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4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真题及详解
教育学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担任过22年农村中学校长,代表性著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答案】C
【解析】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48年至1970年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代表性著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美国鲍尔斯、金蒂斯代表的学派是( )。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D
【解析】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美国鲍尔斯、金蒂斯代表的学派是批判教育学。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可分为具有创新风格的英美流派和具有保守性的德国流派,英美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弗莱雷等;德国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哈马贝斯、布兰凯尔茨等。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与分析,则是批判教育学各流派的共同特征。
3.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B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主要原因是: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③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A项,经济可以影响教育,但是还不足以决定教育的性质,其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内容、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结构。CD两项,两者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者数量、教育观念、内容和技术,但不是主要因素,也不能决定教育性质。
4.“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比喻说明了人具有( )。
A.差异性
B.社会适应性
C.自然性
D.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解析】这句话的本意是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保持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比喻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污浊的环境中仍能够自我抵制诱惑,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5.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民族本位论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原理中,教育学家们讨论教育目的时产生了两种相对立的理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其中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他们主张:①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②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需服从社会需要;③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④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
6.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学校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C
【解析】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了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在人的一生中,经历了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各有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是确定入学时间、学校分段和衔接等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7.“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暗示和前进的动力,最终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下列哪种师生关系的作用?( )
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伦理关系
【答案】C
【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8.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理念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是( )。
A.科学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D
【解析】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也即教育现象之说明。他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只是一种生活,不是各种不相谋的过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9.长期的实践证明,基础教育学校必须坚持( )。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与研究并重
C.教学与实践并重
D.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答案】A
【解析】以教学为主是由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同时,一般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实践和研究的能力。历史经验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
10.《学记》中比较准确地体现教学启发性原则的是( )。
A.“开而弗达”
B.“学不躐等”
C.“及时而教”
D.“禁于未发”
【答案】A
【解析】A项,“开而弗达”中,“开”即启发的意思;“弗”指不要;“达”指通达;意为:“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这是启发式教育,而非填鸭式。B项,“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不要去学自己目前还不能够掌握的东西。C项,“及时而教”意思是教师要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和方法。D项,“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或者现象发生之前就开始采取防范措施。
1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与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小组学习
【答案】C
【解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C.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
D.指导班委会的工作
【答案】A
【解析】A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培养学生具有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要首先从品德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BCD三项,都属于班主任的工作,但不是首要和重点工作。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答:错误。理由如下:
(1)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能够增加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效发挥教师地的主导作用。钻研教材和写教案是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2)备课的内容应该是十分丰富的,钻研教材、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部分内容,不是全部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做到:
①备教材: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
②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③备方法:在了解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有关教学理论和要求,处理教材与授课的关系,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讲究有效教学。
④备演示:艺术教育中演示非常重要。演示要求易于掌握,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
⑤备练习:艺术教育有技术的含量,技术需要靠练习来提高,艺术能力的获得也离不开练习,因而需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
(3)此外,还要求教师要钻研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以及写出教学进度计划等。
14.“专家未必名师”。
答:正确。理由如下:
专家就是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是有独到见解的人。专家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这只是作为名师的条件之一。
名师是指贤明的老师。除了具备专家的独到专业见解之外,作为一个名师,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功能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答:教育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从作用对象角度,可分为:
①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a.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观念的社会化;b.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c.教育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
