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研究(第9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历史国际社区”视域下鼓浪屿社区治理的优化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定位赋予鼓浪屿社区治理新的内涵与要求。鼓浪屿兼有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区、社区三重属性,社区治理在协调社区与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上,还应凸显鼓浪屿历史文化的特点与蕴含。因此,本文基于“历史国际社区”视角,提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

(一)总体思路

“历史国际社区”是鼓浪屿社区的本质特征,体现“历史国际社区”内涵是提升鼓浪屿社区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优化鼓浪屿社区治理要坚持以精确定位为指导、开阔视野为途径、全面保障为支撑的总体思路,为鼓浪屿社区治理指明发展方向。

1.精确定位指导社区治理

鼓浪屿由于其天然的地理特征与历史原因,兼具景区与社区的双重身份,随着鼓浪屿申遗成功,鼓浪屿又多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重身份。明确认识鼓浪屿所具有的三重属性,协调好社区治理、风景区旅游开发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质量检查的关系,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保护与开发的关键。

实际上,鼓浪屿社区、风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三重身份是相辅相成,互相协调的。作为社区,历史上的鼓浪屿社区是高品质的社区生活和良好的社区治理的代表,社区属性所带来的多元社区文化和多样的优美建筑,是鼓浪屿能成为风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作为风景区,以文化景区而著称的鼓浪屿代表着鼓浪屿社区文化和自然风景的完美融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代表了包容、多元而开放的社区文化和领先时代的社区治理,也代表了中国、东南亚和欧洲建筑文化的交融,是文化社区和文化景区的典范,是鼓浪屿社区和景区双重属性的升华。因而,在鼓浪屿社区治理优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定要明确鼓浪屿社区、风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三重属性,优化社区治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2.开阔视野提升社区品质

鼓浪屿申遗的成功意味着鼓浪屿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也对鼓浪屿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必须要以更广阔的视角,汲取古今中外的经验对鼓浪屿进行治理、保护与开发。一方面,历史上的鼓浪屿国际社区治理为现在鼓浪屿社区的治理提供了经验。百年前的鼓浪屿人在社区治理、公共设施建设、文化创新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近代化变革,将鼓浪屿建设成为一个高品质的社区,为现在的鼓浪屿留下了宝贵的社区治理经验。另一方面,国内外众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经验也为鼓浪屿提供了参考。具有社区属性的文化遗产有很多,如法国的阿维尼翁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国内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这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验都可以作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保护与开发的参考。

3.全面保障强化社区治理

强化保障措施是切实保护鼓浪屿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历史国际社区”视域下优化社区治理的基础,具体包括制度保障与物质保障。首先,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规范是保护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必不可少的迫切要求。及时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及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相关部门出台配套规定条例,建立完善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治理的制度体系,为保护文化遗产奠定制度保障。其次,物质保障是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具体包含资金与人员保障两方面。申遗成功后,厦门市成立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由厦门市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作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保护的最高决策层。鼓浪屿管委会作为日常事务的直接管理机构,目前在编人员30名,下辖2个事业单位、1个企业。鼓浪屿管理的资金来源于厦门市财政拨款,鼓浪屿景区门票全部上缴,厦门市根据实际需要下拨资金,保障鼓浪屿治理的资金支持。

(二)基本原则

鼓浪屿社区治理应坚持“‘文化社区+文化景区’定位”“依法治理”“科学规划”“永续发展”“共建共治共享”五项基本原则,并以这五项原则作为优化鼓浪屿社区治理的纲领与方针。

1.坚持“文化社区+文化景区”定位

时任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在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结暨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大会上指出,鼓浪屿要按照“文化社区+文化景区”的定位,进一步统筹协调好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85]鼓浪屿具有独特的建筑、音乐、美术等艺术文化,“文化”是鼓浪屿的灵魂。因此,鼓浪屿社区治理应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坚持“文化社区+文化景区”的准确定位,充分挖掘“历史国际社区”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优化社区治理。

“文化社区+文化景区”定位要求社区治理明确鼓浪屿社区与景区双重身份,同时在社区治理中注入鼓浪屿独特的文化底蕴。一方面,文化社区定位要求在社区治理中融合音乐、美术等艺术色彩,营造具有艺术氛围的鼓浪屿特色社区文化,体现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内涵。另一方面,文化景区定位要求立足于鼓浪屿建筑遗址保护,依托音乐、美术等艺术文化,大力建设发展博物馆、陈列馆等文化阵地,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鼓浪屿景区,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促进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

