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圣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四个国王的故事——世上没有不穿衣服的国王

第一个国王

祝你生日快乐

王子年满十八岁的那天,收到国王赐下的生日礼物:一辆灵便的马车加上两匹俊美的小马。

王子非常喜欢这两匹骏驹,上前抚摸了,拥抱了,甚至亲吻了,然后问:“这两匹马叫什么名字?”

国王说:“它们一个叫天使,一个叫魔鬼。”

王子笑了,用天使和魔鬼驾车,多么有趣!他上了车亲手扬起了鞭子。

第二年,王子十九岁。他从郊外驾车回来,心中一动,想起一个问题。

“我的马,为什么一个叫天使,一个叫魔鬼?”

慈祥的国王柔声回答:“孩子,你将来要做国王,你需要天使为你服务,也需要魔鬼为你服务。”

一年又过去了,现在王子喜欢思索比较艰深的问题,有一天,他问他的父亲:“我既用魔鬼服务,又用天使服务,我自己是天使还是魔鬼?”

国王回答他:“你既不是天使,又不是魔鬼,你是神。”

王子大惑不解:“我怎么是神?”

国王的声音更慈祥更温柔了:“孩子,能说的我都说了,其余的,愿上天启示你!”

第一个故事的注解

我们常常听见有人非常愤慨地说:“道德不能使你成功,道德不能使你胜利。上帝站在大奸大恶的人那一边。残酷打败慈善,最残酷又打败残酷。诡诈打败诚实,极诡诈又打败诡诈。”

不是的,不是这个样子,你看,这就是“偏激”,历来偏激的人很难成功。成大功立大业的人,例如国王,他固然不能完全拘守道德,可是他也不能完全违反道德,彻底反德纵能一时成功,最后仍要失败。

对一个国王来说,他需要的是“道德与不道德相互为用”。

有很多文章很多书籍分析伟人是怎样成功的。书中说,伟人必须大公大信大仁大勇。但是书中又说,伟人成功立业守成,使出了多少权术谋略机变。这种矛盾使人困惑。我想那些著作者再多写一句就统一了——伟人坐着天使与魔鬼并驾的马车。

古人说“忘战必亡”,又说“好战必危”,全看怎样做得恰好。道德问题也是一样,必须有道德,也必须敢于不考虑道德。“无德必亡。唯德必危。”

圣人法天——效法大自然,从人的角度看,大自然是道德的,也是不道德的。“雷霆与雨露,一样是天心。”这位诗人指出了二者的矛盾统一。讴歌自然的人只看到大自然的一面,例如美景良辰;推崇文明的人也只看到自然的另一面,例如水旱瘟疫。只有“圣人”,他两面都看见了!

盗有道,道亦有盗。成事者必有一德,也或有一恶。

或曰,像足球篮球这样激烈的比赛,从来没有一个球队,完全无人犯规,结果赢得冠军。此话当真?当真。果然?果然。那么告诉你,也从来没有一个球队,完全违反规则,结果也赢得了冠军。

第二个国王

好人不知亡国恨

从前有一位圣者率领门徒出国考察,来到某个地方,这地方本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可是这个国家早已灭亡了。

这位圣者是研究兴亡治乱的专家,他立即展开调查访问。他向一个年纪最大阅历最多的人请教:“贵国为什么会灭亡?”

老者摇头,叹息。

圣者在一旁温良恭俭让地等着。

弟子们在圣者背后肃立着。

良久,那老者说:“亡国的原因是:国君用人只肯任用道德君子。”

群弟子愕然。

圣者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仍然“温良恭俭让”。

良久,那老者慢吞吞地说:“好人没办法对付坏人。”

第二个故事的注解

道德只宜律己,难以治人。道德的效果在感化,但是人的品流太复杂,每个人的动机太复杂,不感无化待如何?感而不化又待如何?

