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与文献检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法学期刊评价

一、期刊的评价方法

(一)引文分析法(Citation Analysis)

引文分析是利用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中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和简便易用性的特点,通过一些不太复杂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研究信息用户的需求特点。

一般来说,对科学期刊进行分析时常用的测度指标有五种:自引率、被自引率、影响因子、引证率与当年指标。在对专业和学科结构进行研究时,除用引证率外,还可用引文耦合和同被引等测度指标。

(1)自引率:在引用文献的过程中,限于主体本身范围内的引用称为“自引”。包括同一类学科文献的自引、同一期刊文献的自引、同一著者文献的自引、同一机构文献的自引、同一种文献的自引、同一时期文献的自引、同一地区文献的自引。自引率就是对主体本身范围内文献引用的次数与主体引用的文献总数的比值。

(2)被自引率:这是被引用现象的一个测度,被自引率就是主体文献被自引的次数与主体被引用的总次数的比值。它反映出被引用中有多少是被自己引用的。

(3)影响因子:主要在研究科技期刊时使用,等于期刊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两年)论文被引量与可引论文总数之比。

(4)引证率:期刊引证率等于该刊中参考文献量除以期刊载文量。这是衡量吸收文献能力的一个相对指标。

(5)即时指标:这是测度期刊被引用速度的指标,它是期刊某年发表的论文当年被引用的次数,除以该刊这一年所发表文章的总数,是衡量期刊重要性的一种依据。

(6)引文耦合:当两篇文章同时引用一篇或多篇相同的文献时,这种现象称引文耦合,这两篇文献就具有耦合关系。引文耦合的文献之间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其联系的程度称为耦合强度。

(7)同被引:当两篇(多篇)论文同时被别的论文引用时,则称这两篇论文具有“同被引”关系,引用它们的论文的多少,即同被引程度,称为同被引强度。

引文分析技术日趋完善,应用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文献计量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文分析方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定学科的影响力和重要性:通过文献引用频率的分析研究可以测定某一学科的影响力和某一国家某些学科的重要性。

(2)研究学科结构:通过引文聚类分析,特别是从引文间的网状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探明有关学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结构,划定某学科的作者集体;分析推测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衍生趋势;还能对某一学科的产生背景、发展概貌、突破性成就、相互渗透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科学的动态结构和某些发展规律。

(3)研究学科信息源分布:通过文献间的相互引证关系,分析某学科(或专业)的参考文献的来源和学科特性,不仅可以了解该学科与哪些学科有联系,而且还能探明其信息的来源及分布特征,从而为制定本学科的信息管理方案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4)确定核心期刊:引文分析方法是确定核心期刊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来评价和选择期刊,比较客观。加菲尔德通过引文分析,研究了文献的聚类规律。他将期刊按照引用率的次序排列,发现每门学科的文献都包含有其他学科的核心文献。将所有学科的文献加在一起就可构成一个整体的、多学科的核心文献,而刊载这些核心文献的期刊不过1000种左右,根据这种集中性规律可以确定学科的核心期刊。

(5)研究文献老化规律:有关文献老化的研究一般是从文献被利用角度出发的。D.普赖斯曾利用引文分析探讨文献的老化规律。通过对“当年指标”和“期刊平均引用率”的分析,他认为期刊论文是由半衰期决然不同的两大类文献构成的,即档案性文献和有现时作用的文献。科学文献之间引文关系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引文的时间序列。对引文的年代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可以测定各学科期刊的“半衰期”和“最大引文年限”,从而为制定文献的最佳收藏年限、对文献利用进行定量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一个学科的引文年代分布曲线与其老化曲线极为相似。这有力地说明文献引文分布反映了文献老化的规律性。

(6)研究信息用户的需求特点:根据科学文献的引文可以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一般来说,附在论文末尾的被引用文献是用户(作者)所需要和利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因此,引文的特点可基本反映出用户利用正式渠道获得信息的主要特点,尤其是某信息中心对其所服务的用户所发表的论文的引文分析,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同一专业的用户所发表论文的大量引文统计,可以获得与信息需求有关的许多指标,如引文数量、引文的文献类型、引文的语种分布、引文的时间分布、引文出处等。