2.坚持依法治理

工部局治下的鼓浪屿颁布了多部法规、条例,如《鼓浪屿工部局律例》《鼓浪屿公共地界保甲条例》,为鼓浪屿的有效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鼓浪屿社区治理也应坚持依法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及保护规划等,建立长效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社区治理机制,为优化鼓浪屿社区治理和更好地保护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厦门市应修订《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及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为更好地保护鼓浪屿文化遗产提供制度保障。

3.坚持科学规划

20世纪初期,鼓浪屿在工部局的管理下,由自由生长的城市形态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有例可循的规划组织和自由发展相结合的阶段,[86]工部局对岛上的自然景观、市政建设都有较为科学的规划,从而确保了鼓浪屿海岛景观风貌的保持和住区整体形态的稳定。在现今鼓浪屿的建设中,也应该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对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社区的治理要注重整体规划,以科学地对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进行保护。同时,要着眼于治理细节,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保护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具体来说,应该坚持精细化管理。鼓浪屿要对标世界遗产地管理要求,出台专项规划,结合鼓浪屿实际,对全岛雨篷、广告、店招、庭院、内部装修等重点问题进行统一管理、严格监管,规范岛上商业发展,及时清退不符合要求的商家,鼓励商家发展具有鼓浪屿特色的商业模式,建立健全商家进入与退出机制,矫正鼓浪屿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引导鼓浪屿社区与景区健康发展,凸显“历史国际社区”的特色与内涵。

4.坚持永续发展

鼓浪屿治理要坚持永续发展的原则,实现永续发展既是优化鼓浪屿社区治理的根本目的,也是保护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文化遗产的内在要求。永续发展指满足现在的需要,而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实现永续发展包括环境永续发展、经济永续发展与社会永续发展三个层面。坚持永续发展是优化鼓浪屿社区治理的内在要求。首先要注重保护鼓浪屿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鼓浪屿的秀丽风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摒弃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不因为短期的商业利益损害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文化内涵,改变过度商业化、低端化的现状,发展符合鼓浪屿内涵的商业模式。此外,营造具有鼓浪屿特色的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区持续发展机制,优化鼓浪屿社区治理以满足居民社会的、文化的和精神的多重需求,推动实现鼓浪屿社区永续发展。

5.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利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有序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共建共治上,要注重发动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到鼓浪屿社区建设与世界遗产保护之中,充分发挥鼓浪屿公共议事会的作用,推动多元主体协商平台建设,提升鼓浪屿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鼓浪屿社区治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为鼓浪屿保持社区活力,更好地让鼓浪屿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共享到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要坚持社区治理成果由全体鼓浪屿人共享的原则,基于此,应该着力推动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发展美术、音乐、体育特色教育,建立智慧医疗、居家养老特色服务模式,研究系列惠民措施,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发动更多志愿者参与文化宣传,形成人人自觉遵守的“鼓浪屿爱岛公约”,让世界人民共享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三)具体措施

提升鼓浪屿社区治理水平要以明晰治理发展方向为基础,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为前提,提升社区服务职能为根本要求,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为关键,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途径,落实优化社区治理的具体措施,切实改善鼓浪屿社区治理。

1.进一步明晰治理发展方向

鼓浪屿呈现出过度商业化、商业低端化等问题,冲淡了岛上的历史文化气息,破坏了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现实内涵。因此,推动商业模式转型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也是优化鼓浪屿社区治理的前提。鼓浪屿商业的转型升级以控制总量、分类管控为原则,主要表现为旅游业转型与发展文创产业两方面。一方面,整合升级岛内旅游业,减轻商业化色彩,提升旅游品质;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并大力扶持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为鼓浪屿商业发展增添艺术文化因素,共同促成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建立高品质旅游景区,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不挤占社区发展的空间与资源,促进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为进一步优化社区治理提供条件。

