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60年回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以莫斯科大学为蓝本的教学计划

20世纪50年代,在“一边倒”学习苏联的形势下,北大的办学目标是“东方莫斯科大学”。当年仇为之主任让俄文基础较好的教学秘书杨吾扬以莫斯科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为蓝本,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第一个北大5年制经济地理专业的教学计划。5年中,前4年要学习30多门课程,参加若干次教学实习和至少一次生产实习,最后一年写毕业论文。根据55级姚启明校友提供的材料,该班5年中共开出28门课程(不含公共课),主讲教师38位,其中外聘教师17位,占主讲教师44.7%(见附表1)。外聘比例之高,既反映了院系间、校内外教学资源的互惠协作,同时也体现着北大广揽贤良、“网罗众家”、开放包容的办学传统。56级已学过的课程与55级大同小异:①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运筹学,俄语或英语,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②专业基础课:普通地质学,测量学,地图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植物地理,土壤地理,水文地理,古生物与地史学,统计学,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生产原理;③专业课:经济地理导论,中国区域经济地理,中国自然地理,工业地理,农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外国经济地理;④专题课或专题讲座:区域规划,经济区划,农业区划,城市规划,人口地理,经济地理调查方法,岩石矿物学,农业土壤学。

当时的课程考核采取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重要的课程通常按苏联的四级计分制进行考试,成绩分为优(5分)、良(4分)、及格(3分)和不及格(2分)四级。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可选择口试、笔试两种方式。口试多少带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因为每人的考题由抽签确定,万一抽到未复习或生僻的考题,就会影响成绩,所以学生普遍害怕口试。考查只分及格和不及格两档,学生只要不缺课,易通过考查。56级第一学期考试的课程有经济地理导论(口试)、普通地质学(笔试)、气象气候学(口试)和俄语(口试)四门。当时全班只有王桂兰一人获得全优。

教学实习地点选择在北京郊区,依次为:海淀寨口实习基地(普通地质学、测量学),周口店(地貌学),海淀金山大觉寺(土壤地理与植物地理)。参观京西煤矿(工业生产原理)。

三年级之后的生产实习,一般结合当时的生产任务,内容涉及经济地理多门课程。56级的生产实习正赶上1958年的“大跃进”,接受了不少生产和规划任务,主要有:北京大兴县、乡及人民公社规划,河北省区域规划,本溪市区域规划,西部干旱地区考察。除了较集中的生产实习外,部分学生还参加小规模的野外考察,如由中科院综考会组织的西藏综合考察,就有经济地理56级和57级的学生参加。

五年级的毕业论文通常结合生产实习,由指导老师确定题目和内容。56级的毕业论文结合农业部交付的调研和资料分析工作,以农业地理为主要内容。带队的老师有李域、胡兆量、王亦娴等。受教师的研究风格和思路影响,对毕业论文没有统一的要求,有的题目偏大、过于宽泛,例如李域指导我的“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分析研究”一文,写起来相当吃力,看来来并不适宜作为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而地理性强、较为具体的内容,更能锻炼学生的分析与写作能力,当时胡兆量指导有关“华北高粱谷子相对高产区”的论文,就受到好评,曾在《北京日报》上披露。

初创时期经济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主要取决于导师的指导,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因五年制的专业学过的课程已十分繁多,研究生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和论文写作方面。55级谢凝高是仇为之先生指导的经济地理专业的第一名研究生,围绕“钢铁工业合理布局”的研究对象,他参加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十三陵人民公社规划”“西线南水北调综合考察”“三线工业布局综合考察”“承德城市规划”及其他各类总体规划等,特别是在对首都钢铁厂布局的研究中,他与导师一致认为首钢摆在北京不合理,应迁往河北唐山。40年之后,他的研究成果终于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当年应用本科学到的理论方法,通过大量实践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路径有其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