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故他的社会学被称为_____[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答:形式社会学

2.齐美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_____》,详尽地研究了交换关系、特别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关系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揭示互动形式对社会关系本质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

答:货币哲学

二、名词解释

1.齐美尔(G.Simmel)

答: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l918,又译西美尔)是经典社会学时期德国社会学家。在社会学领域,西美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且基于这种观念,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尝试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通过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西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2.社会唯名论

答: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3.社会唯实论

答: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在论,是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的一个观点。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派。与唯名论相反,早期唯实论依据柏拉图的理论,主张一般脱离个别、先于个别而存在。后期的温和唯实论则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学说为依据,认为一般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主张一般是对事物共性(普遍性、相似性)的抽象。社会唯实论是唯实论观点在社会理论中的贯彻或表现。

4.形式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

答:形式社会学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是齐美尔提出来的。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互动过程之中。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

互动来源:齐美尔受到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纯形式的立场考察历史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研究,提出社会学的研究从各种现象中分出社会交往的要素。

四种类型: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作为体制化结构的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自主的游戏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

5.文化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文化社会学是齐美尔提出来的,指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的分析,揭示和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即文化悲剧。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的区分。两种区分是:

主观文化,即“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客观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等。这些因素外在于个体,但却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齐美尔是怎样论述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的关系的?[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1)西美尔试图从纯粹的数量关系入手,研究群体规模的大小对于群体中互动性质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群体的大小对于个人和群体性质的影响。

(2)西美尔认为,从方法论上说,最简单的群体是二人群体。因为二人群体是包含着无数更为复杂的群体的体制、胚芽和素材,而且二人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两个成员是多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唯一条件。在由二人组成的群体中,互动是直接的,群体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构成它的两个人的性质,不存在超出个人之外的群体结构。每个人都高度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二人群体关系密切,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3)当增加一人,二人群体就变为三人群体。虽然只增加了一个成员,但群体的性质、结构与二人群体相比,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出现了另一种独立的社会结构,原先不存在的社交角色也出现了;

个人参与群体的形式和程度已经不同于二人群体了;

有可能在群体中创造出新的权力结构;

即使三个人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以彻底的民主方式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三人群体中仍然有可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群体的名义,对少数派施加压力。

(4)从整体上看,西美尔对群体的分析,始终围绕着自由与约束、自治与他治这种辩证的社会学关系。

群体或社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展个人的自由。在小群体或小规模的社会里,尤其是在历史上的小规模群体或社会中,群体从各个方面都控制了个人的自由;而在今天规模巨大的社会里,个人往住同时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每一个群体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控制或影响个人,这意味着个人的自由得到了扩展。

西美尔认为,大群体也会产生一些在小群体中没有或不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可能危及人的个性。例如,在一个较大的社会中,由全社会来公开、平等、民主地讨论一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众心理往往占了上风,一些极为简单、荒谬的想法也有可能被大众所接受,社会可能因此进入一个非理性冲动的状态。

2.齐美尔是如何探讨与分析“社会互动的距离”的?[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在齐美尔看来,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所决定的。他在《货币哲学》中提出了一条关于事物价值的根本原则,即事物的价值是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一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价值。

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我们一亿光年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于其距离过于遥远,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无价值。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空气是我们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