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主要结论与讨论
为分析农村流动青年与未流动青年的就业理性,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5年CSS数据,根据农村户籍青年的就业选择,将其分为新生代外出农民工、新生代本地农民工、新生代本地农民工(部分务农)、新生代农民,并分析了四类青年的基本特征及就业理性。
从基本特征看,与新生代本地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相比,新生代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未婚比例和女性占比均相对较高。从就业状况看,新生代外出农民工在年收入、社会保险覆盖率以及工作对技能的要求方面略高于新生代本地农民工,在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雇佣身份等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其在就业的各个方面均显著地优于部分务农的新生代本地农民工。从收入情况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年收入均有较快的增长,且收入增长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新生代本地农民工和部分务农的新生代本地农民工的年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新生代外出农民工。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农村青年的人口学特征、工作状况、人力资本、就业区域等变量后,得出:新生代本地农民工如果选择外出就业,其收入也不会增加;部分务农的新生代农民工如果选择外出就业,其收入将增加10%;但是,部分务农的新生代本地农民工的已婚比例、家中有16岁及以下子女的比例、家中有80岁及以上老人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新生代外出农民工,其就业选择主要是由于本地就业在子女的教育、家庭关系与情感、老人照料等方面的受益是外出就业无法比拟的,因此其就业选择更多地体现为社会理性。
从新生代农民特征看,与老一代农民相比,其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从种地情况看,新生代农民的平均家庭种地面积显著大于老一代农民以尽量增加自己的务农收入。新生代农民中,留守男性的平均家庭种地面积显著地大于留守女性;从新生代农民的家庭结构看,留守女性家庭中有16岁以下孩子的比例显著地高于留守男性,说明相对留守男性来说,留守女性在务农的同时还更多地承担了家庭照料责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由此可以测算预计还将有1亿农民向城镇转移。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空间的承载力已无法充分容纳这一批人口。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农村流动青年与未流动青年的就业分化看,与新生代外出农民工相比,新生代本地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更快,即收入有趋同的趋势。同时,新生代本地农民工出于经济理性留在本地就业,即外出就业也不能给其带来收入的提高;而部分务农的新生代本地农民工由于家庭因素而出于社会理性留在本地就业。这意味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盲目迁出的现象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继续留在原居住地,“就地城镇化”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