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单罗盘训战手册:打造大客户销售铁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训战融合立体赋能

有人可能说,这六个维度是诗和远方,销售人员更关心眼前的苟且,关心能不能完成业绩,怎么提升能力。很多客户做过很多次销售培训,虽然请的老师水平不错,学员满意度也很高,但学完后,销售团队还是老样子,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因为销售是一种技能,只能通过刻意训练才能提升,直到变成一种本能反应,才真正属于你。

如果某人参加了一次培训,听到了一套好方法,从此就能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这套新方法去做,是最好的结果。可惜,这种人的数量和大熊猫的数量差不多。

上个月我看完了一本书,兴奋地拍了封面,发微信给朋友,问:“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朋友回复:“这书以前看过,现在没什么印象了。”

我惊讶地问:“啊?这本书不是你推荐的吗?你说这本书非常好,给我拍了10张照片,你在上面写了很多笔记,居然没印象了?”

《认知天性》(Make It Stick)中说,人们对学习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例如人们看完一本书,在书上写满笔记,再写篇读书心得,以为自己就学会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过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再去测试,绝大部分都会被忘掉,更别提用起来。你曾经看过这本书,和没看过这书,基本没区别。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有以下五个原因:学得少、忘得快、用得少、缺辅导、难坚持。

学得少

第一个原因:被动式学习效果较差。我们从小习惯了填鸭式教育,习惯了以老师讲为主。我大脑中经常浮现一个画面,一个人拿着饭碗和勺子,给一群小孩喂饭,一口接一口地喂。有的小孩不想吃了,这个人就叹气“你不知道这些多有营养啊,来,再吃两口”。课堂中,我们都是一群等待被填食的“鸭子”,老师把各种知识塞进去。喂饭的人就是老师,饭碗和勺子就是话筒和翻页笔,饭菜就是PPT里的知识,小孩就是学员。老师在不断地输出,学员在被动地接收。

学习金字塔理论(见图2-3)展现了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

图2-3 学习金字塔

销售人员参加过的培训,大多以老师讲授为主。所以最多吸收5%。现实中的问题是,如果一个老师讲得太少,让学员练习得多,你们会觉得这个老师干货太少,或缺乏诚意,或投机取巧。老师为了学员满意度,为了客户付款,只能不停地灌输知识、给干货、填鸭子。很多学员评价老师都喜欢用一个词“干货满满”。在学员看来,可能是褒义词;在我看来,其实是贬义词。这次沙龙如果以你们研讨和练习为主,学习效果肯定更好,但很多人会觉得白来了,觉得老师给的干货少,下次不来了。

被动学习的上限是30%。如果通过实践和教授给别人,你能掌握90%。所以,想提升学习效果,有个小技巧。你只需要把学习目的设定为“向他人讲授、自己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辅导他人应用”。我们为很多客户培养过企业内训师,我经常对内训师说:“如果你想快速掌握这套方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学完之后,回去马上转训,讲给别人听。不管学员有没有听明白,反正你把自己整明白了。你去讲一次的效果,等于复训10次。”

有些内训师心里没底,认为自己还没学会,怎么敢去讲。我会给他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我还没学会,怎么敢去用呢?”加德纳回答:“你都不去用,怎么学得会呢?”其实这段对话背后的原理和学习金字塔是异曲同工的。

忘得快

第二个原因是忘得快。大家上高中都得学物理,当年学了无数遍,闭着眼睛都能写出的万有引力公式,现在还有人记得吗?

估计绝大多数人,高考结束后,就还给老师了。

很多人这辈子知识最渊博的时候,就是高考前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知语文,右知数学,前知物理,后知化学,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问题是,有些重要公式,例如万有引力公式,反复练习几百遍,你都会忘得一干二净,更别提这种两三天的培训课了。

去年教师节,我看到朋友圈疯传一段话:师恩难忘,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想对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我把您教的知识都还给您了,您什么时候能把学费退给我呢?”

“职业培训师”也被人称为“老师”,所以每到教师节,我也会很忐忑。我不知道以后,有没有人看到我的名字,就问我:“你讲的知识,我已经全部还给你了,我交的培训费啥时候能退?”

我想到了一句广告词:你的遗忘能力,超出你的想象。

其实不用等几个月,只要过1天,你可能就会忘掉一半;6天后,你可能就忘掉3/4;最终,你能记住的大概不到1/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做过相关研究。

更要命的是,最终剩下的25%,也不一定是和知识有关的,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内容,比如你记住的可能是漂亮的女同桌。有一家世界知名的咨询机构,对学员做了一个跟踪调查,结果显示,90天后,没遗忘的知识点只有6%,真相总是这么残酷。

用得少

每次课程结束,我都送大家一句话:“有用才有用,无用就无用。”只有回去应用所学内容,采取了和以前不一样的行为,才可能带来新的结果,才会发挥知识的价值。否则,听得再多,没有行动,我们和一个U盘有什么区别?U盘值多少钱?你值多少钱?

