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营销:原理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了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可以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基础。

2.2.1 WWW改变着世界

1991年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但他也许不会想到万维网如此迅速地推广,并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1]互联网出现改变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逐一絮叨。在此仅将互联网作为环境要素,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信息搜索和交易渠道两个侧面的关联做简析。

1.互联网成为搜索渠道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指出:“与电的发明不同,互联网还未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但它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且将会对下一代产生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有利于那些求知若渴的人、愿意去应付那些由泛泛之交构成的超大关系网的人、愿意以极快速度吸收信息的人”[2]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主要通过图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途径获取信息。与今天的互联网渠道相比,这些媒介呈现出承载信息有限、信息更新不及时等劣势。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资源信息搜索、通信往来、休闲社交和工作学习辅助等。尤其是信息搜索方面,互联网成为主要渠道。零点调查公司2015年3月23日发布的有关民众信息获得模式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和白领群体互联网使用率已经接近100%,中学生和城市务工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超过80%,县城民众和城市中老年群体的使用率也在70%左右。而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96.4%的大学生、90.7%的白领群体和78.8%的中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58.7%的城市务工人群和53.7%的县城民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为互联网;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中老年群体,也有25.4%的人以互联网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而且,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大学生、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在互联网上最主要的活动是“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调查显示,在PC端的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白领群体、城市中老年群体和大学生等三个群体的比例分别高达85.8%、82.1%和81.4%;在移动互联网上将“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作为最主要网络活动的是白领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分别占比71.2%和69.5%。[3]

经过多年发展,各大互联网公司逐渐形成对所在领域的领先优势,信息资源也就趋向集中,如“百度”、“搜狗搜索”、“必应搜索”、“有道搜索”等作为搜索引擎的主要选择;“新华网”、“中华网”、“中国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腾讯网”、“新浪网”和“搜狐网”等作为综合类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中国经济网”、“和讯网”、“中国金融新闻网”等相对专业的信息搜索来源。总的来说,相对传统的方式,互联网无疑将信息搜索、信息传递、信息获取带入了全新阶段。

2.互联网成为交易渠道

传统销售渠道集中在线下,基于拓宽市场需求、扩大销售等原因,企业常会选择与代理商或经销商合作。随着互联网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原有的交易渠道模式被改变。对于多年来长期深耕传统渠道的中间商来说,互联网成为交易渠道使得渠道商的市场地位受到冲击、利益被挤压,实体店几乎变成了“尸体店”,整个产品的供应链以及线下网点或门店的职能因为互联网而被改变。B2B、B2C、C2C、O2O……一个个闻所未闻的新词汇,转瞬间就引领起一波又一波的电子商务潮流[4],这真是一场挡不住的颇具颠覆性的渠道革命。

近年来,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足以体现互联网成为购买渠道这一事实,人们的衣食住行之需几乎都能通过网络完成。以2015年天猫“双十一”成绩为例,阿里巴巴平台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其中无线交易额为626.42亿元,占比68.67%),远超去年“双十一”571亿元的交易额,全球产生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多个[5],又一次创造了消费奇迹。如此优秀的销售成绩背后是互联网对人们购买渠道的彻底改变。大到汽车家电、小到话费、电费充值,电商几乎可以做到全覆盖。对于追求效率生活的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想要的商品,电商逐渐成为首选的购物途径。另有数据显示,2015天猫“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当天,天猫服饰、家电、美妆、百货、家装等类目持续保持增长,全天成交额均超过预期。手机成为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单日成交超313万台。此外,坚果、牛奶、蜂蜜、苹果、汽车、电视机、手表等品类创造了新的销售纪录。[6]

根据尼尔森在2015年发布的《全球电商和新零售报告》,通过对60个国家的30 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21~34岁的群体是线上消费的主力军,线上购物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一个习惯,而且逐渐成为了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了这一产业的日渐成熟。其中最被普遍使用的六种线上购物形式包括:网络购物送货上门、网络订购店内自取、开车经过取货、指定站点取货、虚拟超市和自动定制。随着能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80后、90后的经济实力逐渐进入黄金期,从小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95后和00后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网络购买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7]

当然,网上卖与买,一定是基于线上线下有机整合实现的,于是,各大互联网企业在O2O布局、力求线上线下融合就顺理成章了。尼尔森中国总经理范奕瑾说:“商业交互时代已经到来,现在消费者已经不再单纯采用单一的线上或线下的购物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所以,对零售商和生产商而言,能够灵活运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渠道,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满足顾客愿望的,才是真正的成功”[8]

关于转型升级,马云在2013年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九百万家网商、三百万个网商群体是中国经济的力量”,“一个快递哥,一个客服妹,一个敢于在网上尝试消费的人,这三个人组成了今天中国经济新的亮点”[9]⑥。

