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03

空间规划教学中人文情怀的培养与人文价值的渗透


空间规划课程已经开设好几年了。经过数年的探索与不断进步,作为一名指导教师,我也积累了一些认识与经验。众所周知,与本科规划教学相比,研究生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学生的规划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规划这门课程,与其说是传授空间规划知识,毋宁说是提升学生们的规划素养。

空间规划是清华规划研究生一入学就遇到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们反映,这门课程的特别之处,首先是空间尺度大,往往涉及几百乃至上千平方千米的空间范围,这不是他们既有的规划知识所能应对的;并且,在规划分析中,每每还要涉及不同尺度的空间层次,从全球到国家、到区域次区域,以至关键地区,这种大规模的尺度转换及其相互关联和影响,新入学的研究生通常难以准确把握,特别是对一些建筑设计背景的学生,简直是一次痛苦的“洗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地、持续地注意由于课程在空间尺度与层次上的特殊性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较为自觉地增强学生对不同空间尺度的认知,做出相关的价值判断,转化为规划设计思维与决策。借本书结集出版的机会,我想就教学中人文情怀的培养与人文价值的渗透谈点基本认识。

前年,国家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存量用地的处理逐渐成为规划的中心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三旧改造背景下广州“两江地区”进行空间规划研究。众所周知,存量土地利用的一个基本形式就是“城中村”,按照现在较为流行的规划做法甚至既定的政策,城中村是落后的代名词,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结果总是要一拆了之的。记得调研回来,一组同学汇报深入调查的城中村问题,印象至深的是一张照片,现代化的城市高楼之间夹杂一个很不协调的城中村,说是一个“毒瘤”。言下之意,他们要准备动刀子了!如果说城市空间规划是对空间的一种“治理”,那么城市现状调查与研究则是一种“病理学”分析,尽管这只是调研成果中一个极其细微的局部,但是显然关系到存量规划中对土地及其附着地上物、地上人的价值判断与空间安排。记得当时我因势利导地提了一串问题:先有城,还是先有村?没有城的时候,在农村社会中,村是什么角色?村周边筑了城,在城市社会中,村成为城中村,村又是什么角色?城与村,从发生学来看,究竟谁是“毒瘤”?城与村,为什么非此即彼?对于这些先城市而来的村,暂不提什么乡愁,仅就其物质空间来说,除了一拆了之,是否还可以选择保留、保护、更新等替代的道路?实际上,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经过一番讨论,不知不觉,大家对存量用地规划有了新的认识。

刚刚结束的北京外围地区空间规划研究,正值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大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北京城何去何从?相关部门还没有拿出具体的做法。选这个题目,不仅对于学生,就是对老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北京城市发展特别强调城市作为首都的功能定位,因此要特别强调首都对国家统一与城市发展的价值。在传统的北京规划研究中,尽管也有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但是对首都在国家统一与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发掘与认识并不突出。因此,在这次教学过程中,除了通常的规划技术方法训练,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具体涉及辽、金、元、明、清的千年时间)北京城作为首都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空间影响给予特别的关注,学生们对北京作为首都与国家文化中心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无疑对空间规划方案的形成也有显著的影响。

作为一名规划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如果我们把规划方案视为“决策”,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培养未来规划师的“决断力”。我一直以为,如果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具体的空间规划,一般都会得出较为优秀的分析与方案来,相差的只是技术水平与表现手段的高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规划设想,教师一般都不会简单而粗暴地“毙掉”。承担本课程教学以来,我一直坚持通过激励和帮助学生提出设想,并且论证设想,努力做到“自圆其说”。在论证方案设想的过程中,同学们一般都会自觉地修正自己的想法,方案也会逐渐充实和丰满起来。事实证明,在相当程度上,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方案形成时,同学们每每会给自己的方案起个得意的名字,画龙点睛,其中很多方案的名字在课程开始不久就形成了,这一方面当然是同学们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的方案设想,实际上另一方面也是老师们刻意保护的结果。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在北京房山的案例中,一名辛姓同学很喜欢他的创意,实际上我并不同意他的想法,直到现在依然如此,以至于至今我仍然对他们组的方案历历在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引导该组继续探索和深化下去,不断改进与完善,期末评图时效果还真不错!

最后想说的是,这次学生作业出版,只是收录了学生作业的一小部分,如果把所有学生的成果放到一起,那将会更加丰富多彩,这一点我作为指导教师深有体会,并且引以为豪。尽管由于多种原因,这次未能将全部的学生成果收入,我还是要特别强调,未列入的作业并非不如这些收录的,所有的学生作业都饱含着紧张而辛苦的汗水,学生们艰辛,老师也不轻松!我想,凡是上过这门课的学生,无论你的作业有没有收录在此,都一定会对那有张有弛、有笑有泪的十六周记忆犹新。没有上过这门课的读者朋友们,当你看到眼前这些果实,可能觉得还不够成熟或老道,但是我想你也一定不会挑剔和指摘,因为这些难得的稚嫩,不正是意外的清新吗?

武廷海

2016年10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