝珍[1]
名校是因为有名师。教师培养一直以来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团队建设,都离不开优质的教师资源。作为新生力量的青年教师,是教学力量的后备,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强化整体素质的提升,其中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展示。
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要平台,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优质的课堂不仅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更会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笔者胡宝珍作为评委,陈颖作为参赛选手参与了福建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现以教学竞赛评分标准为视角,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法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助力。
一、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课堂教学当然也有自身的结构。课的结构,就是指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学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是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法”。凯洛夫用教师的施教程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课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2]从福建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以下简称教学竞赛)参赛课程教学设计(见表1)的内容来看,此次竞赛亦是以“五环法”为基础,结合大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将课堂教学确定为“导入主题—展开阐述—深入研讨—巩固加深—总结提高”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三大阶段,即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和教终总结。其中讲授新课包括了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阐述、深入研讨和巩固加深三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笔者将在文章第二部分加以论述。
福建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参赛课程教学设计(表1)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某个单位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法。一般而言,新课导入的基本方法有课题导入法、目的导入法、温故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和案例导入法等。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取目的导入法和温故导入法。所谓“目的导入法”是在讲新课前先把本次课程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求得学生的配合,使后续的教学工作更加顺畅的展开。所谓“温故导入法”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回顾、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并以此作为铺垫,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可以说导入的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而确定的,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导入方式的选择会有所差别。但无论怎样,运用正确的方法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需要注意的是,导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扣后面要讲述的课题,不能离题万里,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在导入阶段的讲授,切忌教师洋洋万言、夸夸其谈,占用大量的时间,以致冲击了正课的讲述。因为新课引入只能起到“引子”的作用,所以在引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时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单元计,导入新课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多不宜超过10分钟。
(二)教终总结
教终总结是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一般用3~5分钟时间,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结构,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的新内容加强理解、深度消化和巩固升华的过程。一般而言,最常见的小结形式是“点睛式小结”。这种小结要求教师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把散落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精准地勾勒出来,使知识得到明晰,错误得到矫正,重点得到突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良好的总结设计可以清晰学生的学习思路,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终总结用时不多,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高潮,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重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优化教学效果等环节的创新求变,却对结尾部分的小结很少讲究,这使得它必然成为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弱势群体”。但事实上,教终总结不应成为教师可有可无的选择,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堂教学内容的回顾与反思、归纳与抽象、概括与升华的学习活动。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有所提高,故教终总结的作用应当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在导入新课环节之后,就进入了对新课的讲授阶段,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讲授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各国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教学竞赛的“课堂教学演示参考评分表”(见表2)来看,本次比赛对课堂教学的评测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语言教态和教学特色四个方面加以考量。从其中的分值分布来看,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是评测的重点,笔者将着重加以论述。
福建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课堂教学演示参考评分表(表2)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主题确定之后,教学内容的筛选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与精彩与否。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能体现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能够为学生对重点的理解和对难点的突破服务。所谓重点,是指本次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内容;所谓难点,是指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准确精练,科学性强,所选用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充实饱满,信息量大,所选用的内容要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且对素材能运用自如、循序渐进。
以第一作者的参赛主题——宪法规范为例,此次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宪法规范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特点[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较多的运用比较教学法,并辅以图片和典型事例、案例,从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例如,通过对宪法规范自身以及宪法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的比较,来突出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原则性与概括性。而在讲解宪法规范的政治性、适应性与相对稳定性时,引用了英国的几部重要的宪法性文献和美国制宪会议、联邦宪法,配以图片加以展示。因为这些文献或事件年代久远,但又不失为世界宪法史上的经典文献和典型事例,是在教授宪法规范相关特点时的必讲素材,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最后,在讲解宪法的无具体惩罚性时辅以1990年的山东齐玉苓案件[4],让学生探讨这一延伸案例。由于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这一案件的司法解释已被废止,使得这一案件更具可探讨性,它可以引发了学生对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贯彻宪法精神、落实宪法内容问题的思考。以此案作为深入研讨的素材,意在巩固加深已授内容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效果。