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此书的缘起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世界经济讲座。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冯绍雷教授盛邀我为该院的学生讲授世界经济。当时我正处于工作变动时期,有一定的精力,便欣然应邀。

我这次写作的方式很独特,从一开始讲稿就是在谈话、讲授中形成的。围绕2010年夏天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世界经济讲座,清华大学的赵艳华硕士,国家开发银行的齐安甜博士、吴志峰博士先后三次为我做了录音整理,并补充了大量的资料,形成了本书的雏形。2011年秋天我在此稿基础上又做了较大的调整,今年春节前后终于完成此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出版社社长贺耀敏先生十分乐于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并安排很强的编辑力量给予支持。王书燕编审对此书也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在此过程中以上诸位都对我写成此书做过鼓励。很长时间内我一直怀疑用边讲边录的方式能否成书,中间几次犹豫试图放弃,因为稿子与我以往文风有异,是口语化的,但上述诸位均言此书行世将有所价值,正是他们的鼓励使我坚定了出书的信心。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副院长于向东从讲座萌动之时起就参与了讨论,讲座中他几乎每次都有点评,这些点评的一部分内容也进入了书稿,因此本书也包含了于向东的思想劳动。在此我对于向东院长、冯绍雷教授、赵艳华硕士、齐安甜博士、吴志峰博士、贺耀敏社长、王书燕编审等为此书做出的贡献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主要是讲授体的原因,书稿保留了口语化的特点,和论文体相比,不能做到字斟句酌,甚或有些地方前后有所重复,敬请读者予以谅解。也由于讲授体的原因,脚注比较少且不均衡,但凡有所涉皆在参考推荐书目中列出,无意掠人之美。这里须郑重指出的是,这是一本介于教学辅导书和学术著作之间的书,因此并非所有观点皆是创新,有不少内容是为学生系统介绍知识而写。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一、以产业革命的进程为核心线索,力图找出世界经济以及各大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书中多次讨论了中国三十余年实践相对于西方道路的特殊之处,以及美国发展道路相对于英国的特殊之处,德国、日本发展道路相对于英美的特殊之处、俄国(包括苏联)道路的特殊之处、新兴的经济体的特殊之处,也多次论及世界经济普遍规律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道路问题提出了新的考问。

二、对产业结构的变迁以及与产业结构变迁相关的城市化、国际分工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对传统的理论提出了修正,指出了三次产业划分的缺陷,论及了当前产业变动、贸易结构的新动向。

三、将世界经济变迁、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体系联系起来加以整体分析。就通常的学科分类而言,世界经济变迁与国际关系是两门学科,而国际经济秩序的研究更是近年来兴起的学问。本书在对三者的综合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四、把世界经济研究的起点扩展到1500年以前,并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世界文明的单线与多线发展问题,突破了以往世界经济的研究范围。

五、将经济学中的宏微观机制的理论融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叙述之中。

六、将中国三十余年的高速成长放在世界经济长周期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

由于成书时间历时两年多,统计资料未能随时更新,另外最近发生的美债、欧债危机未能深入分析,在此要对读者表示歉意。

我开始世界经济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我当时的启蒙老师是杜厚文、洪君彦等先生。吴大琨先生作为我研究生的导师,对于我研究世界经济的方法影响至巨,30年前在他铁狮子胡同的书斋里他多次对我的讲授和谈话为我奠定了世界主义的视角,吴先生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对本书思路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陈元先生多年来对我研究问题有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我观察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与他宏大深刻的思想体系分不开的。我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与历史方位的核心思想都是来源于陈元先生,在此特表谢忱。

姜洪

201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