(1)整合升级旅游产业

鼓浪屿商业以旅游业为主,有消费层级较低、文化气息薄弱、高端业态匮乏、缺乏对应的社区配套等特点,布局上呈现“南多北缺”的不平衡状态。鼓浪屿商业业态主要包括餐饮、礼品及住宿类,占比均接近30%,文化类仅占3%。[87]商业空间凌乱,甚至出现违建、占道、流动经营、挤占公共空间等问题,营销方式五花八门,导致主要商业街道拥挤不堪、嘈杂无章,影响了岛上景观,与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定位严重不符。经过大力整治,街道环境改善,违规经营现象大幅减少,但仍然无法解决过度商业化与业态低端化的问题。

整合升级旅游业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根本途径。第一,整合现有旅游业。加大对违规经营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商业总量,提高商户准入门槛,提升商业文化氛围,剔除低俗、低端的商业内容,推进现有旅游业品质升级。第二,引入中高端商业业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入与鼓浪屿历史文化内涵相符的中高端业态,提升餐饮、礼品及住宿类商业层次,进而推动鼓浪屿旅游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第三,深度开发鼓浪屿人文旅游资源。依托全岛博物馆计划,以建筑、音乐、影像、海洋、华侨文化为主题,引入具有鼓浪屿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博物馆项目,深入挖掘鼓浪屿人文旅游资源,剔除过度商业化的内容,突出鼓浪屿历史文化。同时优化设计旅游体验线路,以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传统观光型经典为基础,将钢琴博物馆、海天堂等历史文化景点串联成线,丰富旅游形式与内容,推动体验式旅游发展,强化鼓浪屿文化品牌。第四,提供个性化旅游形式。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旅游人群结构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旅游规划。定期开展游客与居民对鼓浪屿旅游业印象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实行旅游业的动态管理。

(2)扶持发展文创产业

公共租界时期是鼓浪屿的文化繁荣时期,当时的鼓浪屿居民常常聚在一起开家庭音乐会、举办足球比赛和户外写生等系列文化活动。然而,当前这些高雅文创活动逐渐衰亡,鼓浪屿的文化气息也随之消减。因此,发展文创产业、促进文化回归作为鼓浪屿的又一支柱产业是推动商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第一,依托旅游业发展文创产业,发展创意文化餐饮、礼品以及艺术酒店,结合旅游业与文创产业的优势,文化产业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得以迅速发展,同时推动旅游业转型。第二,将鼓浪屿现有教堂、学校等历史建筑改造为文化教育、文化服务机构,建立音乐、建筑等国际文化交流研学基地,发展特色教育文化产业。第三,引入音乐、美术、建筑设计等文创企业,与企业合作将历史建筑打造成艺术家创作基地,并且划定文创产业区,在规划范围内建设具有艺术与设计感、符合鼓浪屿历史文化的创意空间,打造现代与历史交融的鼓浪屿社区景观。第四,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厦门市文创产业人群聚集地范围、活动半径,归类分析文创产业人群,有针对性地规划鼓浪屿文创产业区,引导形成具有鼓浪屿特色的文创产业集群,促进商业模式转型升级,重塑鼓浪屿的发展定位。

(3)精准规划保护建筑

对于鼓浪屿的保护与开发,要做到精确的规划,这一点可以借鉴法国的阿维尼翁古城。阿维尼翁古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阿维尼翁政府2007年实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对遗产保护和用地规划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如历史建筑的修复,《规划》从内饰、外墙、屋顶到门窗,再从施工材料、颜色、形状到图案等,都有针对性要求。与此同时,阿维尼翁的管理机构对保护区域内的一切都有规划,大到哪些房子可以修复、拆除或者重建,哪些地方禁止新建建筑,哪些地方不允许开展商业活动,小到老城区的每一棵树,在规划示意图上都标得一清二楚。[88]鼓浪屿目前已有《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两规定,将鼓浪屿风貌建筑分为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两种类别加以保护。而下一步,应该对遗产区边界内所有的历史建筑实施精准规划与保护,哪些要修复、该怎么修、哪些要拆除、哪些不能进行商业开发等各方面都要明确,这样才能做到精准地保护与良好地开发。

