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毛昆”社会组织
鄂温克族最早的社会组织,由毛昆为单位组成。在当时,毛昆几乎是鄂温克族唯一的社会组织形式,标志着鄂温克族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历史书上,“毛昆”有时也写成“毛哄”“莫昆”“穆昆”。毛哄(mokung>mohung)是鄂温克语,表示“族群”“群体”“家族集团”“同一个姓氏的家族社会组织”等词义,也指同一父系祖孙10代以内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性社会组织。鄂温克族的毛昆,基本上是由同一个更加强大的姓氏家族分化出来的若干个家庭组合而成。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毛昆应该包括10个左右的同一个姓氏的小家庭。当然,大一点的毛昆可能还要涉及更多的家庭。毛昆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也可以说是鄂温克族进入阶级社会的开始。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结构十分松散的社会里,属于由一个大的姓氏家族自然组合而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内部,许多时候都要共同生活和共同生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化的制度规定,但在他们之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本姓家族老人最受尊重。而且,这些组织几乎是由萨满掌控一切权力。家族成员有什么问题,向萨满反映或找他商量,但也有不向他反映而自己做主处理或解决问题的现象。作为大家最尊重的萨满,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不过也有例外,有的鄂温克族在早期社会里,也有可能由某一个优秀的猎手、生产高手、力大无比的英雄人物居于最高位置或者和萨满同等地位。所有这些,充分说明在毛昆社会之前,在鄂温克人生活的社会里,实际上都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社会化的,制度化的,严格意义上能够完全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准则、思想意识的规定,大家只是根据萨满信仰的理念和传统习惯、思维去行事。
如以上所述,鄂温克族在毛昆社会组织之前,基本上都以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较为庞大的姓氏家族为核心生活。在那时,鄂温克族有许多姓氏家族,每个姓氏家族都有他们的特定称谓,也许是每一个姓氏家族最早的称呼。很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姓氏家族称谓,几乎都跟祖先生活过的某一河名、山名、地名有关,特别是与他们祖先最早生活过的河流的名称,或者说一直以来相伴生活着的河流的名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说,杜拉尔(dulaar)[1]是鄂温克族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杜拉尔姓的鄂温克人曾居住于距瑷珲城东约300里处的,黑龙江支流牛满河上游的杜拉尔(dulaar)河两岸,所以历史上把这部分鄂温克人就称为“杜拉尔浅”(dulaar-qian),也就是“杜拉尔河的人们”或“生活在杜拉尔河岸边的人们”之意。其中,“杜拉尔”指“杜拉尔河”,“浅”(-qian)是从名词派生名词的构词成分,主要表示“人们”之意。在鄂温克语内某一个河名、山名、地名后面接缀“浅”(-qian)这一构词词缀,就会派生出与某一山河地名相关的人们的称谓。例如:
后来,人们把“杜拉尔浅”[dulaarqian(dulaar-qian)]解释为杜拉尔姓氏家族的人们,“杜拉尔”变成该家族的姓氏,简称为“杜姓”,也有人写“多姓”“都姓”等。鄂温克族杜拉尔姓氏的人们,历史上几乎都居住在杜拉尔河两岸,现在多数居住在黑龙江省讷河流域,以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诺敏河、辉河、伊敏河、阿荣河流域。
