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从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到2015年12月中老铁路老挝段开工、2016年1月雅万高铁开工,再到2016年10月亚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以及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的立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可谓势不可当。
中国高铁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高铁建设发展是“重大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经济意义”和“重大民生价值”。同时,中国在西部不发达省份建设高铁更彰显出重大民生价值。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世界铁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促进国际社会分享重大科技进步成果,促进国际(区域)和谐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国际社会分享与保护中国高铁技术重大进步成果,高铁技术进步驱动国际(区域)和谐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必将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中国高铁企业,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也势必成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交通强国战略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典型,乃至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路先锋”。只有先进技术、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并不能保证中国高铁顺利“走出去”。特别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打破了少数几个发达国家长期垄断世界高铁市场的局面,触动了传统高铁巨头的奶酪,这必然会引起竞争对手的高度关注和运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手段进行竞争遏制。知识产权战略将是中国高铁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瓶颈,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前瞻性、全球性高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势在必行。中国高铁进一步发展与“走出去”需要成立一家专门的高铁知识产权研究院。
2016年1月,在建校120周年之际,西南交通大学决定设立“西南交大-中细软中国高铁知识产权研究院”。中国高铁知识产权研究院旨在通过开展高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咨询、知识产权高层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等智库服务。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研究是一项基础研究,2016年8月研究院组建了专门团队,立项并开始这一研究。
研究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有利于对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有一个客观、全面和科学的认识和评价;有利于有的放矢地提升我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针对性开展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有利于中国高铁企业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交通强国战略,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以点带面,示范性开展我国各行业、各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研究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理论,促进行业知识产权能力理论的形成。这便是本书的立项初衷。
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研究的主要方法,除采取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外,侧重对所涉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了以专利、商标等专门数据库为主的高铁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分析,进行了中国高铁企业网站资料收集、梳理、甄别与分析,还对部分中国高铁企业开展了面对面个别访谈等。同时,各高铁企业发展迅速、改制改革如火如荼、技术日新月异,研究样本、数据难免有个别出入,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细化、补充完善单个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数据、状态并做进一步专门研究。
中国高铁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与高铁发展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企业或单位、高铁车体和相关设备制造企业,以及高铁工程建设相关企业、高铁运营企业。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以上述企业为研究范围,在概览世界高铁技术发展基础上,以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理论为指导,以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态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状况、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构成和表征、典型企业知识产权状况等进行基本阐述与初步分析,以期展现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态势与趋势,探讨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特色与面临的风险,为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帮助,为中国高铁企业“走出去”提供动力支持。中国高铁知识产权研究院,下一步将组织开展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分类、专项研究,以推动高铁知识产权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撰写分工: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与发展(张雪永教授),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与趋势(陈家宏教授),中国高铁科学研究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报告(范莉莉教授),中国高铁勘察设计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报告(徐兴祥副教授),中国高铁工程建设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报告(饶世权副教授),中国高铁设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报告(魏琼副教授),中国高铁通信信号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报告(常相辉博士),中国高铁交通运输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报告(杨珊副教授、张利国博士),附录部分(徐兴祥副教授)。其中,本项目数据协调由常相辉牵头负责,研究生易蕾、王丽娟、谭焱中、肖云迪、王娜等参与问卷调查、网站信息查阅、数据统计等。
本研究自2016年8月立项至今两年有余,其间专门召开“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圆桌论坛”进行了书稿的论证与完善,十多次易其稿,终于得以与读者见面。同时,我们邀请了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孙远钊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冯晓青教授审稿并作序,对你们的指导、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本项目的专利数据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提供,其他知识产权数据由北京合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incoPat网站)提供;本研究得到了中细软公司、高铁企业单位,以及西南交通大学文科处、外联处、公管与政法学院的支持;本报告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国高铁知识产权丛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支持,对你们的支持、帮助与辛苦表示感谢!还应当谢谢专家学者们,你们的文献数据使得本研究报告更加丰富多彩、持之有据!
此为前言。
陈家宏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