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法探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

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学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的起点,而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特点,还需要更进一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和要求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要求

从课程性质上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之一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因此从课程性质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课或德育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的特殊要求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与旧社会大学根本区别的标志之一的课程,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即明确指出:“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1]在高等学校应“废除反动课程(国民党党义、六法全书等),添设马列主义的课程,逐步地改造其他课程”。1950年6月1日至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并于当年7月28日由政务院正式批准。《决定》明确指出:“全国高等学校应根据《共同纲领》的四十一条和四十七条的规定,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政治课程,借以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会议通过的另一个文件《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教育部8月14日颁布)也重申了这一思想。这些文件都十分明确地规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重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2]在200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定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新的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4]除了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以外,这一文件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提升:一是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涉及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其课程内容至关重要;二是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渠道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三是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提升和深化。综上可以看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提升到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的战略高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定位于落实立德树人的主干渠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定位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的层次,种种这些进一步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性的要求。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特殊要求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依托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方面的内容,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对大学生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以区别于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知识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形成的具体知识,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的一种。但是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又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而言,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除了学科内容不一样以外,其教学目的和着眼点也不一样: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传播某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专业学科的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的实际本领,其课程教学主要指向学科内部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当然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教育主要指向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结构,着眼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主要要求在于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武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提升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建构个体精神世界,从而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需要更多的个人投入和参与。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具有更明确指导学生日常行为的要求,是具有特殊实践要求的课程。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的特殊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同为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共同规律,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活动规律又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为中介的特殊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既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又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即对学生有计划地、有系统地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它涉及了以下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涉及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目的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及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学科的内在学科结构,它是一种在教师引导或者领导下的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主要对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或者说是课程内容及其知识结构。通过对这种知识结构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并在头脑中逐渐构建起一种理论的体系。第二个过程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即统治阶级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性:“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5]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本质特征反映在其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落后性、稳定性与多变性等关系之间的矛盾。第三个过程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殊的教学要求,即学生不但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且要外化于行;不但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要将其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武器并以之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比一般教学活动更为复杂,更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理论形态课程的要求

从课程类型划分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以学科或理论教育为主要特点的课程,也就是以学科知识或理论知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课程,相对于间接、渗透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课程,它是直接以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作为一种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又是一种特殊的理论课程,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性或学科性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实践的指导作用。尽管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及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理论知识为内容的理论课程,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其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本身,而必须把它内化成个体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在现实思想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的要求

高等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形式。根据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联系程度,可以把高等教育所包含的所有课程分为两类:一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通称为专业课;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通称为公共课或通识课。所谓专业课是高校设置的围绕某一学科专业而形成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题课、毕业论文或设计等一系列课程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通识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所设计和开发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的通识课。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专业性,但它不是一种专业课,而是具有通识课程特性的课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国家课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体现社会性质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要求的课程,因此在历史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变更都是十分严肃的事情。我国古代类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很多时候都是由专制君主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并监督课程实施的。此外,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类似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设置也十分重视,并且制定统一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具有强制性和思想控制的特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课程,其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教育内容由国家确定,遵循统一的国家标准,是一种国家课程。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和要求的德育课程;它是一种以理论形态方式开设的直接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服务的课程;它是一种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的、每一个大学生都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注释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4.

[3]同[2]213.

[4]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2015-08-11).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ffz/201508/t20150811.1993f9.html.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