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体制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民间公共组织发展——公共物品的第三种供给主体研究》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著作,也是一项具有深厚学术基础的创新性成果。其学术价值在于:
(1)对公共物品理论进行了两方面扩展:一是从公共物品供求矛盾的现象层面,深入到现象背后的经济主体行为层面,解释公共物品供求矛盾的深层原因。特别是重点分析了供给机制方面,提出从组织角度来思考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改善措施。二是借鉴关于公共物品的各种经典定义,将“社会风险”纳入到公共物品的分析范围,拓展了公共物品的研究范围。
(2)初步构建了关于中国民间公共组织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在这个基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民间公共组织命题感兴趣的研究者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
(3)在梳理了关于中国民间公共组织的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强调两项重要因素:一是空间条件方面,中国地域内发生的各种事实具有中国特征;二是时间条件方面,中国社会变革的现实场景具有转型特征。这些研究成果具有拓展性和创新性,对于丰富和推进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组织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书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中央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正是在这种历史场景中,本书将“社会风险”纳入公共物品的分析范围,探索民间公共组织发展的路径,对于中国转型期社会有效减小社会风险和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从而凸显中国民间公共组织命题的公共意义。
理论创新依赖于创新者的长期知识积累和学术历练。本书作者是一位从事现代经济学教学科研的青年教授,在公共物品和公共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他在该领域进行了多年研究积累,并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本书,为中国公共组织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做出积极贡献。全书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行文严谨,表达流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细致梳理的理论基础、缜密的逻辑论证、丰富的案例分析、翔实的资料、规范的注释,都能够让读者感悟到本书内在逻辑力量和作者严谨学术态度。
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正如作者所说,中国民间公共组织发展是一个宏大命题,本书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限制条件下,对每种民间公共组织类型进行多维度的深入具体分析。同时,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和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也给中国民间公共组织发展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本书留下了一些未能完成的研究任务,例如,如何针对各种民间公共组织类型,进一步探究它们的现实发展障碍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如何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探讨各种民间公共组织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如何继续完善关于民间公共组织的基本分析框架,通过问题分析的不断细化过程,从多角度来展示民间公共组织的现实图景,提炼出更具有理论价值的逻辑推理体系。当然,我相信作者在后续研究工作中将会有更多新收获,并衷心希望作者信守自己的承诺,在今后漫长的学术大道上继续努力前行,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是为序。
刘灿
2016年4月12日于光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