又如,“涂格敦”姓氏的鄂温克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涂姓”鄂温克人。据说,他们的先民居住在“秃山脚下”,所以他们就被称为“涂格敦浅”(tugdunqian)。很显然,其中,“涂格敦”(tugdun)是指“秃山”,“浅”(-qian)是从名词派生名词的构词词缀。还比如,被叫作“那哈塔浅”[nahattaqian(nahatta-qian)]的鄂温克族人,是因为早先居住在“山南坡上”,由此被人们称为“那哈塔浅”,其中的“那哈塔”(nahatta)表示“山南坡”之意,后接构词词缀-qian,就派生出了“那哈塔浅”(nahattaqian)这一新名词,主要指“山南坡的人们”或“居住在山南坡的人们”。现在,这部分鄂温克人,几乎都变成姓“那”的人了。在早期,姓杜拉尔、涂格敦、那哈塔的人们都生活在地域广阔、居住形式相对集中、社会结构松散的生活环境之中。在毛昆社会出现之前,除了有像杜拉尔、涂格敦、那哈塔姓氏的极其松散的社会组织之外,鄂温克族生活区域还有过“萨马基尔”(萨姓)(samagir)、bulujiger>bulejiger>buljiger“卜勒基给尔”(卜姓)、helteyir“何勒特依尔”(何姓)、dagatu>daatu“达阿图”(达姓、戴姓)、arubanqian“阿尔本浅”(阿姓、吴姓)、igejir“伊格基尔”(伊姓)、baigar>baiger“巴依格尔”(白姓)、hahar“哈哈尔”(韩姓、哈姓)、何音heying“何音”(何姓)、ulisi“武力斯”(武姓)、敖拉(敖姓)、adigir“金迪基尔”(金姓)、gorojia“郭尔佳”(郭姓)、solkur索勒果尔(索姓)、namir“那米尔”(那姓)、“那乌那基尔”(那姓)、nonogir“杜拉给特”(杜姓)、bayajir“巴雅基尔”(巴姓)、ximsarji“西木萨基尔”(席姓)、obotgir“奥布特克基尔”(吴姓、武姓)、ositgir“奥斯特基尔”(吴姓、武姓)、oltgir“奥勒特给特”(吴姓、武姓)、malurin“玛鲁基尔”(马姓)、halmalukta“哈拉玛鲁给特”(哈姓)、kotket“考诺克特”(柯姓、何姓)、balgejin“巴拉格金”(巴姓)、joltod“照鲁套特”(赵姓)、qibuqi“齐布奇”(其姓、祁姓)、soluhun“索罗共”(索姓、苏姓)、gudelin“古德林”(古姓、顾姓)、qanglatgun“常拉他昆”(常姓)、burbut“布利托特”(卜姓、布姓)、gilaka“给力克”(给姓、吉姓、季姓)等姓氏家族。这些姓氏家族一般都属于一个个特定意义的,十分松散的社会组织,他们几乎都由萨满来管理。当然,其中也有两个十分亲近的姓氏家族合二为一构成共同生活的社会结构之形式。这些都是毛昆社会出现之前的社会生活结构或形式。
那么,毛昆社会的出现,似乎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由萨满管理的十分松散的社会生活。并且,毛昆社会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13个方面。一是毛昆社会组织是从一个大的姓氏家族分离出来,并由十几家或更多家族成员共同构成的新的更加浓缩的社会生活组织,比如,从大的杜拉尔姓氏家族分离出八个毛昆社会组织。二是该社会组织全体成员共同选举产生毛昆达[2]和毛昆会议成员即该特定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及家族会议委员会成员,“毛昆达”作为家族长,通常由年富力强、聪明能干、办事公道的人担任,过去也曾将家族长写成“家族头目”或“家族首领”等。三是家族长主要负责召开各种家族会议,管理新的家族社会的各项事务性工作。四是家族会议委员会在家族长亲自主持下召开,会上家族长同家族委员会成员共同商议各种日常事务性工作,以及劳动力的分工、劳动资料的分配、猎场与牧场的使用关系等。五是该家族社会的生产活动一般都要以毛昆这一特定社会组织为单位进行,猎获品、生产产品都在家族长的主持下公平合理地按户平均分配。六是每一个毛昆社会,也就是家族社会不仅都有家族长、家族委员会,同时每一个家族社会组织内部还都有各自的萨满。七是严禁家族社会内部建立婚姻关系,也就是同一个家族社会内禁止通婚,并严格要求家族社会全体成员遵守这一婚姻制度,同时,严格执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八是在家族委员会成员会议上改选或罢免毛昆达,处治违反家族社会制度或规定的成员等。九是家族委员会一般3~5年会改选家族长,但也有连续当选家族长的情况。十是家族委员会会议一般两到三周召开一次,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一周开两次或隔一周开一次,而全体家族成员大会每30天或45天开一次,同样开会时间不是十分确定,总的说来,家族委员会会议以及全体家族成员会议,开会时间都比较灵活。十一是毛昆社会组织对家族墓地和葬礼仪式都有硬性规定与要求,规定埋葬死人时,要严格以毛昆为单位,同一个毛昆的人死后,要埋葬在同一个墓地,绝不允许埋葬到其他毛昆的墓地。家里父母去世时,必须由其子女同叔伯一起送葬。如果死者是祖父祖母辈分的老人,整个家族社会的成员都要参加葬礼,在他们的传统理念中,坚定地认为祖父祖母的去世不算是死,而是“成神灵升入了天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佛归天”了。十二是家族长要代表家族委员会和全体家族成员,解决和处理同其他家族之间的纠纷、矛盾或其他问题。十三是家族长履行职责完全是为家族尽义务,没有任何报酬和特殊待遇。除此之外,鄂温克族毛昆社会组织及其家族委员会还有不少制度化的规定,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涉及“尊老爱幼”“婚礼习俗”“狩猎规矩”“生产关系”“劳动规定”“萨满活动”等各个方面。
