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一、名词解释

1.福利经济学

答:福利经济学是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亦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

2.帕累托最优

答: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最适度即当某种分配标准既定时,遵照这种标准,研究何种状态会使集体中各个人达到最大可能的福利。我们规定最大偏好状态是:在那种状态,任何微小的改变,除了某些人的偏好依然不变而外,不可能使所有人的偏好全增加,或者全减少,这就是帕累托最优。

3.凯恩斯主义

答: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盛行30多年的凯恩斯主义,则是工业化国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摒弃以前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这种传统概念,指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这一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4.仓储后备论

答:仓储后备论是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渊源,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也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思想。正是基于仓储后备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仓储,如常平仓、义仓、惠民仓等,这些设施也确实为救济灾民贫民发挥过很好的作用。

5.大同社会论

答:大同社会论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用精炼的语言首先提出并描绘了“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同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劳动,所有的社会成员均有生活保障等。大同社会论的核心内容既涉及到社会制度,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二、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基础之上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

答:(1)各专家说法不一

经济学家通常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障视为一种收益分配手段,从而很自然地将社会保障划人经济学范畴;

而社会学家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学的一个领域;

一些政治学者也会说社会保障属于政治学范畴,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与政治目标,是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

而法学家、管理学家等对社会保障学科的性质亦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2)不同国家看法不一

现实中的社会保障是否作为经济学或社会学或政治学等学科的一个分支,或者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在不同国家其实是不同的。

(3)依据社会保障性质判断

鉴于社会保障独特的性质及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其作为任何一个学科的分支均非合适,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来发展或许更有利于社会保障理论的健康发展。

(4)依据理论判断

社会保障从基金筹集到支付的过程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它应当属于经济学范畴;

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稳定发展服务,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社会政策,它又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

社会保障的行为是社会控制,其内容与任务是解决各种特定的社会问题,从而又应该属于社会学范畴;

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关系只能由独立的法律部门来调整和规范,并需要运用到统计学、管理学及保险学等技术。

由此可见,社会保障牵涉面甚广,上述学科均不可能包容它。目前的专业分割式研究正是造成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表面繁荣、背后危机的深层原因所在。因此,社会保障应当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5)依据学科判断

社会保障学是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势来理解的,社会保障作为中国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显然并不具备这一条件,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规范的、超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保障学,而应当将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立足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在不断的认识过程中去探究,进而建立和把握它的理论体系。据此,社会保障学仍然是能够成立的,它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去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建立和逐步完善它的体系。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基础之上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

2.如何看待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

答:现代社会保障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制度安排方面受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是日益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动用的经济资源构成了经济领域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越来越合理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的发展亦对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等的影响日益重大。

(1)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中外社会保障发展实践进程已经揭示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于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

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三个理论贡献,是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进化到理性发展阶段。

(2)为何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产生重大影响

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经济学者对社会保障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已在客观上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所致。当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规模很小的时候,它只不过是政论家、神学家与慈善家关注的问题;而当社会保障变成一种国家制度安排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时,经济学界的关注就日益显得至关重要了。

(3)客观评价经济学或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在充分肯定经济学是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及政策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石,以及经济学所揭示的普遍原理与方法对社会保障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经济学无法完全包容社会保障理论,因为二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并不相同,从而绝对不是社会保障的全部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在强调重视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地位的同时,不能用经济学替代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也不能简单地被视为经济学的分支。否则,就会忽略社会的、政治的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刻影响,进而将经济效率问题绝对化,这绝非是社会保障理性而合理的选择。

3.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争论?

答:(1)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偏差

一方面与研究者不同的专业视角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社会保障走过的历程及其多样化实践的影响。因此可以发现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分歧是长久的,也将是永恒的。

即使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经济学界亦有主张对社会保障采取公营或私营化的争论,还有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持完全相反意见的争议。因此,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早已成为争论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领域,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亦早已成为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专家。

(2)立足于社会保障本身

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于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等,因此,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但这些学科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同样地不能等同于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专门研究。就像弗里德曼可以提出取消社会保险制度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不可能做到一样,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效率”均是注定要灭亡的。

(3)遵循科学规律

各学术领域与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社会保障态度的差异,正是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学说的有益营养来源,也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否定社会保障的学说与肯定社会保障的学说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健康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4.试比较分析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影响。