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b.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c.促进经济发展;d.促进政治民主化;等。
(2)从作用方向角度,可分为:
①教育的正向功能,即教育积极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积极地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②教育的负向功能,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消极阻碍的作用,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消极阻碍的作用。例如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可能残存一个时期,这种旧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不适应于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对社会进步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3)从作用呈现形式角度,可分为:
①显性功能,是指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②隐性功能,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
16.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教学的基本任务有:
(1)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双基论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在我国双基被认为是中小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智力是认识过程中表现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教育要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优势智能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优势智能,所谓关注,就是要及早发现,及早培养,不同的学科发展不同的智能。
(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高尚的品德行为,良好的习惯,正确的需要、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理解他人,正确认识自我,和是非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意志顽强的良好品质。
17.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2)有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治家、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教育改革也提上我国议事日程。因此,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主动与国际教育接轨,是对国际教育大趋势作出的积极反应。
(3)有助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应试教育把学生局限于书本与课堂,局限于残酷的训练与考试之中。学校只注重升学,不考虑学生做人,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情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导致学生知识与情感、知识与实践、知识与创造力的巨大失衡。几级倡导素质教育不仅能有效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还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面的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最近几天,任课老师们总是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王晓晓的问题:上课不守纪律,总是打扰别人,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较差。
如何引导规劝他呢?我发现,他玩“悠悠球”很有两下子,技术不错,玩时非常专注投入,样子可爱极了,思忖良久,我有了主意:请他当老师们的教练!并安排周二和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上课,每次15分钟。
刚开始,面对着自己的老师,他很不习惯,也放不开,但渐渐地随着大家“教练教练”地叫着,他开始有点自信了,像模像样地教起来……我们则尽量减少教师的角色身份,向学生一样有模有样地学,每当他做演示或者讲解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说话,安静认真的听着;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总是举手示意,然后称呼“教练”,再说出不明白的地方;中途某老师有事,总是礼貌地向这位“教练”请假……那么,这时候的他呢?总是很礼貌地说:“好,没关系,老师,你去吧。”
实事求是地讲,每次我都很感动,感动于王晓晓在这种变相的激励和重重熏染中取得的进步,更感动于我的同事对教育的理解和付出。
自从这个计划实施之后,他再也不是那个不守纪律,老是打扰别人的王晓晓了。在课堂上,他表现得很认真,很有礼貌,学习积极主动,各位老师普遍反映王晓晓变了……
【问题】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采用了什么德育方法?请加以具体分析。
答:(1)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即长善救失的原则。
①“长善”,就是要贯彻积极引导、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使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不断地成长起来;“救失”,就是克服学生身上的缺点,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才能补救其过失,从而使之自觉改正。
②案例中的班主任发现王晓晓擅长玩“悠悠球”。于是,抓住这个积极因素加以发挥,让他教老师们玩悠悠球,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回了自尊和自信,克服了原来上课不守纪律,总是打扰别人,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消极因素,提高了王晓晓的自制力。
(2)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采用了榜样示范的德育方法。
①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榜样是无声的语言。而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力量。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便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随着学、跟着走。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做“学生”时,认真的学习态度,对“教练”虚心求教的精神,给王晓晓同学树立了榜样。加之进行适时地引导促使了王晓晓的转变。
心理学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1879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建立这个实验室的科学家是( )。
A.詹姆斯
B.华生
C.铁钦纳
D.冯特
【答案】D
【解析】威廉·冯特是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0.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答案】C
【解析】C项,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A项,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B项,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D项,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21.无意识条件下,个体的知识和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记忆,称为( )。
A.内隐记忆
B.工作记忆
C.语义记忆
D.参考记忆
【答案】A
【解析】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把记忆分为:①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②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项目时的记忆。
22.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心率、血液、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对不能直接观察的患者体内病变作出正确的诊断,这是思维的( )。
A.灵活性
B.间接性
C.独特性
D.概括性
【答案】B
【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例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病人体内的疾病;考古学家通过考察化石推测过去;侦探通过脚印判断作案人的身高、体重以及作案状况等,这些都是思维的间接性的反映。思维的间接性使人们的认识摆脱了对于事物的直接依赖,大大地扩大了认识的范围。
2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答案】A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它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一种心理上的投射,即把自己内心的情绪,转移到了外界的事物身上,不同的情绪看待同一事物观点是不一样的,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看法是有差别的,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心态决定外界对其的影响。
24.某人生病后,想快速痊愈但又害怕吃药打针,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双重趋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D
【解析】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是指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理。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某人想快速痊愈又害怕打针吃药的这种两难选择属于此种冲突。
25.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与( )。
A.原型内化
B.原型应用
C.原型启发
D.原型反馈
【答案】A
