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
《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的首篇。“东皇太一”是众神之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因此也是祭典中的主要对象。《九歌》中所写的下面诸神,则是从祭的对象。
对“东皇”的解释,综合起来有五种。一种认为东皇即东方天帝。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和今人汤炳正先生《楚辞今注》、蒋天枢先生《楚辞校释》等持此说;一种认为“东”是春的意思,认为“东皇”即“春神”。徐志啸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一种认为东皇指东方君王。如杨宪益、戴乃迭、丁山、李光信、何裕、刘毓庆等持此说;一种认为“东皇”即太阳神。如张舜徽、萧兵、江林昌等持此说。一种把“东皇”作通假解释。如何新先生认为“东皇”通“重皇”,又通“神皇”,即“皇帝”,亦即“黄帝”等。一般比较认同“东皇”即东方天帝。
“太一”,《史记·封禅书》索隐引宋均曰:“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宋代洪兴祖、清代陈本礼和今人李学勤、葛兆光、冯时等先生均考证太一即北极星神。太一又是水神。《灵枢经》曰:“‘太一者,水之尊号也。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以今验之,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胎胚皆水也,岂不以为一?及其水之聚而形质化,莫不备阴阳之气在中而后成。”
古人说颛顼是以水德为帝,即水神。《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国语·周语》载:“昔武王伐纣,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韦昭注:“北维,北方水位也。建,立也。颛顼,帝喾所代也。”
楚史专家张正明先生说:“颛顼的神通是无与伦比的,把他看成宇宙的主宰也不算过分。……现在的北极星是小熊座,先秦的北极星是小熊座——《论语》称之为‘北辰’。这北辰和邻近的二十来颗星一起,构成天宫紫微,全天最尊之神就住在这个天宫里面。既然全天最尊之神为颛顼,那么,颛顼即北极星便无可置疑了。”(《楚史》)至战国时,颛顼高阳氏已上升为楚人至高无上的天神、上帝,其象征为北极星(北辰星)。“东皇”颛顼和天神“太一”既是北极星神,又是水神,所以联称“东皇太一”。
由此可见,“东皇太一”指东方上帝,具体指的就是楚人信奉与崇拜的天帝颛顼高阳氏。楚人祭祀颛顼在东郊,故曰“东皇”。
[原辞]
吉日兮辰良[1],穆将愉兮上皇[2]。抚长剑兮玉珥[3],璆锵鸣兮琳琅[4]。
[注释]
[1] 吉日:好日子。辰良:同“良辰”,美好的时刻。
[2] 穆:恭恭敬敬。愉:娱乐。上皇:东皇太一。
[3] 玉珥:剑鼻,剑把,剑鞘出口处的突出部分。
[4] 璆(qiú):同“球”,美玉,玉磬。锵(qiāng):金属器物撞击所发出的声音。琳琅:精美的石头,美玉。
[赏析]
以上为第一段,写祭祀东皇太一的隆重、肃穆的氛围。前两句写通过占卜选择的吉日良辰,参与者的态度、心情和祭祀的对象,表现祭祀的隆重。“上皇”是天帝与先皇的统一。楚人极重祖先,赋予先祖以神灵的色彩,祭祀的对象决定了这场祭礼非同寻常。“愉”,娱也,乃祭祀的目的,通过祭礼使“上皇”获得快乐。为什么要“愉上皇”,因为东皇心情愉快了,天下才能快乐吉祥(“君欣欣兮乐康”)。东皇太一是神仙,但不怕他是神仙,就怕他没爱好,故有下文的盛大的歌舞表演。二句首冠一“穆”字,极具笔力地勾勒了参祭者恭敬、肃穆的态度,乃本段之中心词。
后二句写主祭者执礼之庄敬。他盛装繁饰,用手小心地抚握着剑环上的玉玦,唯恐发出声响,步履庄重地上场。“抚”这一动作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它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主祭者内心的恭敬,更增加了祭礼的肃穆气氛。但见主祭者身上佩戴着五光十色的玉石,在偌大的祭礼场中,佩玉发出清脆悦耳的“锵鸣”。“璆锵鸣”,语简义丰。其一,以声衬静。玉石“锵鸣”,其声甚微,一定要在十分静谧的环境中才能听到,故玉石轻微细小的碰击声,烘托出了典礼的肃穆气氛。其二,佩玉锵鸣,还表示着人物进退合礼、动静有节。《礼记·玉藻》:“君子必佩玉,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佩玉锵鸣暗示着这位主祭者之彬彬有礼和举动如仪的体式与风度。开篇此四句,非细加体味,不能得其神蕴。
[原辞]
瑶席兮玉瑱[1],盍将把兮琼芳[2]。蕙肴蒸兮兰藉[3],奠桂酒兮椒浆[4]。