答:(1)经济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于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

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三个理论贡献,是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进化到理性发展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无法完全包容社会保障理论,在强调重视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地位的同时,社会保障理论也不能简单地被视为经济学的分支。否则,就会忽略社会的、政治的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刻影响,进而将经济效率问题绝对化,这绝非是社会保障理性而合理的选择。

(2)社会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又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社会保障通常被纳入社会发展而非经济发展的范畴,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通常作为评价与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而非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种归类习俗也表明社会保障需要社会学的指导。

社会学的优势正在于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观对于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有着非常直接的启示。

(3)政治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政治学所揭示出来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追求,对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影响。

政治学关注的核心领域是国家与社会、民主与法制、人权与主权、政党与政权、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决策与行政、权力与腐败、发展与稳定等。在这些核心领域中,几乎均与社会保障有着密切的联系。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几乎均是与社会保障有关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对社会保障具有同等重要的基础性理论价值,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并汲取政治学的养分。

5.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吗?

答: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能否得到也一直是学者想证明的,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笔者的观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可以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的,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能整合。

(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

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只要是公平的,即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的统一,就会导致效率的提高。

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都是同等重要的,是无法分割、相辅相成的。公平和效率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保障这一目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所以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的。

(2)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和效率方面的不足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受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制度设计还不完善,实际操作过程困难很多。因此,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和低效率并存的问题还较为明显。

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

a.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小,覆盖面狭窄;

b.在已享受社会保障的人群中,由于保障基金来源不一,其享受的待遇还存在很大差异;

c.我国目前除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外,其他保险项目还在试点阶段,没有实行真正的社会统筹,同时,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展也很慢,导致统筹层次低,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保障功能弱。

效率低的主要表现是

a.缴费水平、待遇标准和范围差异大;

b.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影响社会效率的提高;

c.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营中未引入市场机制,政事不分,监督不力,存在着挪用、挤占甚至浪费现象,未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制约其提升社会效率作用的发挥。

(3)建构既是社会公平又有经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方向、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及主要对策

主要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行的主要以“国家社会保障”为特征的制度模式要尽快向以“国民保障”为特征的制 度模式转变,进而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更高水准的公平与效率。

基本思路

a.社会保障在其“基本点”上从“强调国家责任”转向“强调国民权利,国家有义务承担”;

b.在其“保障动因”上,从“缓解阶层矛盾”转向“促进社会发展”;

c.在其“保障需要”上,从“个人需要”转向“社会需要”;

d.在其“保障范围”上,从“局限于特定社会人群”转向“全体社会成员”;

e.在其“保障制度”上,从“零星的、分散的”转向“系统的、完整的”;

f.在其保障作用上,从“残缺性”转向“制度性”。

主要原则

a.适度原则——社会保障需要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b.刚性原则——社会保障一旦形成,其项目、标准、水平具有可增不可成、可升不可降的刚性特征;

c.其推行具有强制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应服从其制度安排。

主要对策

a.转变传统的单位福利主义观念和体制,剥离单位的社会保障功能,强化个人自我保障意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由国家、单位、个人共担风险的社会保障机制;

b.建立中央政府宏观统一指导和控制,地方政府为直接责任主体,各部门分工协作,运作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使社会保障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套,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和稳定发展;

c.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补充性保险、商业保险的作用等措施,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提高覆盖面;

d.建立收、支、管、投四个环节相分离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向市场化、技术化和经营化方向迈进,更好地增进社会效率;

e.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着力于建设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向规范、有序和健康的方向不断迈进。

6.试列举经济学与社会学界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

答:(1)经济学界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

197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即以社会选择理论等著称于世,在其代表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从分析民主制度下寻找进行社会选择的社会福利函数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个人偏好和社会选择的本质二个公理及社会福利函数应满足的五个条件,同时用反证法证明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或“独裁定理”。

加尔布雷斯主张国家干预,并提出一套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强调个人的生活福利应得到保障、医疗保健事业应有很大发展、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应得到改善,以及文化、教育、艺术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并明确提出用累进所得税制来消除收入不均等。

阿瑟·奥肯则坚持调和“平等”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的所谓“第三条道路”,但他仍然赞同通过社会保障措施来调整社会关系。