2.理顺行政体制

在公共租界时期,鼓浪屿的行政管理权完全由工部局行使,包括城市建设、治安和环境卫生等职能,行政管理的明晰促进了近代鼓浪屿高品质社区的发展。针对目前鼓浪屿管委会和鼓浪屿街道办在行政管理上权责交叉、协调不力等问题,可以借鉴公共租界时期工部局统一管理的经验,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可以将一些管理职能和分散的管理机构统一交由鼓浪屿管委会进行管理,以免去行政协调之忧。这些机构如市政、园林等在业务上仍然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但在行政管理上要接受鼓浪屿管委会的管理。同时,还需理顺鼓浪屿管委会和思明区政府的关系,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做好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3.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职能

总体而言,历史上鼓浪屿作为一个高品质的社区,重要的体现就是其领先时代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当代鼓浪屿社区治理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一方面,要以完善相关政策、硬件设施与公共服务为着力点;另一方面,以改善居民结构与培养社区居民认同感为目标导向。过去,鼓浪屿“只出不进”的人口管理政策、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以及过于浓厚的旅游气息加速了鼓浪屿居民的流出。另外,治理重心的偏离也造成鼓浪屿作为“社区”形态层面的职能发挥水平下降,二者共同造成了鼓浪屿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流失。因此,未来鼓浪屿社区治理要重视社区导向,重塑鼓浪屿社区职能。在政策层面,制定有助于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的政策,其中既要包括与提升以道路、排水系统为代表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关的政策,也要包括改善以医疗卫生与基础教育为代表的基础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此外,还应当重视社区文化氛围的塑造。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提升鼓浪屿的社区综合能力,以提高鼓浪屿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培育鼓浪屿社区居民的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

与鼓浪屿社区治理相似的有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治理。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曾由多国居民居住的、风景优美的沿海社区。相比之下,青岛八大关少了几分商业化氛围,多了一些静谧气息。有学者认为,八大关街区自身的功能是在历史上形成的,相对于其他历史街区来说具有独特性,从保护的角度讲,完全没有必要增加商业或大规模旅游的功能。一味地向其他历史街区靠拢只会丢掉八大关街区原有的特色,进而会影响城市文化遗产对于城市性格的形成。[89]与之相似,未来鼓浪屿治理也应该避免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更重视在“社区”功能的发挥上下功夫,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让历史国际社区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4.逐步改善人口结构

人口是社区的根本要素,是社区服务的对象,也是社区发展的关键。公共租界时期鼓浪屿的快速发展恰恰得益于其人口的快速增长。而鼓浪屿撤销行政区划以来,社区面临老龄化严重、人口素质下降等问题,人口结构失衡成为制约当前鼓浪屿社区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明晰社区发展方向、理顺管理体制、提升社区服务职能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区居民外流,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因此,逐步改善人口结构是优化鼓浪屿社区治理的内在要求。解决鼓浪屿社区人口失衡要求缓解老龄化与提升人口素质,关键在于吸引高素质的中青年到鼓浪屿工作、创业与定居,并且改善岛上教育质量、提高岛上教育水平,缓解人口流失,吸引厦门本岛居民赴岛求学。一方面,转变以往控制鼓浪屿人口的观念,制定相应的招商引智、人才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前往鼓浪屿创业工作,同时带动鼓浪屿商业业态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特色教学,传承鼓浪屿文化,逐步改善鼓浪屿教育质量,形成鼓浪屿特色办学模式,吸引居民岛内求学,缓解岛上人口流失。此外,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打造具有“历史国际社区”内涵的社区文化,营造鼓浪屿特色的社区艺术氛围,改变人口流失现状,吸引高素质的中青年定居,融入鼓浪屿社区。

5.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公共租界时期,鼓浪屿社区自治程度高,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如今,鼓浪屿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鼓浪屿社区的长足发展。提升社区主体的参与感是加强社区认同的根本途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形成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强大合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居民对鼓浪屿社区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鼓浪屿社区治理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首先,坚持“申遗为民、申遗惠民”的初衷,鼓励居民、商家与游客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激发社会主体对鼓浪屿的“爱岛情怀”,为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合力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协同治理制度规范,充分发挥鼓浪屿公共议事会、志愿者协会、商家协会等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宽社会主体参与治理的途径与渠道,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水平,继续探索发展鼓浪屿社区治理模式,推动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合力。最后,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化遗产的监督、保护工作,让保护文化遗产成为每个社会主体的高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