如果把课堂中老师讲的、同学分享的内容当作基数,即100%;被你听进去或者记下来的内容,可能只有1/4;你准备课后尝试应用的内容,可能只有1/16;真正采取行动的内容,可能只有1/64;3个月后还在坚持用的内容,更是少得可怜。

从知到行之间,每一步都有鸿沟。这中间每个环节,学习效果都在剧烈衰减。我听过一个著名培训师的课程,他在课程结束时,真诚地说:“如果我这几天所讲的内容,能够让你有一点点触动,回去之后能有一点思维和行为上的改变,哪怕只有1%,我觉得已经值了。”当时觉得,这位大师要求怎么这么低,怎么只要带走1%?现在再想这句话,觉得能把1%用起来,已经很了不起。每次培训班,客户领导都会说“希望大家学以致用”。听起来很轻松,实际上很难做到。这就是第三个原因,学以致用的很少。

缺辅导

第四个原因,是缺少及时、有效和持续的辅导。道可顿悟,术需渐修。销售重在实践,技能需要修炼。

考过驾驶证的朋友都知道,启动、挂挡、打方向盘、坡起、曲线行驶、侧方位停车、倒车入库等内容,如果连续教,估计2天就能教完。其余时间学员在做什么?

答案是在反复练习,教练纠偏。

有位销售人员拜访过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这家俱乐部的会员年费很贵。因为这家俱乐部培训周期很长,把每个动作拆解成若干个要点,反复训练。教练先讲给你听,然后做给你看;接下来你做给教练看,教练来纠偏;然后教练再做,你再看,反复练习,直到最后变成自动自发的反应。销售训练应该和打高尔夫球、开车一样,重点不是知识讲授和技能演示,而是需要反复训练,反馈纠偏。

很多培训,都是听听很激动,想想很感动,回去没行动,俗称“三动式”培训。

很多老师理论功底扎实,实战经验丰富,引导技巧娴熟,课堂氛围很好,学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学员在分享学习心得时,都表示要学以致用,大干一场。结果呢?回到工作岗位上,过了几个月,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思维和行动没有任何改变。有些人觉得是学员毅力不够,没有落地。

后来,我们跟踪了很多学员,发现学员被冤枉了。其实有不少学员,回去都有尝试,后来逐渐不用,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课堂上,有老师带教,有同学讨论,学习氛围浓厚,有问题能得到及时反馈,学员很容易参与进去,努力应用。第二阶段,刚回到工作中,虽然学习氛围没了,由于惯性还能保持一段时间。但是,周围的人都按照老套路做,如果应用中遇到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就会被周围的人同化,回到老套路上。更难的是第三个阶段——持续应用新方法。没有一套通用的理论,能够完全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能够一帆风顺地推进。遇到挫折,产生了疑惑和困难,如果没有人及时答疑解惑,给予有效辅导,学员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这是第四个原因,缺少及时有效的辅导。

难坚持

第五个原因是坚持不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所谓21天养成一个新习惯,不过是迎合了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相比而言,一万小时定律,强调刻意练习,更符合实际情况。习惯的养成,本质是某种行为多次重复,在大脑内部形成了新的神经元关联,遇到类似情景,大脑直接调用程序,变成一种自动自发的反应。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足够强大的动力,经过足够长时间的训练。

下面介绍我们的实践,如何破解这五个难题。

训战结合项目解决销售辅导难题

第一个难题,学得少。被动式学习效果差,所以我们把被动式学习改造为主动式学习。策略销售标准课程,以学员对抗和讨论、老师点评为核心;策略销售工作坊(workshop)环节,学员带着自己的实战项目到课堂,以大家练习为主。内训师回去要转训,内部实战教练要做辅导,都是以教促学,主动式学习。

第二个难题,忘得快。遗忘曲线倒过来,就成了记忆曲线。为了让大家记得更牢,我们会设计线上和线下分享机制,各团队定期分享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心得,团队之间互相学习,不断复习。

第三个难题,用得少。为了让大家多应用,我们以两周为一个循环单元,分析项目形势,制订策略计划,定期检查执行效果,不断循环,强化应用。

第四个难题,缺辅导。我们为客户培养了两支精英队伍,内部实战教练队伍和内训师队伍。内部实战教练打单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内训师对知识点熟悉,理论强。两支队伍从实践和理论方面,为各团队提供持续、及时的辅导。

第五个难题,难坚持。我们设计了积分制度、定期会议、团队PK等机制,帮助大家坚持下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我们结合吉尔伯特绩效模型,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入手,克服以上难题,设计了训战结合项目。对于一家企业,和销售相关的核心能力有三个。第一是营销规划能力,即制订年度营销规划,动态跟踪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第二是策略销售能力,定期分析复杂项目形势,制订推进策略。第三是拜访能力,高效准备,合作经营,赢得客户信任。三种能力对应的训战结合项目,分别叫“智胜365”“赢单Y90”“蝶变Y23”。训战结合项目,以精品课程做方法导入,以在线工具固化成果,以实战辅导推动落地,最终帮助客户提升能力,改善绩效,支撑组织战略的实现。

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培训无效”的难题,让大家从“知道”到“做好”,知行合一,直到最终养成一种新的工作习惯,成为自动化反应。如果这样做,能力提升与绩效改善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否则,学得再多,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发生改变,永远都是在纸上谈兵,不会有任何实质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