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北宋后期的文学
北宋后期的作家几乎无不受到苏轼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黄庭坚、秦观、晁无咎、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然而,文风并不相同。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另辟一条蹊径。秦观、贺铸与苏黄关系密切,但词风与苏轼大异,属于婉约派。周邦彦继秦观之后,宋末词风又有变化,他与同在大晟府供职的万俟咏、晁端礼等人的词“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人间词话》),开南宋姜夔、吴文英的先河。
第一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出游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三祖山山谷寺、石牛洞,喜欢那里的林泉风景,于是自号山谷道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任叶县尉。宋神宗熙宁五年参加学官考试,任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次年寄书苏轼,并附上《古诗二首》,苏、黄开始订交。后知太和县。哲宗立,高太后听政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这时期与苏轼、秦观、晁补之、张耒等交游酬唱甚乐。继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元祐三年,苏轼、孙觉知贡举,黄庭坚、晁补之以及著名画家李公麟为其属,在试院中得以题画唱和。元祐六年,进《神宗实录》,擢起居舍人。这年六月,母亲病逝。章宗绍圣元年,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神宗实录》多诬,哲宗亲政,贬官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又移戎州。徽宗即位,地位稍有改善。后又以所作《荆南承天院塔记》中有“天下财力屈竭”等语句,被指为“幸灾谤国”,羁管宜州。最后死在宜州贬所。著有《山谷内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朝四大书家。
黄庭坚在诗歌方面影响很大,当时四川、江西等地文人将黄庭坚与苏轼并称为“苏黄”。黄庭坚的崇拜者很多,后又形成“江西诗派”。他的诗论颇引人注目。他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中说:
他的诗歌见解和苏氏父子有相通之处,即不是有意为诗,而是“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吟调笑之声”。而他要求诗歌反映的正是在北宋后期激烈的党争中“抱道而居,与时乖逢”者的悲喜。对其“讪谤侵陵,引颈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是失诗之旨”的看法,我们也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来看,不能仅仅理解为他的保守性。他本人和苏轼都是遭遇文字之祸的放逐者,这个悲剧的命运本身就说明他们不是弱者。在诗法上,他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说法。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
惠洪《冷斋夜话》引黄庭坚语:
这里所谓“点铁成金”,是指诗人在“陶冶万物”的基础上,赋予古人的语辞以新的意蕴;所谓“夺胎换骨”,是体味、模拟古人的诗意而进行新的加工创造。这是北宋后期诗人面对唐代以及北宋前辈诗人的丰富经验,在探求自己的诗歌道路时,所得出的结论。黄庭坚意在创新,但由于没有探讨诗歌与生活的关系,而是把流当作源,把古人当作今人的楷模,所以他的诗法有着致命的弱点,即以学问为诗。他的膜拜者,更是愈走愈窄。
黄庭坚作诗力求新奇,在材料的选择上避免熟滥,喜欢在佛经、语录、小说等书籍里找别人未用的典故和字面,有意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瘦硬峭拔。如《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第一、第八:
这组诗是黄庭坚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在江陵贬所听候新的任命时所作。第一首写自己是文场老将,也像寺院中的病僧。唐人陈咏有“隔岸水牛浮鼻渡”,黄庭坚的“时有归牛浮鼻过”被认为是“点铁成金”的范例。陈衍认为三、四两句乃“宋人写景句脍炙人口者”“也不过代数人、人数语”而已。第八首采用杜甫《存殁口号》的作法,怀念两个知己的朋友。一、三句讲陈师道,陈师道有“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的诗句,黄山谷很欣赏,所以设问,“闭门觅句”作诗,“不知温饱未”;二、四句讲秦观得巧句对客挥毫,但已在广西藤州病故。他有的诗语言也颇清新流畅,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这是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被赦后,从江陵回故乡时,途经湖南岳阳时所写的诗篇,共二首:
