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读懂博弈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如何战胜对手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男人被一群人追得走投无路,突然这个男人取出怀里的一本书,匆匆地翻开看了几眼,然后合上书本,面对来人大吼一声:“降龙十八掌。”一掌挥出狂风大作,追赶者顿时变得七零八落、哀号满地。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博弈论呢?除了一少部分纯属爱好之外,想必大多数人是想学以致用,就像上面场景中一样,可以一招制敌。诚然,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博弈论作为一种策略分析工具,确实应该走向前台。但是在部分极具功利性的人们了解了博弈论之后发现,博弈论的理论意义似乎大于实际意义。当人们绞尽脑汁弄明白各种求解方法之后,却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用,这就使得很多人开始排斥和轻视博弈论。

其实,就如同武功秘籍中的总纲一样,博弈论教给我们的是一整套的博弈思维,让我们学会用博弈的思维去分析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这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而不是危急时刻的临时抱佛脚。而初学者经常会将博弈论误用,总是希望在面临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找到准确而单一的解决方案,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博弈论“无用”观点。

具体来说,博弈论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是一本教我们怎么应对复杂问题的说明书。比如我们的企业面临并购问题的时候,博弈论并不会教会我们怎么化解并购危机,而是一步一步引导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情况,然后再引导我们理清自己可选择的解决思路,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注意到上面我们提到两次的一个词语——“引导”,所以博弈论的运用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悟”。当然,这里的“悟”并不是要求我们有多么高的天分,而是积极地去思考。即便是这样,有时候也很难做到准确而理智地进行决策,所以我们更要让自己养成博弈的思维方式,时刻准备着,确保有备无患。

搞清楚对博弈论的误用和“无用”思维误区之后,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思路和方法。具体来讲,博弈的类型可以分成好多种,同时每种博弈类型都会有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如果一一详叙,不仅篇幅浩大而且会让人觉得头晕眼花、不知所措。就如同一节课讲完了整本概率论,理论知识倒是乱七八糟地记了不少,但是具体实践却一筹莫展。所以我们这里效仿前面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先了解最理想状态之下的博弈分析和思路,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所谓最理想的博弈模式,就是指博弈各方都具有完全信息,而且几乎同时做出决策的博弈,在博弈理论中被称作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说它最理想,是因为这种模式下的其他干扰因素最少,也最好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第一种方法——上策均衡。顾名思义,上策就是最佳策略,所谓上策均衡,就是在都选择最佳策略的情况下达到均衡(这个均衡我们会在后面专门拿出一节来分析)。在一些博弈当中,不管其他博弈方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博弈方的某个策略所带来的得益始终高于或者说至少不低于其他策略。那么按常理推断,这个策略肯定是该博弈方最愿意选择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上策”。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诚实问题”当中,不论对于哪个学生来说,“坦白”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不论对方是选择“坦白”还是选择“不坦白”,都可以保证自己能够及格。而如果选择“不坦白”的话,虽然有极低的概率可以拿到高分,但是最大概率的后果还是不及格。

我们可以把这种思路进一步推广,当一场博弈之中,某个策略组合(所有博弈方的决策集合)中的所有策略都是对应博弈方的“上策”,那么这个策略组合就可以称之为“上策均衡”。“诚实问题”中的“坦白,坦白”组合就属于上策均衡。因为大多数博弈方都会有对上策的偏好,因此这种组合十分稳定,我们以此为依据展开的博弈分析也一般较为稳妥可行。所以我们在进行博弈分析的时候,首选思路就是寻找“上策均衡”,当然不是每个博弈都有上策均衡,比如说“零和”博弈的博弈各方就是绝对对立的。如果找到了上策均衡,那么就代表着我们的博弈分析基本完成了。当我们身处博弈当中的时候,也就基本可以确定对手的下一步动作,以此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们上面说的是基本完成,而不是完成。为什么呢?联想一下我们前面所讲的博弈能力和理性,即便假设每个博弈方的能力都足以使他找到自己的“上策”,但是某个或者某些博弈方就偏偏不喜欢“上策”。比如某个人为了调查一个公司的非法经营证据加入了这家公司,但是在调查的同时自己也无奈参与其中。如果要举报这家公司,那么自己一定会被牵连坐牢。这时候的上策均衡便是“不举报,不牵连”,双方相安无事。但是这个人本来的目的就是让这家公司接受制裁,那么他很可能不会采取自己的“上策”。此时依据“上策均衡”就很难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而且具有上策组合的博弈只是一部分,大部分博弈当中博弈各方都没有绝对的“上策”可以选择。比如在打牌当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个绝对可以赢的出牌策略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策略时时刻刻都会被其他人的策略所影响,所以上策均衡并不具有普遍性。