(7)评价人才:在人才评价方面,常采用引文分析方法。这是因为某著者的论文被别人引用的程度可以是衡量该论文学术价值和影响的一种测度,同时,也从科研成果被利用的角度反映了该著者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因此,引文数据为人才评价提供了定量依据。“从对历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来看,物理学、化学、医学领域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其论文被引次数最高者(L.D.Landan)为1888次;最低的也有79次(J.H.D.Jensen);只有六名低于200次。可见,这些科学界的精英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是很高的。”[41]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评价人文社科学术成果以“核心期刊”为杠杆。“核心期刊”概念起源于西方,主要基于“引文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载论文的被引用数据,如影响因子、他引平均数、影响广度等,对期刊进行评价,进而间接对论文、机构、作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严格地说,“核心期刊表”不是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标准或体系,毕竟不是所有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都一定高,也不是所有高被引论文的学术水平就一定好。实践证明,以“核心期刊”代替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产生了很多问题,其弊端在于片面追求量化评价。

(二)同行评议法(Peer Review)

1.同行评议概说

同行评议,从广义上解释是指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一些专家共同对知识产品进行评价的活动;从狭义上解释,同行评议是指作者投稿以后,由刊物主编或纳稿编辑邀请具有专业知识或造诣的学者,评议论文的学术和文字质量,提出意见和判定,主编按评议的结果决定是否适合在本刊发表。同行评议最开始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学会刊物》(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的创刊时期。当时该刊的主编开创了请同业人士评定文章发表与否的先河。经过这几百年的发展,这种评议的基本思想大致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期刊的数量和承载的信息量却有了质的飞跃,同行评议的质量是期刊出版质量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之一。

很多专家认为,对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而言,同行评议更适合其发展规律。其原因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学科范畴复杂、研究范式多样、主观意识较强、科学量化困难、价值显现较慢、评估标准复杂多元等特征,同行评议可通过同行专家对该研究成果灵活和直接地进行智能性、综合性评价,有利于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但同行评议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即该方法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同时存在实施困难的问题。以学术论文为例,每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论文几十万篇,开展同行评议面临数量大、成本高、标准难统一等难题。目前同行评议主要应用于范围有限的人文社科成果的评奖、项目鉴定等活动。

2.同行评议分类

同行评议的具体操作形式,可以根据作者与评议人之间的了解程度,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单隐,即单向隐匿,指作者不知道谁在审自己的稿子,但评议人知道作者的信息。

二是双隐,即双向隐匿,指作者和评议人双方均不了解对方是谁,故也可形象地称为“盲”评。

三是公开评议,作者与评议人彼此相互知晓,都在明处。给学者们的印象似乎是有理的可以讲理,有冤的可以申冤。但是因为双方知己知彼,评议人很可能会有顾忌,说话时瞻前顾后,给实话实说打了折扣。

3.同行评议指标体系

同行评议指标体系是同行专家运用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对论文质量进行直接评估的依据。该指标体系包括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四个主要指标以及课题立项和发表载体两个辅助指标。指标内涵与评估具体内容如下表:

表2-1 同行语言指标内涵与评估内容[42]

表2-2 同行评议指标权重分配

二、学术期刊的社会评价体系

国内众多高校(如: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宁波大学、三峡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也对学术期刊进行了遴选评级,普遍分为SCI或SSCI收录论文、EI等收录论文、CSCD或CSSCI、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等数目不同的多个等级,并以此作为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主要依据。

下面就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权威性和普适性的三个核心期刊体系作简单介绍。

(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该项目研发于1997年,1998年首版,最近一次CSSCI发布是2014—2015年期刊目录。该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它已被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CSSCI有三类刊物不收录:第一,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第二,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第三,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文艺刊物,暂不收入。因而,它比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社科类期刊更具学术方面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表2-3 2014—2015年法学来源期刊目录(21种)

(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目前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出了七版:第一版(1992年版)、第二版(1996年版)、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第七版(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评价项目分为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并经过全国相关学科专家评价,被公认为是国内学术期刊的权威评价,在学术界与期刊界具有广泛影响。

表2-4 2014年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摘选)

第一编 法律类

(三)《复印报刊资料》[43]

《复印报刊资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搜集、整理、存储、编辑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料的学术出版机构,由该中心所编辑出版的二次文献期刊《复印报刊资料》,广泛选材于国内公开出版的人文社科报刊,共有100多个专题系列,所入选期刊经过科学分类、精编细选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众多学术科研单位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们严格的审稿遴选,确保了入编稿件的高品位、高质量,学界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界和期刊界普遍认为,在人文社科领域对期刊和论文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选择标准是较为客观公正的。

1.《复印报刊资料》采用文摘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定性分析相结合[44]

《复印报刊资料》中人文社科学术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同行评议指标体系和文献计量指标体系两大部分,其中同行评议指标体系占主体地位,文献计量指标体系作必要补充。同行评议指标体系中,又分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最终将形成直接的、及时的论文评估结果;文献计量指标体系中3个指标形成的评估结果起补充作用。

