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百味(食在家常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津津有味

古代人在宴请宾客时常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说,这里的“五味”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中国人爱吃,其中很大程度源于爱上某种味道。很多人在现实中摸爬滚打,兢兢业业,在充满竞争的世界撑起一小块天空;很多人怀揣着梦想与抱负,背井离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实现自我的理想;他们一直都在寻找,寻找那种心目中念念不忘的味道。一棵菜、一方肉、一条鱼,任何普普通通的食材都可以做出来家的味道。

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其家乡的味道也各不相同,地域上的巨大差异促生了中国各地迥异的食味特色,众多周知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也正在于此。北方人将面食、火锅、炖菜视为至爱,而南方人对大米、鱼鲜、肉粽、煲汤情有独钟。

即便是同一种食材,若运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和调味技巧,其风味特征也会大不一样,其中的烹饪调味原则如下:寒冷的冬天时人更偏爱肥甘厚味的菜品,而到了炎热的夏季则更偏爱清淡爽口的菜品;不同地域的人其口味偏爱也大相径庭,这与当地的气候、物产、人文环境、饮食习惯相关。因此在烹饪调味时要有所侧重,在遵循菜肴基本风味特征的前提下,做到以人为本、因人调味。

因菜调味。要熟悉各种调味品的性质和用量,结合菜肴的口味正确、适量投放。对于滋味较丰富的菜式,要特别留意主料、辅料、调味品的主次关系,或酸甜,或香辣,或咸鲜,调味品的用量适度至关重要。

因料调味。对于新鲜蔬菜、鱼虾等食材,调味宜淡,过度调味可能掩盖其天然鲜味,有画蛇添足之嫌;对于不新鲜或腥膻味较重的食材,可使用糖、醋、料酒、葱、姜、蒜、胡椒粉等来帮助祛除异味、祛除腥膻、增添鲜味;而对于自身鲜味不足的食材,可适当加量调味来补足鲜味。

因时因地因人调味。不同的时节,人的口味会随着温度、环境发生细微的变化,如

选料得当。菜肴的风味特征与选料、配料息息相关,优质的食材、调味料是获取最佳风味的钥匙。通常来说,烹制地方风味以选用该地食材、调味料为先,如在烹制川菜时,若选用四川当地的食材、辣椒、花椒、盐,口味会更加纯正、地道。

食物的香气分为两类,一是食物自身所散发出来的天然香气,这类香气相对来说更纯净、更单一,可以独立支撑起菜的主体风味;二是食物经过人为的烹饪调味后所散发出来的混合香气,这类香气在汇集了多种食材、调味料后,其香气更丰富、更诱人。当这些香气被吸入鼻腔后,会刺激人的大脑而产生饥饿感,这也正是人在面对喷香扑鼻的食物时食欲大开的原因。

选择上好的一种或几种食材,运用最地道、最恰当的方式烹饪调味,亦酸、亦甜、亦苦、亦辣、亦咸……将那些人们曾经无比熟悉的味道重现,虽不至于厚味重口,但务必恰如其分,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一个“浓”字就意味着一种充分的满足与深深的依恋。待到浓郁的汤汁填满味蕾,还有那些熟悉的口感与记忆,便会从四面涌来,暖暖的,说不出的舒畅受用,正如那句“味至浓时即家乡”。

辣,是一种集合了热与痛的混合感觉,当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如辣椒素)刺激口腔细胞时,人的大脑会产生近似于灼烧感的微量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的承受力不同,有的人怕吃辣,有的人爱吃辣。吃辣会给人以一种热的感觉,所以在诸如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江西等常年潮湿多雨的地区,吃辣是人们祛除体内湿冷的重要方法。此外,吃辣也会让人的大脑变得兴奋,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

自然界中的食物也是有故事的,每一个食材的背后都正在发生着一个真实而又新鲜的故事。就像一颗豆子,它的外部特征、口感会告诉你一些有关它的产地、收获季节等零碎信息。这是一种简单而又醇美的品尝体验,它更忠于食材朴素、自然的风味,你几乎可以从中闻得到雨后田野里风的气息。这也是一种纯正而平和的味道,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不加刻意的修饰,却能俘获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