在博弈分析当中,如果我们并没有找到上策均衡,或者找到了却发现某个博弈方缺乏对上策的偏好,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其他的策略组合和决策结果了。

其次,上策均衡虽然很好用,但是却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其他思路来继续分析。回想一下学生时代的选择题,当我们无法确定哪个答案绝对正确的时候怎么办呢?想必很多人都可以想到,那就是排除掉所有的错误答案。对于博弈分析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当我们无法找到绝对的上策时,我们可以逐步排除掉绝对的下策。在博弈理论当中,这种方法叫做“严格下策反复消除法”。当一个博弈方的某个策略,无论什么时候所带来的得益都是最低,那么这种策略就是绝对的“下策”。

再回到“诚实问题”当中,承受巨大风险且成功率极低的“不坦白”肯定是绝对的下策,只要是大脑还会思考的人就绝对不会去选择。排除掉所有的下策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坦白,坦白”的最佳策略组合。我们可以在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列表里找到这种绝对的下策排除掉,然后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剩下唯一的策略。这时候即便这种策略看起来也不怎么有把握,却是唯一的选择了。借用大侦探柯南的一句话:“当你排除掉所有的假象之后,剩下的那个无论多么的不合理,都是唯一的真相。”

下策消除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一直到我们的分析完成。下策消除法虽然解决了找不到上策时的困境,但是对于有限理性和一些特殊的情况依旧是无可奈何。比如田忌赛马的博弈当中,所有策略的优劣都是依据对方的策略而定,根本就无所谓绝对的上策,也没有绝对的下策。这时候两种分析方式就都不适用了,我们还需要继续寻找其他分析思路。

再次,上策均衡法和下策消除法都很好用,但是却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寻找新的方法时就需要优先考虑适应性问题。前两种方式之所以存在巨大的局限性,是因为博弈各方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导致了复杂的变化,使得一般的处理方式不足以应对所有情况。

根据上面的启示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那就是从找绝对的优劣势转变为找相对的优劣势。在我们默认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中,每个博弈方都是追求个人最大得益的,因此我们可以先找出对方的所有策略(在多人博弈中则是找策略组合),再找出自己与之对应的最佳策略,然后在这些策略组合中找到自己得益最大的那一个。不过这个最大得益只是相对的,而且并不是唯一的,所以还需要我们根据其他博弈方的可能决策方向来分析判断,这种方式叫做“画线法”。

还有一种与“画线法”效果相同但思路不同的分析方式,叫做“箭头法”。就是找出所有博弈方的策略组合,然后通过单独改变每一个博弈方的策略来分析是否可以增加自己的得益,再把所有可以增加自己得益的组合放在一起进行分析选择。这两种方法是可以相互代替的,因为它们只是思路不同,结果是完全一致的,选择哪一种就看我们的个人喜好了。

上面这些方法都是在博弈的理想状态之下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并没有把实际生活中的不完全信息还有动态博弈考虑进去。当我们可以熟练掌握上面内容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学习,才能灵活合理地运用博弈论。怎么进行实际情况分析,我们会在后面的具体实践中逐步了解。

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所以把博弈论当做第一顺位的分析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走出博弈论的使用误区之后,依据不同的分析方法,才能在诸多的“不确定”当中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