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与日本比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工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发明家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从这一章开始,用三章的篇幅研究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包括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和政府的政策。[1]本章讨论人力资源中的一个特殊人群———发明家。人力资源包含很多侧面,从微观角度看,既有企业家,也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这些人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没有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一个企业不可能发展;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无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如果没有纪律严明、技术熟练的工人,很多具体问题也难以解决。

这里之所以研究发明家这个群体,原因在于我们的如下认识:工业化乃至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直接参与者在企业内部是经营者、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经营者负责决定是否从事某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技术人员则负责日常技术的管理和维护,研发人员专门从事技术创新。如果把视线放宽一些,跳出企业,实际上参与技术创新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人员,还有社会上的其他人,我们把这些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统称为发明家,而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发明家。

至今为止,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发明家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成果并不多见,较早的有Schmookler(1957)、Jewkes等(1969)等,在日本有石井正(1979)和清川雪彦(1995),不过关于近代日本的研究都局限于纤维产业[2],应该说是行业的案例研究,本章的分析是针对全部制造业而不是单独分析个别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