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政治系统的硬件:国家与政府设置
第三章 国家与超国家政治
一、关键术语
1.民族国家
答:民族国家是指当民族与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即国家内只有单一的民族,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而且文化与政治已经逐渐融合,民族国家具有领土、人口和主权三个关键要素,其发源地是西欧,17、18世纪以后,民族国家的共同体形式逐渐扩散到全世界。
2.立宪君主制
答:立宪君主制是指西方国家进入宪政国家时期的一种政体形式,君主是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宪法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结果。立宪君主制可以分为:①二元君主政体,即形式上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限制,实际上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钦定宪法权等权力;②议会君主制,即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约束、君主为虚位元首的国家。议会君主政体只是部分意义上的残缺的君主制。
3.共和制
答: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出现过民主共和制和贵族共和制。在资本主义共和制国家,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另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共和制。
4.联邦制
答: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联邦制的共同点是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主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由宪法明确划定,两级政府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其中任何一方不能随意干预另一方的权力。联邦制的特点有:①联邦设有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法律,在国际交往中代表国家;②国家权利的一部分归地方,联邦各成员单位设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③在对外关系上,只有联邦作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联邦各成员单位不是独立主权国家,没有军队;④联邦的居民具有共同和统一的国籍;⑤联邦制国家内成员单位的联盟关系一旦形成就不允许自由退出,只有少数例外。
5.公民社会
答:公民社会是指作为与国家相对而存在的社会领域,被认为是限制国家权力和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是伴随着民族国家建设和近代公民社会自主化而成长起来的。随着国家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确立,国家的职能也就限定在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之内,作为真正私人自律的领域,公民社会开始形成,并处于与国家对立的状态。
6.极权国家
答:极权国家是指政治权力对非政治生活的无孔不入的政治统治,国家和社会的界限被取消,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的社会、文化、宗教生活的一切领域,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权力来达成,个人不再有任何私人空间或自由,社会彻底地政治化,一切皆属于国家,没有任何东西存在于国家之外。
7.主权
答: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权力,包括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对内的最高权,是指国家权力高于国内任何公共权力;对外的独立权,是指国家不受外来控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国家基本权力的基础,其内容包括政治独立、经济主权和领土主权。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8.国际体系
答:国际体系是指国际政治的各行为主体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相应结构、功能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17世纪标志着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主体的现代国际制度的开始,强调主权国家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享有排他性的权威。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还规定德意志的加尔文教与路德教取得同天主教平等的地位和权力,欧洲的宗教对峙得到承认,从而形成了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
9.全球治理
答:全球治理是指“从地方到全球的多层面中公共权威与私人机构间一种逐渐演进的(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合作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全球的和跨国的规范、原则、计划和政策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解决共同的问题”。全球治理意味着国家和非国家主体在国际事务上进行合作,对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如此,全球治理仍然难以超越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民族国家仍然是当前国际事务的主体。全球治理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之一。
二、复习思考题
1.现代民族国家有哪些特征?
答:现代民族国家强调只有当民族与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即国家内只有单一的民族,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范围相同,而且文化与政治已经逐渐融合,才符合“民族国家”的纯粹含义。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如下:
(1)对其领土有明确的边界
①领土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确定的管辖范围。民族国家拥有明确并且严格的国界,并以此作为行使国家权力和实现民族利益的界限。
②在国家领土范围内只有一个政权,不存在分裂割据政权,民族在统一的国家政权之下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2)具有一定数量拥有公民资格的人口
每个国家在其疆界内都有一定的享有公民权利人口。现代民族国家对公民资格有文化和政治两种不同的标准:
①文化以血缘权利为根据,从语言、文化、种族的角度对国民进行界定,一个人不能随意获得或者放弃其国民身份。
②政治取向认为公民资格是个人的选择和对政治实体的忠诚问题。国家是由一群拥有公民资格的人构成的,不管其文化、种族和宗教倾向是什么,人们可以自动获得和放弃国民身份。
(3)拥有绝对的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主权是指国家对内一切事务具有排他性的最高统治权,对外主权是指国家在对外事务上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
2.结合中国现实,谈谈你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
答:利用国家——社会视角分析当代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下:
(1)国家与社会各自相对自主
改革之前,我国的国家与社会是重合度比较高的,中国处于一种“总体性”的社会制度安排中。经过改革,我国逐渐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相对独立。一方面,通过改革,国家机构获得了制度上和法律上的相对独立地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和深入,社会重新焕发出活力,并且出现了公民社会的某些因素。
(2)国家与社会相互增权
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转型的不断深入,国家与社会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自主性的社会空间不断扩大,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多样而复杂,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民间社团。形成了“强国家——强社会”关系格局。
(3)国家对社会“分类控制”
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手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即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种分析理论基于中国特有的国情,站在国家的角度,认为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府,必然会根据各类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公共物品的种类对它们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中国政府是从集权主义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的,并且改革是渐进性的,所以现阶段我国的政府已经具备进行分类管理的能力与条件,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建立起一套对不同的社会组织实施不同控制策略的“分类控制体系”。
3.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有哪些影响?
答:全球化是指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要素超越国界和地域限制而互相影响并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的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世界性的、国家性的和地方性的事务互相影响。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主要包括:
(1)实行经济开放,让渡部分经济主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称为一种全球性经济,它不但具有全球规模,而且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经济的“无国界行为”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依赖增强导致主权的弱化。原来完全为一国所独有的权力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让渡于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来运作。
(2)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威胁
跨国公司不仅操纵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当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避雷阻碍跨国资本活动时,打破这些壁垒就成为跨国公司的内在要求。跨国公司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贿选,资助反政府活动和改变、制造经济混乱等手段,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践踏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3)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国家环境主权带来挑战
经济的发展给人类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国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使人类面临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污染已经超过国界,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环境问题作为国内问题,任何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管理和处置,不受外部力量的干预。然而,环境污染的扩散性和跨疆域性侵蚀了他国的环境,每个民族国家都必须与国际社会共同担负起全球治理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