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记忆:新中国成立70年民生往事(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广播体操:影响力堪比广场舞的流行运动

中国人大概很少有没做过广播体操的。在学校、工厂和机关,或早上、或午休时间,或每年的广播体操比赛上,你一定做过。60多年前,每个大中城市万人齐做广播操的场景,至今还是留在几代人心目中共同的温暖回忆。

1950年底,新中国第一支体育代表团从苏联考察回来后,考察团唯一的女性杨烈,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的申请报告。一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1951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从此,全国各地到处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全民齐做广播体操的场景。一大早,人们振奋了精神从被窝里爬起,一时间大街小巷变成了场面壮观的运动场。

当年,法国、埃及和伊朗三个国家的代表团,专门来中国考察工人做广播体操的盛况。当面对成千上万人步调一致地做广播体操的场面时,他们立即感受到了社会主义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热火劲儿。

从此以后,国家每隔几年就推出一套新的广播体操已经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并延续下来。

1952年6月,毛泽东发出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54年7月,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了。第二套广播体操由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带有些洋味。一些妇女做操时,让她们弯腰踢腿下蹲,很不好动员,往往是害臊脸红,唧唧喳喳,笑成一团。有的怕难为情,称病不出,有的说得给孩子喂奶去。但那时的领导很认真,很严格,都把她们从家里“轰”出来做,光站队就得半天,还得点人数。

1957年,第三套广播体操宣传海报

小学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做广播体操

运动员等级证书

***

1957年,第三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人民日报》特意刊发了消息“第三套广播体操公布了”。文章的记载颇为有趣:“中共中央高级党校90%以上的学员坚持做广播体操,并且由原来的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三次,据今年上学期220名学员填表调查,有67人体重增加,少则一公斤,多则六公斤,13个胖子的体重则有所减轻;29人反映食欲增加;41人反映睡眠良好或好转。”(《广播体操:长达半个世纪的全民健身记忆》,2008年7月15日《北京日报》)

***

第二套广播体操推行的同时,中国还实行“劳卫制”,全名叫“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这也是学习苏联的。

“劳卫制”的检测项目很多,包括田径、体操、举重等,这些项目贯穿着速度、力量、耐力、灵巧,是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劳卫制”的等级分三档,即少年级、一级、二级。少年级和一级比较容易通过,二级比较困难,一个学校大约不足50%的学生能通过。过了二级就是运动员标准。

一些当年在校园里求学的学子,还能记得参加“劳卫制”的情况。早晨,同学们自觉早起,迎着晨曦,围着学校后边的大操场一圈一圈地跑,有的在田赛区练习投掷、跳高、跳远和双杠,男生女生相互比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操场上同学们更是生龙活虎,体育老师来回忙碌着,手里端着讲义夹,按照同学填报的项目,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进行测试。

只要通过了一级、二级“劳卫制”测试标准,就能得到两枚奖章和两份证书,如果能通过三级运动员的测试标准,又能得到一枚奖章。从三级运动员开始,就算是“国家”级的了。成绩再好点,可以评上二级、一级运动员,再好就是“体育健将”了。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为了彰显学生通过“劳卫制”锻炼的成绩,“劳卫制”有证书、证章。凡通过一个级别检测都能获得一张精美的证书和一枚证章。证书和证章是健康的标志,每个通过“劳卫制”的学生都非常珍惜。三个级别的证书大小一样:64开对折,宽7厘米,高9.4厘米;纸质相同但颜色有别:一级证书主色为黄色,二级红色,三级紫红(证章各级主色同证书)。证书封面印有“劳动卫国体育制度证明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发”,上方饰以劳卫制证章图案;封底有勉语“努力锻炼身体,使自己成为优秀的祖国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封内页是整张证书,内文:“×××同志,参加劳卫制×级测验及格,特发给证明书一张,以资证明”,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上印直径5厘米的朱红公章;底端为日期;左右两端饰有8幅体育运动图案。

“劳卫制”锻炼活动不仅强壮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一起,感受到新中国团结、乐观、向上、健康的生活氛围。虽然当时生活还比较困难,体育器材比较简陋,可是同学们锻炼起来,充满乐趣。50年代后期,中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发生分歧,加上接踵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与副食品严重短缺,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学校的体育运动大多减少或停止,“劳卫制”也不了了之。1964年,中央正式废除“劳卫制”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