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族小说的文学传统与故事新编
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家族文化的历史。作为一种繁复的文化复合体,家族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进程中起着潜移默化却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伦理本位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家族文化存在的恒久,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价值等各方面无不深受这一利益、政治和文化“共同体”的影响,个体与家族之间一方面不断地融合,同时又在“离家”和“归家”的过程中不断地恋家、回归,二者的互动关系逐渐衍化为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而在忠孝伦理发达、祖宗崇拜强盛的中国社会中,家族文化更是成为人们追寻的心灵归宿和精神憩息地,坚韧地渗透到家族成员的心理深处。
家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地位,传统的中国家族伦理文化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百年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是中国家族文化精神特质的折射,作家们的创作心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主体素养均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家”无处不在的辐射力和永恒性更是规约着创作者们的价值取向与艺术传达方式——二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联构成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国文学富于叙事张力的特点,家族文化“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动荡里能够相对不受政治社会、经济条件、文艺运动等影响的文化潜在性,又提示了这一切外力背后的中国传统内质的坚硬和它对文学强韧的渗透力量”[1]。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国社会一同发生着急剧的转型,政治的繁复、经济的变动以及社会的动荡都造成了传统(家族)文化的变动不居,使其呈现文化内核的部分质变和整体格局的重新融合,这个内在性的发展过程使得家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相应地发生改变。19~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家族文化就呈现阶段性的整体复兴倾向与特定时代内外合力作用下间歇衰落的双重变奏,从而使得本已内蕴丰厚、主题多向和类型多样的家族文学成为令人望而却步的学术高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世纪家族文学创作的日益繁荣,而相应的学术研究显然难以与创作实绩结篱而生。因此,将家族文化从意识形态为主体的政治文化中剥离,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价值确认和审美阐发进而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其价值观念更替、社会进程的起伏跌宕进行历史性的审视便成了家族文学研究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