他的《寄黄几复》是传诵的名篇:
黄几复名介,是他的同乡,又是好朋友。这首诗作于元丰八年,当时黄庭坚在山东德州德平任职,黄几复在广州四会任职。德平也称北海,四会滨南海,所以说“我居北海君南海”,欲寄鸿雁传书,然鸿雁辞谢不能,因为飞不过衡阳。两人分居南北,音信难通。当年,一起在春风中欣赏着桃花,饮酒欢聚,是多么值得回忆;如今,各自流落江湖,已分别十年,灯下听着雨声,更引起对朋友的思念。写这首诗距他们同科及第整十年,当时正是春风得意,现在已经受了无数的波折,思念的感情和无数的甘辛尽在其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名句,用习见的词语,却能生出新意,欢聚和别离之情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以下从“持家”“治国”“读书”三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持家”句二平五仄,“治国”句也顺中带拗。这种兀傲的句法,正有助表现黄几复刚正的性格,也表现出黄诗的特色。黄庭坚也有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如《流民叹》,记叙了河北发生旱灾、水灾、地震后,灾民逃难的悲惨情景。
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刊行《江西宗派诗集》,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以下还有韩驹、潘大临、徐俯、洪炎、江端友等二十多人。江西诗派的名称从此确立。杨万里又增补《江西诗社宗派图》为《江西续派》,并为《江西宗派诗集》作序。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江西诗派中黄庭坚是江西人,其他诗人倒大多不是江西人。列入江西诗派的诗人,有的本人表示不同意;没有列入江西诗派的诗人,有的人认为应该补进去。但江西诗派的存在则是事实。江西诗派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为代表,基本倾向是一致的。他们重视诗歌的内容和“闻者有所劝勉”的作用,但其主要特征体现在语言技巧方面。黄庭坚提出“以故为新”(《再次韵杨明叔小序》)的理论,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这也是江西诗派的共同特点。江西诗派不仅在当时,对后世也有着很大影响。
与黄庭坚并称的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又字履常,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早年受业于曾巩。元祐初,由于苏轼等的举荐,为徐州教授,后为太学博士,又改颍州教授。曾调彭泽令,没有赴任。后又召为秘书省正字。他一生很贫困,或经日不炊,但能以清贫自守。陈师道追摹杜甫诗句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作诗刻意求深,又要求简缩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他的名作《春怀示邻里》:
这首诗起二句写贫居的孤寂荒凉,五六句写春色的暄妍,通过对照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传达了诗人衰老意绪与寻春渴望的矛盾。方回称它“淡中藏美丽,虚处着工夫”(《瀛奎律髓》)。陈师道穷得养不起家,所以他岳父郭乐去四川做官,把他妻子和儿女带走,为此他写了《别三子》:
后来子女回家,他又写了一首《示三子》诗:
这些诗篇也有明显的学习杜甫的诗句,如“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颇类杜甫“骄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但整首诗仍感情深挚,语言自然。
“苏门四学士”中的张耒和晁补之不属于江西诗派。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著有《柯山集》。他的诗受白居易和张籍的影响颇深,诗风平易浅近。他在《东山词序》中说:“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至道也。”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的作品较多反映人民生活,如《劳歌》写从事搬运的贫苦人民。暑天人们在午睡,牛马也怕犯炎酷,而他们却在担负沉重劳动,比牛马还不如。又如《和晁应之<悯农>》:
诗歌反映春荒时节,劳动人民为饥寒所迫铤而走险的情况,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但他忽视锤炼,诗作常失于草率。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著有《琴趣外篇》。十七岁谒见苏轼,苏轼赞叹说“吾可以搁笔矣!”精于《楚辞》,《重编楚辞》《续离骚》《变离骚》选编战国至唐宋辞赋并加以研究记述。诗歌创作以古乐见长,辞格俊逸。他的七言古风《芳仪怨》写一个流落塞外的江南歌女的故事。清祖应世《宋诗啜醨集》以为“列之《琵琶》《长恨》间,亦无愧色”。