[注释]
[1] 瑶席:瑶,美玉名,这里形容华美珍贵。也说瑶通“”,香草名。瑶席,指设在神座前的铺垫用具,一般用草丝编成。玉瑱(zhèn):瑱是“镇”的别字,指古代祭礼上陈设的宝器。《周礼·天府》注:“玉镇,大宝器,玉瑞、玉器之美者,褅祫(古代王者祭祖礼)及大丧陈之,以华国也。”故玉镇即指玉瑞(玉做的符信)、玉器之最珍贵者,因可称“镇国之宝”,故名“玉镇”。
[2] 盍:通“合”,集聚在一起的意思。将把:握持,此为同义复合词。琼:赤色玉。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
[3] 蕙:香草名。肴蒸:亦作“殽烝”,大块的肉。这里是说用蕙草盖在祭肉上。兰藉:用兰草作为祭肉的铺垫物。兰:香草名。藉:衬垫。
[4] 奠:献上祭品。桂酒:桂,香木名,切桂泡酒。椒浆:椒,香木名。椒浆,犹椒酒,用椒花泡的酒。
[赏析]
以上为第二段,写祭酒仪式,借祭祀的供物写祭拜者的虔诚。首两句写祭祀的用具陈设。祭堂中放上镇国之宝“玉镇”,神座前铺上华美的铺垫用具,祭祀者双手郑重地将赤玉般美丽的花摆在祭桌上。“瑶席”“玉瑱”“琼芳”,以此为祭具,既见祭礼的隆重和规模,又显祭祀者的虔诚庄敬。后两句写祭祀用的馔肴。祭祀用的肉垫以兰草,盖以蕙草,洁净雅致;祭祀用的酒是桂花酒、椒酒,芳香扑鼻。从祭具到祭品,无一不精美,无一不贵重。美酒佳肴馨香妙音,处处让人生出美妙敬畏之心,形象地表达了众人对东皇太一的虔诚,又烘托出东皇太一神格的高贵。
[原辞]
扬枹兮拊鼓[1]。疏缓节兮安歌[2],陈竽瑟兮浩倡[3]。
[注释]
[1] 枹(fú):同“桴”,古时击鼓的槌。拊(fǔ):敲打。
[2] 安歌:歌声悠然。
[3] 陈:排列有序。竽瑟:均为乐器。“竽”为吹奏乐器,“瑟”为弹拨乐器。浩倡:这里是指声势洪大的歌声。“倡”通“唱”。
[赏析]
以上为第三段,写祭祀歌舞场面的盛大欢乐。第一段写主祭者肃穆的开祭仪式,第二段通过祭品写行祭如仪,都是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进行的,以静态为主。这一段写祭酒以后,鼓乐声突然而起,气氛瞬间变得活跃热烈,则动态为主。本段由三句组成,三句依次写出了在祭礼上奏乐唱歌的三个过程。首先,击鼓师高高扬起鼓槌击鼓,鼓声由轻而重,由稀而密,由缓而快,复又趋于平缓。接着,继鼓点而起的是合唱队的歌声。稀疏的节拍,舒缓的节奏,平平徐徐的安歌,缭绕在祭堂的上空,浩浩的歌声越过祭堂的门窗,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受。随后,吹竽的拿起竽,弹瑟的拨动弦,竽瑟齐鸣,众人纵声高歌,尽情表达对东皇太一的礼敬之情。如此繁音,以三语尽之,非诗家高才,不能为也!
[原辞]
灵偃蹇兮姣服[1],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2],君欣欣兮乐康[3]。
[注释]
[1] 灵:楚人称神为灵,称巫也为灵。这里指用跳舞来娱神的群巫。偃蹇(jiǎn):指忽仰忽卧、抬腿顿足的舞姿。
[2]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调。纷:指纷纷然并奏。繁会:众音会合在一起,即齐奏。
[3] 君:这里指东皇太一神。欣欣:欣喜愉快的样子。乐康:应为“康乐”之倒文,为了叶韵而倒置。康,有大的意思。康乐:即获得极大的欢乐。
[赏析]
以上写祭礼进一步达到了高潮。随着雨点般劲敲的鼓声,或清越或悠扬的竽瑟繁音,和如松涛海潮般的歌声,更热烈的场面出现了:一群男女巫师,身穿彩服,手拿鲜花,在祭堂前跳起舞来。只见他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或仰或俯,旋转腾挪,热烈欢快,秾丽动人,香气四溢,充堂盈室。在五音交会、繁声四起中,一场隆重的典礼宣告结束。天神在安享了丰厚高洁的祭品和人们由衷的颂赞之后,觉得心满意足,而下界的人民也感到他们广受福荫,获得了保佑。
[小结]
本诗再现了上古楚国祭礼的场面,举行祭礼的程序十分清晰。由主祭者上场开始祭告,到祭酒的仪式,到鼓乐的鸣奏,到歌舞的场面,历历如绘,使千年以后的读者,亦能明了举行祭礼的过程,并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现场感。这是由于作者对祭礼过程的清楚记述,同时对不同的场面抓住典型细节,作逼真的描绘。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九歌》所祀之神,太一最贵,故作歌者但致其庄敬,而不敢存慕恋怨忆之心,盖颂体也。”这也正是《东皇太一》在《九歌》中有异于其他诸篇的特点。
当然,既然东皇太一位于众神之首,那么从这篇文章描写的祭祀来看,整个祭祀过程都只有群巫在载歌载舞,扮演东皇太一的主巫却没有唱歌,这也是为了给东皇太一树立威严高贵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