庇古,庇古的收入均等化、国家干预论等观点及转移支付主张,对实行有利于穷人的收人再分配政策和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具有相当影响。他的贡献主要是:

a.作为旧派福利经济学的代表,庇古立了福利经济学理论。他认为福利是表示人的心理状态并寓于人的满足之中,福利的大小可以通过货币来衡量。

b.庇古针对如何才能实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得出了政府应当干预经济的结论。c.庇古还提出了向富人征税,再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将这部收入转移给穷人的主张。

(2)社会学界对代表人物及其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每一个层次的需要均有若干具体的内容。

尽管马斯洛的等级需求层次理论不能绝对化,但它确实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的一般需求规律。这种规律揭示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每个层级的需要都需要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可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确实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基石。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的核心观念是“整合与秩序”,并多少承袭了生物演化论者的观点,他将社会比喻成生物有机体,并认为社会的各部门就像是生物的各种器官一样,各有其功能,只有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才能透视和了解它如何有次序的存在,以及如何发挥社会的不同部门的不同功能,进而解释一个稳定而整合的社会是如何运作的。

结构功能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认为是这种制度本身对于社会有功能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种解释当然不可能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真正来源与变迁,但它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有助于认识社会保障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地位和作用。

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

尽管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1858—1917年)在他的著述中很少直接讨论社会保障问题,但他认为国家存在的功能是为了要帮助社会以达成整合的目的,而为了社会整合,必须建立社会互助的集体意识,这种社会整合论其实亦代表了一种社会保障思想。

瑞林格的文化决定论

他通过对德国与美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比较,认为美国之所以较德国晚50年之久才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其根本原因是文化风俗习惯与价值体系的差异造成的。从文化因素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保障问题肯定是必要的,因为它确实能够说明一些从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无法说明的现象,但过分强调文化决定论却并不妥当。

7.比较独裁政治与民主政治下的社会保障。

答:独裁统治下,国家机器为独裁者所控制,中国古代的专制是是皇权至上、家天下式的专制,西方古代的专制既是皇权专制也是贵族专制,无论哪一种,社会保障的措施均是统治者或既得利益集团维持他们权力的策略性工具;在民主政治条件下,由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通常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社会保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由立法机关规范并由行政机关实施,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事实上却取决于多数国民的意愿。

(1)社会保障发展的动力不同

在专制政治下,社会保障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意愿与意志,社会保障是由统治者主观意愿决定的社会保障,也是被动式的社会保障;在民主政治的条件下,由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通常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事实上却取决于多数国民的意愿。

(2)目的不同

在专制统治下,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维持统治秩序与政权的延续;民主政治下的社会保障是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

(3)内容不同

独裁统治下的社会保障内容局限于低层次的救济;民主政治下的社会保障则是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在内的综合性保障系统。

(4)运行机制不同

独裁统治下的社会保障的运行是人治而非制度化,它的效果取决于统治者的开明程度及是否重视民生问题;民主政治下的社会保障的运行则是在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下运行,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5)能动性不够

在独裁统治下,社会保障完全出于统治者的个人意愿,人们只能被动接受,因此不存在泛政治化的情况;但是民主政治下,因为民主政治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往往不是事先审慎思考每一社会保障项目或政策出台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是政党政治及政治家的竞选需要占了很大的位置,以至于造成社会保障跟着民主选举膨胀,最终留下难题给继任者,造成社会保障的泛政治化。

8.试分析一个政党(国内外均可)的社会保障政策主张。

答:政党政治通过议会或控制政府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政策,其对社会保障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美国有两大政党之一的民主党人认为,社会成员的生活困境是社会环境欠佳或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政府应当努力改善环境、提供机会,同时负起照顾人民生活的责任,故设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全必要的;而且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兴起,政府还应该不断改善社会服务来配合人民的需要。

在民主党执政时或在民主党主政的州或市,还可以看出他们较为重视少数民族和穷人的利益,能够体恤他们的需要并常常为少数民族提供就业机会。克林顿作为民主党推举出来的总统,1992年在竞选中许诺他上台后让“每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医疗保健”,同期民主党通过的政纲亦提出了平民福利法案,但克林顿上任后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迫使他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向共和党人作出妥协,以致他的福利改革遭到严重挫折;小布什上台后,减税与削减社会福利成为他推动的改革目标,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更是提出要控制公共养老金计划而为每个美国人建立个人账户,这一动议无疑遭到了民主党人的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