“风俗之厚薄,系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这句话很含混,倘若落实到“一家让,一国兴让”,你我都可以大胆地说一声“未必”。

坏人要用坏招儿来对付(有时候)。以大坏对付小坏,以假坏对付真坏。所以朝中要有坏人。

而且坏人也能做好事,好人不能做坏事,所以坏人用处大(从国君的角度看)。

孔子凄凄惶惶,不论哪个国家都待不下去,是因为他自己是天使,他不能忍受与魔鬼并列。车子要两匹马才拉得动,坐车的人没法子只用一匹马。

孔子好像始终没有发现自己的弱点,荀子旁观者清,高声主张“敬小人”。他的意思是,对贤人,用尊敬的心情敬他,对小人,用畏惧的心情敬他。对贤人,用亲近的心情敬他,对小人,用疏远的心情敬他。他提出警告:“不敬小人,等于玩虎。”

一只麒麟对一群怒虎,请问后事如何?

第三个国王

搬石头砸脚记

某国国王一向重视干部,爱惜人才。他对宰相说,历来政治干部都是拿着儒家的教材自修而成,闭门造车而出门合辙。现在我要更进一步,我要成立训练机构造就俊杰,培养忠贞。

训练班成立了,济济多士,国王每隔十天亲自前往训话,讲的是三皇五帝、四维八德。一年期满,学员结业,国王亲自颁发毕业证书,吩咐吏部安排工作。

国王还召见了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学员,此人现年二十五岁,面如冠玉,唇若丹朱,思虑单纯,心地善良。各科考卷他都考了满分,并且,他把国王的每一次训话都一字不漏记下来,口诵心惟,念兹在兹。国王一见之下龙心大悦,印象深刻。

大家称这个学员为状元。状元到了吏部,工作十分努力,但是不久他与上级因官吏考绩问题发生争执,他认为上级行事违反了国王的训示。国王说:“他在吏部人地不宜,调他到户部去吧。”

他在户部干了几年,年年因赋税公平问题面见户部尚书,引用国王在训练班讲过的话,坚持要改变现状,使尚书极感困扰。国王知道了,就把这个得意门生又调到工部。

他在工部干了几年,洞察利弊得失,一口气举发了六件工程舞弊案、三件工程设计错误案。工部尚书吓坏了,以为国王派人来找麻烦,连忙磕头辞职。国王慰留工部尚书,把状元调到兵部。

就这样,他六部的事都干过,他也四十多岁了,可以说一事无成。终于有一天,国王又召见了他。

国王还是爱惜他的,用家长的口吻开导他:“你的年纪也不小了,经过的历练也够多了,为什么依然处处与人格格不入呢?”

你猜状元怎么说?“陛下,我照着您的话在做啊,这一切都是您教给我的啊。”

你猜国王怎么样?他板起脸孔,从此不理那个状元了。

状元非常苦闷,苦闷得非去算个命不可,他把心里的话都对算命先生说了,最后,他浩然长叹:

“我照着国王的话去做,可是我混不下去!”

算命先生沉默良久,终于告诉他:

“国王他老人家也不能照自己说的那些话去做啊!他如果照着自己的话去做,他老人家也混不下去啊!”

第三个故事的注解

既然“那些话”行不通,国王为什么还要讲?他是在说谎骗人吗?

有人认为“是”,我有不同的意见。国王未必能居仁由义,但是他必须谈仁说义,这是受文化规范,看出文化有伟大的力量。

咱们的文化,给成功的人架了个框框,做成这个框框的材料就是道德。不管你手上有多少血,或是你口袋里有多少肮脏钱,最后得钻进这个框框,才成正果。

钻框框的人得先有个“入围”的资格,就是所谓“成功”,要挣到这个资格却不能依赖道德。他在奋斗过程中“不拘一格”,成功了再“入格”。甚至,入格后有了重大问题临时“出格”,问题解决又回到格子里。唐太宗登基前发动“夺门之变”,杀死两个哥哥,是谓“出格”,得位后创造“贞观之治”,是谓“入格”。香港颇有人以走私贩毒起家,当然是“出格”,但晚年富贵后捐巨款创办各种公益事业,则又安然“入格”了。

正因为有“入格”这一关,所以“出格”时只能立功不能立言。咱们中华文化也优容这些人,奖励他们“入格”,只要“入格”,以前的种种“出格”都予以隐讳或谅解,成功的人总希望自己有一篇像样的墓志铭,总希望子孙有个像样的祖先,所以甘愿“蝉蜕”。而且阴德果报之说也还能影响人心,尤其能影响老人。这是中华文化降伏强人的唯一法宝。