【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把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①原型定向,是要使学生了解智力活动的“原样”,从而使学生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②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学生进行实际操作。③原型内化,是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观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使原型在学生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
26.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答案】B
【解析】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27.“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人格具有( )。
A.稳定性
B.功能性
C.独特性
D.整体性
【答案】A
【解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指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说明人格具有稳定性。
28.对一个人的某个方面形成印象后,往往会根据这个印象对此人的其他特征作出推理,这种现象属于(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C
【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它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与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29.通过对引起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由弱到强地暴露给来访者,使其逐渐适应,增加耐受力,直至消除恐惧或焦虑反应。这种行为矫正的方法称为( )。
A.支持疗法
B.厌恶疗法
C.领悟疗法
D.系统脱敏
【答案】D
【解析】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
30.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的是( )。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遗传
【答案】B
【解析】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中各个因素,如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职业,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子女的多少,个体的出生次序,个体在家庭中的地位等等,都会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随意注意就是随随便便的注意。
答:错误。理由如下:
(1)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最明显的例子是瞄准射击。
(2)随意注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受意识的控制,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调节,是一种意志的注意,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现象。具有随意注意的能力即是注意力。良好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强,能较好地接受自己的意识控制调节,具体表现在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能按需要转移的属性。
(3)随意注意是在人们向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自觉的目标时产生的,从而要求人们必须把某些对象分离出来作为注意的客体。
因此,随意注意与随随便便的注意并不是同一回事。
3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回事。
答:错误。理由如下: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都注重建立求助者与帮助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但是二者也具有一定的区别。
(2)二者之间区别表现为:
①性质不同。咨询应该是对一种现象的不确定而进行询问,这种现象可能是病态,也可能不属于病理范畴;而治疗是在确认了病情后开始进行的一系列方法措施。
②工作的任务不同。心理咨询的任务主要在于促进成长,强调发展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能,为正常发展消除路障,重点在于预防。而心理治疗多在弥补病人过去已经形成的损害,解决和改变发展结构障碍。
③对象和情景不同。心理咨询遵循教育的模式,来访者多为正常对象,主要涉及日常生活问题,一般在学校、单位、心理咨询机构等情景中开展工作。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异常的病人,是在临床和医疗情景中开展工作。
④工作的方式不同。心理咨询应用更多的方式是介入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之中,如参与他的直接环境,与来访者的家庭、亲友取得联系,应用更多的日常生活设施(如电话咨询等),设计和组织学习班和各种团体活动。而心理治疗的形式则更多为成对会谈。
⑤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心理咨询具有现实指向的性质,涉及的是意识问题,如有关职业选择、培养教育、生活和工作指导、学习辅导等,因此多采用认知的途径。心理治疗涉及内在的人格问题,更多的是与无意识打交道。
七、简答题: 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知觉的特征。
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特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
(2)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3)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
3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快。
(2)学习的程度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通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材料;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种材料称之为过度学习材料。实验证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与时间上的浪费。
(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人们对于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一般以开头的字母如ABC的记忆效果较好,最后的几个字母XYZ效果也很好,但对字母表的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称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称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称首因效应。这种系列位置效应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4)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首先被遗忘,而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具有情绪作用的事物,则遗忘得较慢。另外,经过人们的努力、积极加以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少,而单纯地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得也较多。
35.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
(1)流体智力
①流体智力,即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
②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也发现,流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所谓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能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智力比较的基础。
(2)晶体智力
①晶体智力,即晶体能力,指通过掌握文化经验而获得的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等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②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但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的、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诱发创造性、启发创造想象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创造能力得以发挥。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对具备丰富的表象的学生给予关注,并在关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其次,还可以利用教学环节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以发散性思维为先导的。所以,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先导。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我们用“魔棒点火”、“海底世界”等这些奇异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
(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应以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首先要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有些学生爱提钻牛角尖类的问题,甚至是课文以外的怪问题。对这类现象教师应联系实际,做好合理的答复,不要训斥、应付、搪塞或轻易否定。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想象并不是幻想,而是依据客观实事,借助科学的力量去实现某种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或创新,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变换思维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正常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要鼓励学生将灵感转化成实际的操作,并且使之成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