鄂温克族毛昆社会组织,有大毛昆社会组织和小毛昆社会组织之分。大的毛昆社会组织包括几十个家庭,小的毛昆社会组织可能只有十几个家庭。另外,有的大毛昆社会组织设两个毛昆达,一个叫额都古毛昆达(eddug[3]mokunda),就是“大毛昆达”,是毛昆社会组织的第一把手;另一个,叫尼苏昆毛昆达(nisukun[4]mokunda),也就是“小毛昆达”,是毛昆社会组织的第二把手,也可以认为是“大毛昆达”的副手。在新的一年开始的前一天,或者是前二天,在家族长的主持下,全体家族成员都会参加新家族成员登记大会。会上,家族长在萨满的引领和指导下,从特别精致的桦树皮箱子里拿出该家族的家谱,当萨满以说唱形式讲完家族历史和基本延续情况后,家族长就会在上面填写过去一年里新生家族成员的名字。紧接着萨满边跳边唱,祈福新的生命、新的家族成员在未来的日子里快乐幸福、健康茁壮地成长;祈福家族所有家族成员幸福;祈福家族猎场到处都有奔跑的猎物、牧场到处都是牛马羊、家里子孙满堂、家族兴旺发达。萨满的祈福结束后,大家欢聚一堂共进午餐,表示家族年终大会圆满成功。家族社会组织内部,对于家谱的保管和打开有严格规定,一般都由家族长保管,并只有在萨满的指挥下家族长才能够亲自打开。大年初一,太阳出来前,全体家族成员还要向“家谱”敬酒叩拜,表示对祖辈的尊敬和怀念。
家族长和萨满还要共同主持举行公历6月21~23日的夏至节活动。传说,这是从远古传承下来的节日。那时,他们的先民生活在北极圈纬度范围内,每当夏至到来时几乎24小时见不到黑天,人们睡不着就起来又唱又跳,通宵达旦地联欢。为了增强节日气氛,人们脸上还要涂抹不同颜色的自然颜料或不同颜色的土,这使他们的夏至节日活动达到新的高潮。到了冬至,也就是在公历12月21~23日,他们同样在家族长和萨满的主持下,举行冬至节日活动。这也是鄂温克族家族社会的重大节日之一。因为,他们的先民在北极生活的岁月里,到了冬至几乎一天24小时见不到阳光,一些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很弱的鄂温克族家庭,在极度严寒又没有充分燃料、食物的残酷现实面前,很可能会冻死饿死。就在这危难时刻,有经验的鄂温克族牧鹿人赶着驯鹿雪橇给那些苦难中的老弱病残送去事先储备的燃料、食物等。后来,为了感谢这些胡须和头发上挂满冰霜的善良老人,鄂温克人每年冬至到来时就会在家族长和萨满的主持下,点燃篝火,围着篝火边跳边唱,表达对在冰天雪地的严冬、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天赶着雪橇给人们送去燃料和食物的白发老人的感激。不论是夏至的狂欢节,还是冬至的感恩节,一般都要进行两天左右。此外,在家族社会组织的节日里,还有每年七月举行的祭祀家族“敖包”[5]的活动。从某种角度来讲,祭祀家族“敖包”的节日是家族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祭祀祖先神灵的盛大节日,所以家族社会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而且,每一个家族社会组织都有各自祭祀的“敖包”。祭祀“敖包”时,要宰杀驯鹿或牛羊,由家族长和萨满共同主持。祭祀祖先神灵、叩拜祖先等活动结束后,在“敖包”前还要举行赛驯鹿、赛马、摔跤、射箭、比武等活动,家族长和萨满还要分别给优胜者颁奖,奖品有驯鹿、马匹、牛羊和其他生产资料。
总之,在鄂温克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毛昆社会组织延续了很长的时期,并对鄂温克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来,随着家族社会组织人口不断增多,以及家族成员不断增多,其内部矛盾、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甚至直接影响家族社会组织的和谐稳定。有的家庭就开始带着所有家庭成员,包括已经独立门户的儿女们,从家族社会组织脱离出来,迁徙到离家族社会组织较远的地方,开发新的以“乌力楞”为单位的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