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81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首都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2.群众路线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生态文明建设
5.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题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辩证统一的?
2.根据“习朱会面”与“习马会面”指出新一代中共领导对台政策的新特点。
3.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说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
三、论述题
1.简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辩证关系。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3.怎样理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思想治党和制度治党的关系?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答: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其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目标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群众路线
答: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党的一切工作与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每个共产党员思想与行为的最高准则。“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它要求党在一切工作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方针政策,交给群众讨论、执行,并在讨论、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4.生态文明建设
答: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5.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题
答: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辩证统一的?
答: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关系方面,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2)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
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致力于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根据“习朱会面”与“习马会面”指出新一代中共领导对台政策的新特点。
答:略。
3.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说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
答: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做了要求和说明。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必须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
(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人民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产业发展格局。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法律体系等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之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基本形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但一些领域的具体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不少体制机制弊端。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到2020年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论述题
1.简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辩证关系。
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这两大理论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答:和平发展道路是指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历史和现实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
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先人早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新中国60多年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
①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中国和平发展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中国强大了,也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必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怎样理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思想治党和制度治党的关系?
答: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因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根本,制度是保障,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刚柔并济、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坚持在从严治党中把握思想治党和制度治党的辩证关系。
(1)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前提和基础
思想建党是领导干部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前提,我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思想建党是领导干部忠于事业的必然选择。思想是制度的魂魄,决定着制度治党的方向、任务、原则、方法和途径,只有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提高认识、凝聚力量的前提下推进制度治党。
(2)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支撑和保障
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保障工程。制度作为根本规范是刚性的、强制性的,对正确原则的落实有保障作用,对党内一切错误思想、不正之风有约束、纠正作用。以强制手段规范党员行为,把思想教育的影响力转化为制度规则的约束力,对思想建党具有不可缺少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帮助党员干部养成过硬的思想作风。
(3)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实践证明,制度治党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引领,否则就会迷失方向、难有成效,思想建党的经常性和成果,则靠制度治党来保障和巩固,否则就难以为继,不能落地生根。
(4)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统一于从严治党的行动中
新形势下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结果,也是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我们就要坚持思想建党,又要坚持制度建党,将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统一于从严治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