第二节 秦观 贺铸 周邦彦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人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词作有《淮海长短句》。元丰元年秦观谒见苏轼,苏轼以为有屈宋才,又把他的诗介绍给王安石,王安石评价是“清新似鲍、谢”。高太后亲政时除太学博士,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连遭贬斥,徙至雷州。徽宗时放还,至藤州卒。
秦观是元祐时期主要词作家,他属于婉约派,词境凄婉。沈雄《古今词话》说:“子瞻词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唯少游一人耳。”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他前期作品主要是客游汴京、扬州、越州等处和歌妓往还时所作。他的〔满庭芳〕曾经名动一时:
据说苏轼曾因此戏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这首词上阕写离别时凄清景物,下阕着重表现别离的感伤情绪。词意吞吐含蓄、虚实兼顾,真实地刻画出离人的迷茫心境。〔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月七日相会的传说为题材,歌颂他们之间的爱情: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据说西王母强硬拆散这对情侣的婚姻,把他们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搭桥,这时夫妇才能相会。天上的织女星、牵牛星,的确到七月七日相距最近。不过那是自然现象。人们口头流传的鹊桥相会,则是根据人们意愿创作的神话故事。上片写景,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纤云”是“轻云”“微云”。“弄巧”,是指云朵的万千变化,词人想象这就是织女灵巧双手编织出来的。“飞星”,指在空中飞过的流星,它像是信使,传递牛郎织女分离的痛楚。“迢迢”形容银河的宽阔,两人相距之遥远。“暗度”,是指牛郎织女在世人不知不觉中渡河相会。“金风”,是秋风;“玉露”,就是白露。这是指他们在秋风白露来临的七月七日相逢,经过长期分离才得相逢一次,他们的柔情蜜意要胜过人间欢乐的好多倍。下片写情,写牛郎织女从相逢到分别。最后两句是议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直白、豪爽的语言作结,却收到了异峰突起的效果,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这可能是表现当时青年男女私会的作品,但没有忧伤柔弱的表现,格调比较健康。
秦观描写羁旅行役的词,大多是他贬官之后的作品,表露了他在政治上遇到挫折时的绝望心情。如〔踏莎行〕:
这首词用字工巧,善于用对句写景,词境凄婉,情、辞俱美,表达了不胜困顿、愁苦的失意人无可告诉的心情。作品写于绍圣四年春日,当时诗人在郴州贬所。据说苏轼很爱读结语二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曾把它抄在自己的扇子上,并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他的小令虽不出春愁秋悲的范围,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浣溪沙〕:
词人以具体的情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表达出细致幽渺,难以捉摸的空虚的感情。梁启超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为奇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他的少数作品,也有悲壮豪放之笔,如〔望海潮〕《广陵怀古》:
秦观的词不仅情辞得兼,而且又合乎音律。《避暑录话》说:“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这一特点更影响到周邦彦。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原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贺氏本以庆为姓,后汉庆纯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姓。所在的庆湖,也转称为镜湖。所以他别号为庆湖遗老。著有《东山词》。他是宋太祖孝惠皇后的五世族孙,又娶宋朝宗室的女儿为妻。但由于他“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宋史·贺铸传》)。他的词风格多样,张耒《<东山词>序》:“夫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览者自知之。”但较多慷慨豪纵之作,并影响到南宋的辛弃疾。词作多从唐诗取其藻采与故实,这种词法则影响到周邦彦。当时人以贺、周并称。
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当时传诵的名篇:
这首词表面是写对美人的思恋,实际上是抒发自己悒悒不得志的“闲愁”,寄托自己的怀抱。上片写自己的恋情无法向美人表达,起三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凌波”“芳尘”,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话。“凌波微步”原是指洛神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这里是指诗人所思慕的美人走路轻盈美丽的姿态。“横塘”,词人晚年在苏州居住的地方。这三句实际是“但目送,芳尘去,凌波不过横塘路”。意思是自从眼看着美人离去之后,她那轻盈美丽的姿态,再没到横塘路来。“锦瑟华年谁与度?”“锦瑟华年”是引用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我所思慕之美人的美好青春是同谁一起度过的呢?想必是很孤独的。“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月台花榭”一作“月桥花院”。“月台花榭,琐窗朱户”,指美人居住的地方。住处很美,但无人与她在一起,除了虚度的春光外,无人能到,也无法表达对她的思恋之情。下片写自己的思绪。“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蘅皋”,指在蘅这种香草生长的水边。仍是引用曹植的《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香草生长的水边是曹植中途休息,遇到洛神的地方,也就是词人与所思慕的美人见面的地方。如今词人在这里停留,天色已经晚了,但看不到美人。提起笔来只能写断肠的诗句。最后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写春景,以烟笼罩的草,风飘飞絮,黄梅细雨的景色表述自己的愁绪。这首词借美人抒发政治的感慨,这也是中国诗歌的一种传统。一部分词是有寄托的。当然不能把所有的词都牵强地做同样的解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当时便脍炙人口,以致贺铸被人称为“贺梅子”(周紫芝《竹坡诗话》)。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他的〔将进酒〕是一篇咏史作品:
这首词与一般咏史作品不同,不是指某一具体历史事件,而是概括整个历史现象,对不同类型追逐名利的仕者、隐者表示轻蔑,借以抒发心中的不平。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词人“尚气使酒”的真面目。词风颇近于苏轼。
宋徽宗崇宁四年九月设立国家音乐机构大晟府,至宣和七年(1125)撤销。这对于推进北宋末年词曲的兴盛,起了一定的作用。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清真词》。他青年时代好声色,博涉百家之书。元丰七年,在太学读书时,因献《汴都赋》,擢为试太学正。后曾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绍圣四年,还朝为国子监主簿。哲宗时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徽宗时曾知隆德府、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后又知顺昌府,徙处州。病死于扬州。
周邦彦前期有过和柳永类似的生活经历,后期则是宫廷文人。他也长于写羁旅离别之苦,所以有人把他和柳永并称;又由于他的词律工巧,用语清新,则与秦观并称。他的词在南宋影响很大。他精通音律,继柳永之后,又把慢词推进一步。柳永的许多词调尚未定型,周邦彦凭借他掌管朝廷音乐的地位和个人的音乐才能,总结一代词乐,使得音律严整。周邦彦制调甚多。张炎说:“美成诸人又复增衍慢、曲、引、进,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他的慢词继承了柳永的铺叙,而艺术手法更为丰富,善于运用复杂的联想表现情绪变化的曲折过程,而且善于概括。如〔兰陵王〕《柳》:
这首词第一叠借咏柳写别情,用柳阴、柳丝、柳絮、柳条,极力渲染愁绪。经历无数事变、离散的“京华倦客”,感慨无人相识。第二叠、第三叠,随着时地的推移,描摹眼前景物和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抑郁惆怅的感情。他擅长融化唐人诗句入词,如〔瑞龙吟〕:
这首词写重游旧地不见旧日情人的怅惋之情。其中融化杜甫、刘禹锡、杜牧、李贺、温庭筠等人诗句及宋人诗句多处。又如他在金陵因怀古而作的〔西河〕(佳丽地),主要栝刘禹锡《金陵五题》诗而成。他的小令也颇清新,如〔苏幕遮〕(燎沉香),是词人客居京华清夏思乡之作:
上片写景,下片写情。词人点燃沉水香,来消湿热。鸟雀高兴地迎接天晴,天刚亮就在房檐边窥探着鸣叫。朝阳照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清圆的荷叶一一擎着。遥远的故乡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家在钱塘,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京城客人了。家乡五月渔郎还记得吗?我梦中乘着小船在开满荷花的水湾内飘荡。词中写鸟、写荷,都很传神,不但写出事物的外在形状,而且点化出它们的动态美,表现了周邦彦善于摹写物态的特点。最后词人做了一个归乡梦,使词境更为空灵,颇有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