说起道德,有人认为道德是虎,可以替他先行开路,他跟在后面应当无往不利。事实正好相反,道德不能自己走路,得有“人”冲锋陷阵为它开拓空间。这个“人”并不是寻常人。因此,“侯之门仁义存”,偷一条铁路的人跟偷一条面包的人毕竟有区别。

国王,各式各样的王,坐着天使和魔鬼并驾的车,跋涉长途,最后到达“成功”旅馆,进入“道德”套房,是一种理想的人生。

当然,也有人活到九十岁到底不能“入格”,古代有这样的皇帝,现代有这样的老板。

这样的人,我们只能说不长进,没出息。

第四个国王

国王是人生的一个角度

天气很好,国王决定到花园里走走。

他一动身,嫔妃和侍卫成群跟在后面。

这是国王专用的花园,照例不许有闲杂人等在内,可是国王看见前面拦路跪着一个人,他似乎跪在那里很久了,侍卫装做没看见他。

国王问左右:“那个人跪在那里干什么?”

侍卫这才大声吆喝:“万岁爷问话啦,还不上前回奏?”

那人的跪姿本来就匍匐在地,听到命令,就势用两掌两膝爬了过来,连连叩头。

“小人受人陷害,求万岁爷救命。”

“你是干什么的?”国王问。

“二十年来,小人一直给万岁爷赶车。”

“你抬起头来。——咦?我从没见过你?”

侍卫听到这句话,故意露出凶恶的面目,喝一声:“你还不快滚?”

那人慌忙起身离开,国王注视那人的背影,若有所思。他命令:“回来!”

国王对左右说:“他的确是我的车夫,我看到他的背才想起来。”

第四个故事的注解

国王的车夫究竟有什么冤屈,我们并不关心,我们要谈的是他的背,国王只认得他的背。

古时马车御者在前,乘者在后,乘者抬眼只见御者的背。乘者既是国王,御者根本不可能回头看车内,这时,他的背远比他的脸重要,在我们的想象中,他一定非常注意衣服后领和头发的整洁,裤子也不会褪色,至于他是否每天三次刷牙,倒不重要。

清朝的官服以顶戴和马蹄袖为特色,这服饰设计的匠心所在,是使居高临下的皇帝看跪伏在地的臣子活像一匹牲口——只差一条尾巴。不需要尾巴,皇帝哪里有机会从背后看他们?

你见过刚刚铸成的铜像没有?这时铜像放置在平地上,头部特别大,孔子或拿破仑都像个傻瓜。铜像根本不是放在地面上由我们“平视”的,是放在高高的基座上供人瞻仰的,那时,由于视线角度的关系,铜像的头部将依比例缩小,所以头部不能依人体正常的比例塑制,必须放大以补足人们视觉上的差误。至于你“平视”时有什么感觉,那就顾不得了。

团体操,团体舞蹈,乐队的“插花演奏”,都要从高处俯瞰才好看,队形设计画面组合只注意俯瞰的效果,因为评审委员坐在高台上。较为低矮的席位上有万千观众,他们还是买票进场的呢,可是无法迁就他们。

现在可以谈谈国王用人,国王必须用有才干的人,但是世界上没有完人,“勇者必狠,智者必诈,谋者必忍”。国王只能看见勇者的勇,看不见勇者的狠。智者只让国王看见他的智,不让国王看见他的诈。

谁能看见他的狠、他的诈、他的忍呢?那自然是他的同事,尤其是利害冲突的同事。还有他的朋友,尤其是失去利用价值的朋友。还有,就是老百姓,尤其是无告的百姓。

国王知道不知道他们的狠、忍、诈呢?你说,高台上的评审委员知道不知道地面上的观众看见什么样的队形?雕塑家知道不知道地面上的铜像有个什么样的脑袋?

国王当然知道,除非他是低能弱智的昏君,我们能看到的他都能料到。但是,他也知道那个著名的故事,为了消灭鼠患而养猫,猫吃掉老鼠也吃掉小鸡,就把那小鸡牺牲了吧,就算是对猫的奖励和犒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