《复印报刊资料》是二次文献选编,以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难易程度、社会价值等指标作为评估的统一标准,通过分类评估、同类比较,直接对每一篇论文进行评议并择优转载。因此,论文的评选和转载数据可反映出原发期刊的质量。由于文摘分析法的量化数据有时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复印报刊资料》对学术论文的遴选模式同时也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复印报刊资料》共有100多种学术刊,按学科专题分门别类地精选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具有搜集报刊资料范围广、覆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全、精选学术论文样本数量大的特点。按照“人文社科学术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经过各学科的编辑、专家顾问、外审等多个环节对论文质量进行直接评估后精选出版。这种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持续性的遴选论文实践在国内外都是唯一的,而且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论文筛选的时空藩篱逐渐消除。

图2-1 指标体系总体结构

2.《复印报刊资料》依“人文社科学术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

《复印报刊资料》是按照“人文社科学术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评估并选择论文,将学术界、科研管理部门和期刊编辑广泛认同的学术创新性、论证完备性、难易程度等“指标集合”作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论文的“统一标准”;根据论文体裁和所属学科的不同,设置多套不同的权重分配方案,比如综述文章的创新性指标权重较低,而论证完备性指标的权重较高;不同学科论文在指标权重上也应进行差异化设置。“人文社科学术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从对每一篇论文直接评估入手,区分论文学科、体裁差异,分类评估、同类比较。如:设置“数据修正公式”,修正不同评委在按照指标体系对论文进行评分过程中出现“松紧程度不一”的情况,减少这一因素对评分结果的影响。针对每年庞大的待评论文数量,为确保工作效率和成本的可控性,“体系”根据论文质量数据的分布规律,设置了“分步评估、层层精选”的评价流程,使质量越高的论文越能得到精细的评价,从而保证了评价的效率和结果的相对准确性,等等。

3.《〈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的“第五大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与“核心期刊”认定的不同

首先,主导思想不同。“核心期刊”主要基于论文的引用数量、刊物的影响因子等量化评价,《〈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则主要依据论文同行评议的定性结果。

其次,研制周期不同。“核心期刊”的引文数据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的研制周期相对较短,可更快地遴选出高质量的尤其是新兴的学术期刊。

再次,划分类目不同。除了入选期刊的总目录和分专业学科期刊目录,又按照高等院校主办学报、社科院(联)主办综合性期刊和党政干部院校主办学报三大系统综合性期刊进行了再组合排名,便于各类别期刊间的多维度比较。

4.《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和机构的排名榜

凭借收选论文范围广、学科覆盖全等优势,自2001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每年都会发布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和机构的排名榜。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在分析研究这十余年转载排名数据时发现,有一部分期刊始终是《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重要来源,具有相对较好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为充分挖掘《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的价值,从新的视角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提供参考,评价研究中心对《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进行了专题研究。

2015年法学学科在《复印报刊资料》中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期刊数量为167种,转载全文总量为918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12153篇)的7.6%,其中,转载量排在前30名的期刊共被转载594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的4.9%,具体排名如下表。

表2-5 2015年全文转载量期刊排名

法学高等院校转载825篇,约占法学学科转载总数(943篇)的87.5%,涉及高等院校140所,约占本学科涉及作者机构总数(209个)的67%。以下对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计算后的前20名进行排序。

表2-6 2015年全文转载量机构排名

三、研究者对学术期刊的自我评价

(一)学术期刊的权威性

研究者在选择期刊阅读时,应尽量选择具有权威性的期刊。前表列举的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和南京大学CSSCI中认定的法学核心期刊为主要参考,其他期刊中的文章则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文章为主要参考依据。这些权威性的期刊刊载的论文学术价值高,注重阐述学科研究热点或新观点;抑或是权威学者撰文,文章中的言论具有权威性。

(二)期刊文章的相关性

研究者在查找论文资料时,应尽量寻找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度紧密的关键词查找。信息时代,海量的文献资源铺天盖地,如果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有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研究资源,就会无端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文章的相关性是准确定位自己需要文献资源的重要指标。

(三)研究成果的时效性

研究成果的时效性是信息仅在一定时间段内对研究具有价值的属性。现在中国的法治趋于健全,已公布实施的法律中[45],现行有效的有400篇,失效的有105篇,已被修改的248篇,尚未生效的4篇,部分失效的1篇。法律的时效性很强,有些研究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和借鉴的文章和法律常常是失效或者被修订的,因而导致丧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