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民培训的问题反思与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基于以下三大背景。

一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面临“老龄化”“兼业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好北京郊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中。农村社会中,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乡村流动到城镇,这已是普遍的现象。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以及农村城镇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妇孺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对土地的耕种,转包、出租土地现象日益增多,而留守土地的农户开始出现专业大户,如种粮大户、蔬菜种植大户等。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规模经营给农民带来较高利润,但也存在极大风险,需要经营者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并能不断采用新技术,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发展绿色农业,领先市场,才能确保丰收和获得效益。

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每一项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因此,加强职业农民的科技教育与培训刻不容缓,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建设高效生态新型农业的必由之路。

二是北京快速城镇化对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巨大改变。北京市《“十二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将1/3农民转为城镇居民。这将使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如何引导农民适应生活的转化,提高他们的技能,让他们能真正融入城市、适应城市生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三是北京农民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不容乐观。北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展农民培训,但存在体制不畅、经费浪费、培训主体多、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法缺乏创新、资源分散,效果差、效益低等问题,缺乏对培训主体、培训者、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问题的实证反思。从发展视角开展反思,并积极开展创新,提高农民质量就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这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从政策和各地实践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路逐渐明晰。201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2年8月,农业部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率先在全国100个县(市、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力争通过3年试点,在100个试点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

201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农业部2013年再次出台了《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11月,农业部召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目前全国100个试点县,已有88个县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73个县制定了认定管理办法,61个县明确了扶持政策。

2014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北京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面临“老龄化”“兼业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培养一大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的素质,解决好北京郊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为了服务都市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按照农业部的安排,2012年,大兴、密云被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试点区县,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全国各地和北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需要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以便更好制定政策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调研,全面摸清郊区都市现代农业的现状、从业人员现状以及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状况,对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从职业农民的培养提高、后继补充、吸引扶持和资格认定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北京市职业农民培养的政策建议。

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问题反思,提出北京农民培育的方法、途径和政策,构建现代农民培育体系;同时对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城镇化发展、新型农民的职业化和农民生计转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