2.2.2 移动网络助力互联网金融

1.4G网络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信息交换效率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且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参见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news/20130827/1429186461481.shtml。)与3G相比,通信速度更快、网络频谱更宽、通信更加灵活、智能性能更高、兼容性能更平滑、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频率使用效率更高、通信费用更加便宜。2013年12月4日,4G牌照发放,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4G时代。三大运营商也为此在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以中国移动为例,据统计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4G基站110万个,覆盖人口超过12亿人,于114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4G漫游服务。[10]

4G网络的建设带动了4G手机用户的迅速增加。2015年手机市场上非常大的一个变化趋势是2G用户加速向4G迁徙:2015年我国2G手机用户减少1.83亿户,是上年净减数的1.5倍,占手机用户的比重降至39.9%;与此同时,4G用户飞速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4G手机用户新增约2.89亿户,总数达3.86亿户,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29.6%。⑥参见中国商务新闻网,http://tech.comnews.cn/txsm/20160126/165974.html。)如此,运营商的网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消费者的通信体验大大改善。4G网络将移动上网的速度提升到100Mbps,已经达到了部分用户家庭中固定宽带的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在手机上体验到更快的网络访问速度。各大应用软件也纷纷从PC转移到手机,在没有Wi-Fi的时候,4G网络可以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11]

前一节提及的零点调查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上,白领群体和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网络活动是“获取资讯和学习工作”,约占七成。此外,“即时沟通和网络社交”和“看视频和听音乐”也是被调查对象在移动终端上的重要网络活动内容,被提及的比例较高。[12]这一点在传统的2G甚至3G时代,是无法实现的。最早的手机只能通过GPRS接收彩信等信息,最高70KB的速率也只能浏览专门针对移动端排版的wap网页。3G网络则让人们能够在手机上较为流畅地使用QQ、微信等应用,但对于视频、网络电话等对网速要求较高的活动仍然无法做到。4G的推广无疑让人们更愿意在移动端完成各项资源获取和信息交换的工作。

2.手机的普及为互联网交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交易,包括有形产品交易和无形产品交易,自然包括金融这个特殊无形产品。手机的普及则为更加广泛和自由的互联网交易提供了可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7月),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人,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人,较2014年底增加3 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9%,规模达1.86亿人,较2014年底增加800万人。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8.4%和42.5%;手机上网使用率为88.9%,较2014年底提高3.1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为33.7%,较2014年底下降了1.1个百分点;网络电视使用率为16.0%。[13]至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达13.06亿户,手机用户普及率达95.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部/百人。⑥

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移动互联对用户生活的影响渗透。2015年,我国固定互联网使用量同期仍保持较快增长,固定宽带接入时长达50.03万亿分钟,同比增长20.7%;而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却有更大幅度的增长(达41.87亿G),同比增长103%,比上年提高40.1个百分点。2015年用户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89.3M,同比增长89.9%,其中手机上网总流量达到37.59亿G,同比增长109.9%,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的比重达到89.8%。[14]

如果没有4G网络及4G手机的快速发展,二维码支付、P2P网上审批放贷等互联网金融活动就不可能得到今天这样的广泛应用。高速稳定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支持,使得用户完全可以通过移动支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分散的地点,安全、高效地进行互联网购物(支付)与互联网理财。移动终端设备使得线上与线下的界限逐渐模糊,各个服务环节之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用户在消费方面可以实现在线选择、线上支付,再到线下消费体验的O2O模式;在理财方面,用户在手机银行客户端查询银行账户余额,实现电子转账,用手机证券软件阅读证券行情,下达交易指令。各种移动设备为在线消费、线上金融提供了技术、产品(APP)和用户融合创新的基础,在方寸之间为用户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


注释

[1]参见杨书卷:《万维网开放20年》,载《科技导报》,2013(14)。

[2]第1财经,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549.html。

[3]参见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http://www.199it.com/archives/334638.html。

[4]参见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sypl/20131207/155617563143.shtml。

[5]参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511/12/c_128421896.htm。

[6]参见人民网,http://it.people.com.cn/n/2015/1112/c100927806378.html。

[7]参见尼尔森中国,http://www.nielsen.com/cn/zh/press-room/2015/Nielsen-global-survey-on-e-commerce-and-new-retailing.html。

[8]参见尼尔森中国,http://www.nielsen.com/cn/zh/press-room/2015/Nielsen-global-survey-on-e-commerce-and-new-retailing.html。

[9]参见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sypl/20131207/155617563143.shtml。

[10]参见C114中国通信网,http://www.c114.net/news/118/a941466.html。

[11]参见ZOL手机生活,http://4g.zol.com.cn/449/4499419_all.html。

[12]参见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http://www.199it.com/archives/334638.html。

[13]参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页,2015年7月。

[14]参见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kj/201601/26/t20160126_85554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