而有效的教学组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从此次教学竞赛的评分标准来看,在“教学组织”的项目中尤其重视启发性教学的开展和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就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而言,案例教学是最直观也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为了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相关知识时引入案例的时间值得推敲。笔者建议多采用事前案例和事后案例[5]相结合的方法来授课。因为事前案例是让学生带着悬念或渴望知道结果的心情听教师讲授相关的知识,通过这种类似于“试错”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识记相关的知识,并体会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之间的异同。事后案例则是以老师的讲解为铺垫,侧重锻炼学生对已授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对于法律问题的理解更为具体而真切。这两种案例分析法的穿插使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点,并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教学方法的运用而言,此次的评分除了要求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外,还强调了板书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板书。板书被形象地称为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每堂课的“眼睛”。[6]教师通过课堂板书将教学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等以主要信息凸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建立知识框架,理清教学思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形成连贯性的思维,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书写板书时要做到内容凝练,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体现教学意图,反映主要教学内容,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内容实用的前提下,还必须有“中看”的形式。这就要求板书的设计要结构合理,布局匀称得体,给人以美感;在书写的时候,要根据黑板的大小、板书的内容,对黑板的利用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同时,还要求教师要讲书同步,富于变化。什么时候书写,写在什么地方,决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讲课的具体情况而定,尽量使板书和授课融为一体,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三)语言与教态
教师通过语言与教态完成课堂教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职位的特点,对教师的形象、语言、肢体动作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从教师的普通话考试来看,要成为一名教师,首先普通话要标准。由于方言的影响,各地均有当地的口音,但如果普通话考试不合格,自然与教师无缘。语速与语调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的,“走神”其实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人的注意力会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走神,会因为内心的情绪波动而被干扰,这都是普通人的心理。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变换语速和语调不断引起学生新的关注,甚至于肢体动作的辅助作用。教学虽然不是表演,但有时成功的应用教态、语言也给学生美的感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师培养过程中突显公安素质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指出:“公安院校是培养训练公安民警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实行警务化管理。”因此,公安院校的教师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当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政治信念,以警务化管理的标准严格要求,同时深化教师对公安实践能力的认识,才能锻造出一只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一)提升政治素养
政治素质是教师的首要素质,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公安院校培养的是人民警察,是承担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法者。这种执法者,需要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良好政治素质。作为培养人民警察的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7]的政治立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作为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用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所谓“学术研究无边界,课堂讲台有纪律”,就是政治素质的要求之一,因为,课堂上的声音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8]
(二)强化警察意识
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出生于20世纪70~80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强烈,追求个性和自由,不喜欢被拘束,缺乏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喜欢我行我素。而且主要来源于非公安院校毕业生和从其他高校调入,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而系统的警务专业教育,导致这部分教师的警察身份意识不强。虽然穿上了警服,授了警衔,但缺乏警察职业认同感,工作作风、纪律作风与警察的职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特别强调树立公安院校青年教师的警察意识,坚持以警务化方式加强管理。引导青年教师认真遵守《人民警察法》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例》等法律法规,培养严整的警容、严明的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教师自己做到了、做好了,才能去要求和规范学生。
(三)了解公安实战
公安教育既是学历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如果一个公安院校的教师对公安实践工作一知半解,如何能培养出适应公安业务工作需要的人民警察。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还必须以“贴近公安实战”理念为指导,通过多渠道安排专任教师参加公安实践,深入公安一线。只有不断接触公安业务实践活动,发掘经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能将课堂教学与公安实战紧密衔接,提高学生对公安实践的了解和对公安工作的思考,以便培养更多的公安应用型人才,适应公安工作形势变化的需要。同时通过公安一线实践锻炼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工作动态,掌握实战的具体状态,保持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与灵敏的专业理论嗅觉,并强化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工作作风,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
[1] 陈颖,女,福建福清人,汉族,福建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胡宝珍,女,福建顺昌人,汉族,福建警察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
[2] 陈志刚、张紫屏:《课程改革的难题:凯洛夫教学模式的遗留》,载《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6期。
[3] 宪法规范的具体特征:(1)最高权威性;(2)原则性与概括性;(3)政治性;(4)适应性与相对稳定性;(5)无具体惩罚性。
[4] 齐玉苓案案情概要:1990年,就读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的应届生齐玉苓,原顺利考取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但被同班同学好友陈晓琪,因父亲陈克政在地方具有势力,买通学校行政人员,冒名顶替成为该校学生,并以齐玉苓的名义学习工作长达八年的时间。1998年齐玉苓不堪身份地位的损失以及家人遭到陈克政的暴力威胁,愤而向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1999年齐玉苓不服一审判决后,再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最高法院的批复后,2001年最终判决,引用宪法第46条,判令被告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的姓名权侵犯,以及相关被告需赔偿齐玉苓总共人民币十万元。齐玉苓案,是我国首次引用宪法法条进行判决的案件,故被称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但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该案作出的批复已于2008年被废止。
[5] 柯湘:《试析非法学专业法学基础教育课程之教学》,载《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6] 王松泉:《板书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7]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8] 阮国平:《论我国当代警察院校教师的核心素质及其培养——以新教师的素质培养为基点》,载《公安教育》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