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企业共享经济环境规制与集群价值共创路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Preface 序言

我的学生何中兵博士提出要我为他即将出版、基于博士学位论文修改完成的《集群企业共享经济环境规制与集群价值共创路径研究》一书写序,基于导师的职责,欣然同意是我自然而然的选择。

何中兵于2002年进入武汉大学商学院攻读企业管理硕士,当时他的研究方向是人力资源管理,毕业后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工作,成为一名高校教师。2009年经过几年的努力,他考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成为我的学生。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为管理学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两门课程——管理学理论专题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专题。我一直认为,作为博士研究生,特别是作为学科发展历史较短的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应该在认真梳理管理学理论与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历史为经,以重要人物的思想、流派和著作为纬,较为深入地研究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组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基本特点,知晓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流派、人物和思想;熟悉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基本对象、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逻辑、主要框架与主要脉络。我一直坚信,对这些基本问题辨不清、理不明就很容易在自我的研究、治学过程中陷于茫茫的丛林,游离在学术的边缘,甚至深陷难以自拔的混沌之中,而这些问题近年来正在中国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中密集出现。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专题的多年讲授中,我逐渐对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的思想和理论有所偏好,很是欣赏他对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继承(如肯尼斯•安德鲁斯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逻辑、SCP分析模式等),以及被人们赞誉的框架分析(1)。可能,也应该是受我个人偏好的影响,何中兵也对波特情有独钟,他不仅较为详细地梳理了波特的思想,还尽自己的努力收集了波特发表的论文,编辑成册打印供自己学习,并送给我作为参考。在这本著作中,何中兵所依据的“集群”“结构—行为—绩效”等理论和分析方法,都可以看到波特熠熠生辉的思想光芒,体会到何中兵对波特思想的崇敬。

何中兵的读博历程可谓艰苦且漫长。他是一位非脱产的学生,要完成基本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还要顾及家庭生活和孩子的学习成长,学习时间稀缺;他的学习过程不是那么连续,在攻读学位中还要不断地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追赶快速发展的学科研究方法。

我们都知道,博士阶段的研究,特别是博士论文的撰写是学者学术生涯的重要起点,依据博士论文完善的《集群企业共享经济环境规制与集群价值共创路径研究》一书是何中兵新的科学研究起点的重要著作。在该书中,何中兵依据波特提出的集群理论,结合中国近一个时期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势,以及自己学校所在地区——威海市的产业发展状况开展了研究。集群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这是波特在探讨国家竞争优势中依据的一个经济现象和一个分析点。波特认为:“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引入了‘集群’的概念,集群即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为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2)从这些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基本概念,对集群产生的巨大经济作用的表述中可以体会到集群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形成、影响的重要性;在我国经济转型、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和多边市场理论在解释集群问题的基本原理,运用集群提升地方经济的重要性;在自己研究工作中感兴趣的“双创”领域深化对集群问题理论、机理探索的意义。这些基本的问题都在何中兵的研究工作中得到了体现。

本书一共有七章,前三章主要是介绍、研究、分析和探索集群的相关概念,集群企业与其环境的关系,集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理;随后的三章主要是对自己形成的观点和结论进行验证,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在验证过程中,本书形成的观点得到了较好的证实。从整体上看,该书是对波特理论热爱到使用的一次尝试,也是在自己始终关注的“双创”领域研究的演练,更是结合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可以采用的集群问题的探讨。对集群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该书中了解到集群,特别是企业集群的基本概念、需要依赖的因素以及在当今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制度要素与运行机理。但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一直在关注和提醒一个问题:如何将自己研究问题简略化、明了化?如何像波特那样将十分复杂的产业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的研究浓缩在“五力模型”“价值链”和“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中?又如何使用更为经典的理论在集群企业—共享经济环境规制—集群价值—共创路径问题之间修建更为宽阔和坚实的“桥梁”?

值得高兴的是,在何中兵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根据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通过细化,已经在《中国软科学》上连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何中兵的研究思想正在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接纳。

该书即将付梓出版,作为何中兵的导师,我感到十分欣慰,也为何中兵的研究成就感到骄傲。与此同时,更希望本书出版后能够得到读者的意见和不同看法,接受实践的检验,为何中兵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最后,祝愿何中兵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与智慧、踏实与勤奋,为中国的管理学理论、为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谭力文

2018年初秋于武昌珞珈山


(1)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M].孙建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76.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